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季度,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进出口贸易继续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进口速度快于出口速度11个百分点,呈现进口快于出口的特点。与全国外贸相比,进出口贸易总额增长速度与全国持平,进口速度高于全国4个百分点,而出口速度低于全国8.8个百分点。因原油等产品进口贸易额的迅速增加,使得全行业贸易逆差迅速扩大,与上年同期相比扩大35.8%。  相似文献   

2.
在国内经济持续稳健增长的宏观大环境下,今年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外贸一直呈快速增长之势,且出口贸易增长速度大于进口贸易增长速度,进口依存度比较大的产品“量减”而“额增”现象比较突出。从进口来看,原油进口由去年激增变为匀变增长,远低于去年的增速,合成树脂等产品进口量下降进口额增长;  相似文献   

3.
受经济增速趋缓、电力等能源供应形势好转、替代能源较快发展等因素影响,三季度石油需求增速略有回落。因国际油价上涨而国内成品油价格相对较低,三季度原油加工量和大部分油品产量增速有所下降;石油进口继续较快增长,出口增速也加快。三季度国内原油基准价波动上涨,成品油零售中准价没有调整。预计四季度国内原油产量增速仍将平缓,原油加工量和多数油品产量增速将有所下降。石油进口将受到影响,出口增速将有所加快,成品油供应形势不容乐观。原油价格将保持高位,成品油价格没有下调空间。上调幅度也不会太大。  相似文献   

4.
亚洲金融危机对亚洲及我国石油市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亚洲金融危机之前,亚太地区石油消费持续高速增长,原油供需缺口扩大,从区外进口的原油已达到5.3亿吨,区内原油加工能力已增至8.5亿吨。亚洲金融危机造成亚太地区经济增长速度放慢,石油需求增长减缓,油品库存高涨,油品价格屡屡下滑,炼厂被迫削减加工量,石油勘探开发投资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金融危机发生后,周边国家低价倾销油品,大量走私柴油涌入我国,使我国成品油市场乃至炼油及原油企业的生产经营受到很大的冲击。我国应一方面加大打击油品走私的力度,另一方面抓住国际原油价格低水平徘徊的机遇,积极组织原油进口,并及时调整炼油产品结构,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  相似文献   

5.
2003年,我国共进口原油8000多万吨,而国际油价持续高位震荡,使国家石油安全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面对伊拉克恢复石油出口等国际石油贸易变化和全球经济的复苏,国家经济界高层人士不断呼吁重新审视我国石油期货。  相似文献   

6.
石油风险不容回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0年我国石油进口量首破7000万吨大关,达到7013.4万吨,较上年的3661.4万吨猛增3352万吨,增幅高达91.5%,这也是进入90年代后,继1997,1999年我国进口原油两次超过3000万吨以来,进口量最多,增势最锰的一年,据海关统计,受原油进口激增,国际油价居高不下的双重影响,2000年我国以原油,成品油进口癖用汇减去同期出口原油和成品油创汇计的石油净进口用汇从1999年的54.9亿美元陡增到142.6亿美元,当年多支出外汇87.6亿美元,我国2000年原油进口量如此大的增幅和石油净进口用汇的激增,已引起国内外业界人士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阿曼王国的石油和天然气管理机构及石油出口政策,并对油气资源及利用现状进行了阐述。另外,就该国原油对我国炼油厂的适应性提出了看法,对我国从该国直接购买进口原油的可能性和应该注意的重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2001年世界经济增长速度预计将比2000年放慢1%左右,同时由于1999~2000年世界油价持续走高,节能和替代能源再度受到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估计2001年世界石油需求增长率将下降。2001年,非欧佩克的石油供应量将增加,欧佩克将会根据国际石油市场价格调整石油供应量,以使世界油价保持在一个较合理的水平。预计2001年世界平均油价将在25美元/桶左右。我国石油需求增长率也会比2000年下降0.5%左右,大约为5%,在正常情况下,估计原油净进口量将达到6000万吨左右。原油加工量大约为2.15亿吨。国产成品油将满足大部分国内需求,有些油品特别是汽油供大于求,需要组织出口。LPG、燃料油、高品质航空煤油仍需进口,但净进口量有可能下降,我国成品油供需的地区和季节性不平衡仍将存在。政府将会运用燃油税等手段使国内成品油价格保持在一定的高位,并会进一步促进国内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的完善。  相似文献   

