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科技企业孵化器的解读和质量技术监督系统省市级标准化研究院研究工作的分析,提出质量技术监督系统标准化研究应与科技企业孵化器相结合.在以企业为主体的前提下,增强标准化研究的科技创新含量,促进标准化事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推动企业成为科技创新主体是确立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和构建创新型国家体系的必然要求。文章首先深刻阐述了科技创新、科技创新主体的内涵,其次论述了唐山市科技创新的现状,再次论述了国内推动企业成为科技创新主体的实践经验,最后给出推动企业成为唐山科技创新主体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3.
科技创新是提升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国家强化企业作为科技创新主体,突出了企业在未来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地位。技术经理人是企业复合型专业化管理人才,是助推企业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文章对科技创新现状进行分析,从提升多主体协同创新水平、优化科研平台布局、强化人才引领驱动、加大科研创新资金投入力度和优化研发人员激励制度等方面提出推动企业科技创新的策略,对增强企业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实施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战略、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引领支撑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企业科协》2009,(12):13-14
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在金融危机挑战中,如何通过建立企业科协,推动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大科技创新力度?这不仅是扩大科协组织覆盖面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昆山市科协紧紧围绕中心,服务科技创新大局的工作突破口。  相似文献   

5.
科技的发展离不开技术创新,而技术创新是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动力和重要源泉,是决定企业生存的关键因素.企业在技术创新中必须发挥主体地位,因此应充分重视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引导企业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并给予企业多方面的支持.  相似文献   

6.
在2012年召开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通过。如何把握科技创新体系的新特征成为科技界关注的焦点。建立科技创新体系,需要怎样的创新主体?企业是科技创新的推进者,也是科技创新的最重要主体。然而,长期以来创新资源不能有效地向企业集聚。譬  相似文献   

7.
2006年1月9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全国科技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使企业真正成为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全面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优化政策法律环境、市场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和人才环境等外部环境是推动企业成为自主创新主体的重要驱动力,也是全面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可靠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8.
人才是企业科技创新的核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长期从事企业后备人才的培训,与学员有广泛的交流,对企业有深入的了解和研究.本文深入探讨了人力资源与企业科技创新的关系,分析指出高级管理人才是企业科技创新战略的决策者、科技人才是企业科技创新的主体、经营性人才是企业创新成果市场化的生力军,在此基础上笔者认为人才是企业科技创新的核心.  相似文献   

9.
涉农企业科技创新模式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企业为主体开展农业科技创新对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中央开始强化企业在农业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并大力推进协同创新。调查研究发现,当前我国涉农企业科技创新的模式主要有自主创新、协同创新和模仿创新。这是由涉农企业技术储备和经营实力决定的,中小微型农业企业更倾向于模仿创新,大型领军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力。为了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完善和能力条件建设,政府要强化农业企业技术创新的能力和地位、从资金、税收、人才等方面培育科技领先型骨干农业企业、支持涉农企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推动企业间或企业与科研院所的协同创新。  相似文献   

10.
一、区域科技支持能力的内涵 在科技系统中,包含若干行为主体,如: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政府、市场、中介组织等.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高校和科研院所是科技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主体,因此,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被称为科技活动主体.  相似文献   

11.
当今的制造业在现代管理理念和先进制造技术的支持下正在经历着一场深刻的战略性跨越,尤其是现代企业的发展模式也在逐渐发生变化,本文在当前国内科技创新的大背景下,对企业研究院的进展做了初步的分析,通过介绍了企业研究院的发展状况,并对企业研究院发展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冶金企业文化》2014,(4):32-34
2014年是攀钢集团研究院有限公司(简称研究院)建院五十周年。五十年来,一代又一代科技工作者满怀对事业的忠诚和对科技创新的执着,用艰苦奋斗、永攀高峰的精神创造了不平凡的科研业绩,也留下了深厚的历史沉淀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形成了以"学习、创新"为核心价值观的企业文化。  相似文献   