9.
2000年我国原油进口量首破7000万吨大关,达到7013.4万吨,较上年的3661.4万吨猛增3352万吨,增幅高达91.5%。这也是进入90年代后,继1997、1999年我国进口原油两次超过3000万吨以来,进口量最多、增势最猛的一年。据海关统计,受原油进口激增、国际油价居高不下的双重影响,2000年我国以原油、成品油进口总用汇减去同期出口原油和成品油创汇计的石油净进口用汇从1999年的54.9亿美元陡增至142.6亿美元,当年多支出外汇87.6亿美元。我国2000年原油进口量如此大的增幅和石油净进口用汇的激增,已引起国内外业界人士的广泛关注。2000年原油进…  相似文献   

10.
中国石油安全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未来20年我国石油需求的50%左右可由国内石油生产来满足,国外份额油和包括俄罗斯及哈萨克斯坦原油在内的外贸油的稳定进口将使我国的石油供给基本安全。但是,中国石油工业需要可持续发展。笔者认为,石油工业可持续发展应该定义为:用不断创新的技术,清洁、经济、有效地开发和利用国内石油资源,充分利用国外石油资源,保持石油工业的持续发展,保障国家石油需求的安全供给。其核心应该是合理配置和利用国内国外石油资源,保障石油长期安全供应。其内涵应包括:石油的持续安全供给,石油企业的持续发展,石油资源的持续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11.
近5年来,我国原油和成品油均呈进口量不断增长、出口量连续下降的趋势。1993年,原油出口量已由1989年的2440万吨降为1940万吨,进口量则由1989年的326万吨升至1565万吨。虽然1993年我国已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但仍是原油净出口国。预计随着原油进口的继续增加和出口的减少,1994年我国可能成为原油净进口国。从原油进口来源看,中东原油所占比例已超过亚太地区所产原油。预计今后中东原油进口量将会继续增多。1993年,我国成品油出口量从1992年的600万吨降为370万吨,而进口量则从1992年的770万吨增至1740万吨,增长幅度达到127%。成品油进口大部分来自新加坡,出口大都去往亚太地区。  相似文献   

12.
在俄罗斯原有的关税政策中,原油出口关税占原油出口价格的比例在50%左右;成品油出口关税整体低于原油,其中重质油品出口关税又远低于轻质油品。这种关税政策对俄炼油工业的发展造成了诸多负面影响,为此,俄政府提出了“60-66-90”的关税政策,从2011年10月1日起实行。通过出口关税的调整,俄石油工业税赋负担的一部分将从上游向下游转移,从而推动上游原油生产的稳定发展和下游炼油工业的现代化改造。但是俄政府的期望还需要实施效果来验证,如果可行,俄石油领域的税制改革将会持续展开。  相似文献   

13.
韩国自身所需石油完全依赖进口。为了保障稳定的石油供给,改变石油进口过分依赖某一地区的不利局面,韩国政府采取了以下石油政策;对内减少经济发展对石油的过分依赖,制定长期石油进口计划,加强石油储备工作;对外加强海外石油勘探开发和石油经济合作,推行“石油进口多边化”政策,争取在2006年改善原油进口来源结构。在“炼油厂设在消费区”政策的指导下,韩国炼油工业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1996年韩国剩余原油加工能力为14.3万桶/日,1997年剩余加工能力将达到28.8万桶/日。韩国将尽量减少成品油进口,并积极向海外特别是邻国出口。从中韩石油贸易发展情况看,今后两国原油贸易规模将会继续维持在一定水平;交易方式将越来越多地采用现货交易;中国从韩国进口成品油的规模将扩大。  相似文献   

14.
1998年中国石油进出口贸易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中国石油进口全面下降,原油与成品油合计进口4906万吨,比1997年减少17%。其中原油进口量从3547万吨减少到2732万吨,成品油进口量从2379.33万吨减少到2173.99万吨。进口原油的结构转向轻质含硫原油,对中东石油的依赖加深。在成品油进口中,海关统计的柴油进口量大幅度减少,但上半年至少有300万吨走私柴油进入国内市场,韩国在中国进口燃料油和柴油市场中的份额进一步上升。1998年中国石油出口降到15年来的低点,由1985年的3003万吨和1997年的1983万吨降至1560万吨。成品油出口量也比上年锐减24%。原油与成品油合计,净进口2922万吨,比1997年减少13.7%。经济增长减慢和工业企业经济效益降低,使国内石油产品需求增长减缓;成品油走私造成炼油厂削减加工量,是导致进口原油减少的主要原因。打击成品油走私成为关系到石油石化业生存和发展的重大任务。为了提高炼油业的装置利用率,改善经济效益,多进口原油、少进口成品油可能成为今后中国石油进口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5.
王彪 《化工管理》2004,(2):34-34
2003年我国原油进口约8000万吨,同比增长30%,原油进口平均价同比也增长了25%以上。如何看待国际市场原油行情起伏,较好把握影响原油供求的各种因素,适时调整进出口时机和策略,抵御市场风险,是关系到国民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工作。在此谈几点有关降低进口原油采购风险的认识。1.实施采购区域的多元化,分散风险。对进口石油的来源要有明确的战略安排和部署,逐步减少对中东地区石油的过分依赖,努力扩大西北欧、非洲、中亚及俄罗斯原油的比重。2.促进贸易方式的多样化,施行现货采购与长期合同相结合。进一步加强与世界石油生产国和消费国政府、国…  相似文献   

16.
对于正加快“走出去”战略步伐的中国来说,作为世界第二大油气资源国的伊朗无疑是一个必须抢占的战略要地。从1995年起,我国开始较大规模增加从伊朗进口原油。2001年中国从伊朗进口原油1085万吨,占同期中同原油进口总值的18%;2002年中国从伊朗进口原油1110.70万吨,占当年中国原油进口总量的15.76%,这一年伊朗成为我国第一大原油供应国。2003年、2004年伊朗向中同石油进口量仅次于沙特,是我国的第二大原油供应国。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海油、中化等中国最大的石油石化公司都早已进入了伊朗市场,都在德黑兰设有办事处。  相似文献   

17.
王海滨  姜霖  王珂 《国际石油经济》2012,(12):13-17,102
受美欧制裁等因素的制约,加上保守的能源政策和能源消费补贴政策,现阶段伊朗石油工业的发展举步维艰。美欧对伊的技术封锁和融资阻碍严重影响了伊朗部分石油项目尤其是上游项目的进程,同时使其原油出口和成品油进出口受到很大影响。伊朗石油问题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易爆性,我们应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从短期看,在伊朗原油折价出现时,中国石油公司应把握机会,扩大进口伊原油;从长远看,应寻求伊朗石油的替代油源。  相似文献   

18.
石油工业改革面临三个主要问题:一是对现行政策进行调整,主要是理顺油价;二是改革管理体制,其核心是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三是解决旧体制遗留的负担以及资源衰竭带来的转产等问题。1994年5月以来的原油和成品油流通体制改革已取得初步成效,刹住了社会上的倒油之风,油品市场上供需趋于平衡,油品价格稳中有降。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石油需求的上升,进口原油作为资源的补充已成为必然。石油流通领域改革的目的是加强宏观调控,搞好国内资源和国外资源的合理配置,争取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而在现行体制下,进口原油实行招标制是节省大量外汇支出的唯一可行的办法。它有利于协调国内石油工业部门与石油外贸公司的关系,以根据市场情况综合运筹、统一配置国内外两种资源;有利于促进国家石油外贸公司的国际化经营和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19.
因石油制品巨大,亚太地区每年要花费巨额外汇购买石油。研究表明,亚太地区的石油进口价格明显高于欧美的石油进口价格,1990-1999年亚太地区从中东进口原油的价格平构比欧美进口油高出1-1.5美元/桶,主要原因是大多数中东产油国出口到不同地区的原油采用的参考油和价格调整因素即升贴水不同。在目前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条件下,亚洲国家可以通过选择不同的石油贸易方式组合,寻找多种油原,加强与石油供应商对话以确定合理的石油价格定价机制,加强亚太地区石油进口国的合作,形成合力共同应对国际石油市场的风险等措施,来减少石油进口中的不必要损失。  相似文献   

20.
今年上半年我国石油工业基本保持平稳、健康的发展格局;油气产量和消费需求将持续增长,油气开采业大幅盈利,原油加工业仍然亏损,投资大幅度增长,原油进口依存度加大,下半年需要采取的应对措施是:进一步完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规范和引导上海石油交易所健康运行。加强天然气管理,作好需求预测,实施石油替代激励政策。预计下半年国际油价继续走高的可能性较大;我国全年石油表现消费可能会突破3亿吨,进口依存度继续在4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