13.
李巧华 《财会月刊》2022,(22):148-153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在带来高效和便利的同时也引致新的风险和争议。在此背景下,企业科技向善的呼吁应运而生,如何向善成为重要议题。本文按照“不善原因——突破路径”的逻辑,首先对科技创新与应用不善的原因展开分析,再从数字技术对企业组织形态的影响、企业向利与科技向善的耦合统一,以及企业可以借助数字技术赋能实现风险预测等方面,思考如何促进企业科技向善和规避不善的问题。研究表明,企业科技向善不仅需要科技伦理治理,而且需要作为经济社会微观主体的企业善利同构,同时基于数字技术的融合创新发展将有助于降低科技创新的不确定性,从而有助于科技创新多元主体共同合作共治,降低科技治理成本和提升社会生产经济效率,进而为科技推动经济社会良性可持续发展和共同富裕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14.
<正>本研究数据来源于科技部火炬中心高新技术企业统计数据,从中选择了科技活动人员和科技活动经费两项代表性指标来研究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投入情况。科研人员是科技创新活动的主体,也是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中坚力量。科技创新活动投入牵动着经济发展的脉络,产业发展的过程也是科技投入持续增长的过程。要想实现科技的自立自强,就必须要提高企业的创新研发能力。  相似文献   

15.
-个国家发展知识经济的最重要活动是R&D活动及R&D成果推广.专利的开发、转化和应用是R&D活动的最终结果和目的之一.作为科技创新源头的高校和科技创新主体的企业,实施专利战略,积极开展R&D活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价值.  相似文献   

16.
王俊涛 《价值工程》2021,40(30):38-40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步入新常态及国家科技创新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企业已经逐步成为当前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创新主体,科研项目作为企业推进技术产品创新的重要载体,数量和规模逐步增加,随之带来的项目管控难度也越来越大.本文结合企业科研项目组织实施管理特点、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从强化立项论证、过程跟踪、经费管理、奖励激励等角度提出了加强企业科研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建议,以期为提升科研项目管理水平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7.
《企业与文化》2006,(3):18-19
近年来,纺织集团在科技兴纺的过程中,抓紧从三方面积极构建科技创新体系:一是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技术创新体系,提升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力;二是依托纺织研究院及其他科研院所,建设产学研相结合的知识创新体系,重点开发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尖端创新项目;三是凭籍公司技术中心,加强公司内部产业链一条龙的新技术配套开发,使技术创新成为产业发展的支撑。  相似文献   

18.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如何越过“死亡谷”一直是制约我国科技创新的一个难题,其中有个关键原因在于转化涉及主体较多,至少包括7类主体即政府、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中介、科技金融、客户,应该用什么机制和制度创新来规范这些主体?文章通过涉及7类主体的12家单位的深度访谈调研以及对上海智能制造研究院的案例研究,得出了7大主体协同过程中的主要瓶颈问题和对比分析,以及案例单位的组织架构和运行机制、政策支持与创新氛围、产业领域契合度、多主体协同作用机制四个方面鲜明做法,在此基础上,分析得出了5点结论与启示:鼓励新型研发机构组建灵活的组织架构和运行机制;充分重视企业主体作用;科技成果转化要形成以企业为主、多元投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分配机制;尊重产品开发规律,各主体回归其应有的“角色”本位;鼓励企业和社会资本建立一批从事技术集成、熟化和工程化的中试基地。  相似文献   

19.
陈瑾 《企业经济》2006,(8):24-27
创新既是构筑国家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也是拉动区域经济快速增长的动力源泉。民营科技企业作为创新的主体,在其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创新绩效的高低又取决于创新服务体系的优化程度。本文对江西民营科技企业创新服务体系发展从大学、科研机构、政府和中介组织多个层面进行解读,并阐释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效应,提升大学、科研机构的骨干和示范水平,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完善中介组织的“纽带”作用是优化创新服务体系,提高民营科技企业及区域创新绩效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20.
刘春林 《现代企业》2001,(10):45-45
技术创新是推动当今知识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关键。“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创新,包括理论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和其他创新。”弄清技术创新和创新的内涵特征以及与企业改革、发展的关键,对于好企业,发挥其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主体和支柱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