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去年《中国妇女》杂志海外版《中国女性》向我约稿,希望我写写我在柴达木的生活小故事。我的作品《西部女人的苦与乐》在2002年4月号《中国女性》上发表后,接到中央电视台《讲述》栏目主持人高月的电话。她说看了我的这篇作品,向《中国女性》打听到我的电话,想约我到中央电视台做节目,讲述在柴达木的生活。我应约去了中央电视台。  相似文献   

2.
韩磊 《走向世界》2011,(6):70-72
魏新,诗人、作家、学者,济南某媒体编辑,山东社科院特邀研究员,《百家讲坛》开播以来最年轻的一位主讲人。著有长篇小说《动物学》、《我将青春付给了你》、《命秀教我变魔术》、诗集《欢迎来到我们县》,历史文学《水浒十一年》、《东汉那些事儿》等。  相似文献   

3.
去年,自从我一钻进人民文化俱乐部的话剧演出现场,我的魂儿就被话剧勾走了。一年下来,大大小小的话剧演出,几乎是场场不落:《杜拉拉》、《武林外传》、《罗蜜欧与祝英台》、《21克拉》、《钱多多嫁人记》、《天堂隔壁是疯我院》,还有本土艺隆公司打造的小剧场话剧《梁山伯与祝英台和她的马文才》、《交叉跑动》……托大连话剧热的福,一年下来,我真是过足了话剧的瘾。  相似文献   

4.
捞石兽     
《民营视界》2008,(2):75
印象中总以为小学课本《捞水牛》出自《阅微草堂笔记》,可找来教材验对,结果非我所想。《捞铁牛》主人公是怀丙和尚,出自宋代费衮的《梁溪漫志》,而真正出自《阅微草堂笔记》,却被我混同于《捞铁牛》的那篇故事叫《捞石兽》。  相似文献   

5.
读来读往     
《中国西部》2010,(1):14-14
1 “来到《中国西部》已有半月有余,在《中国西部》这个大家庭中,我感受领导的关心和同事自己,我感受到这个团体的青春激情和无限的创造力,我为能身在这个团体而而感到自豪,我相信《中国西部》的明天会更加绚丽多彩。  相似文献   

6.
我与《中国物资再生》的缘分周晓军现在,每月我都用期待的心情,盼望着《中国物资再生》杂志尽早到来。今天,它来了:新颖的封面,清幽的墨香,精巧的设计,丰富的内容……它让我激动,让我兴奋。我结识《中国物资再生》杂志(原《金属再生》)已近6年。记得那是九十年...  相似文献   

7.
读者来信     
中国老区建设:我是贵刊的忠实读者,10多年来,我从《中国老区建设》中学到不少知识。开始我在乡镇工作,后来调到县委、市委工作。我个人能力不断提高,与阅读《中国老区建设》有直接关系。是贵刊调动了我思考的兴趣,激发了我写作的热情。手里有一本《中国老区建设》,如同身边有一位良师益友,这是我的切身感受。  相似文献   

8.
王双 《今日重庆》2008,(9):77-77
如同我阅读过的《红旗谱》、《青春之歌》、《铁道游击队》、《红日》、《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创业史》等红色经典小说一样,一大批红色经典歌曲曾经以其特有的韵律,淘洗了我的青少年时代那些难忘的岁月。  相似文献   

9.
如果问我最喜欢德鲁克哪一本著作.我的回答毫不犹豫:《旁观者》。但我看到人们最多的反应,是在我的回答后,疑惑地说出或者将疑惑留在眼神里:什么《旁观者》?他们心中的答案,本来是《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管理:使命、责任、实务》或者《管理的实践》这些畅销书.这些脍炙人口的“德鲁克们”。  相似文献   

10.
【英国《金融时报》7月29日】3个月前,拙作《中国下半年将减息》在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发表之后,很多人讽刺我的判断能力。现在,特别是在上周五,7月25日,中国中央政治局关于下半年经济政策的会议之后,我越来越相信我当时的结论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11.
潘永辉 《理论观察》2010,(5):169-170
一个时期以来,方言影视剧悄然升温,赵本山、潘长江等主演的东北方言电视剧如《刘老根》、《马大帅》、《乡村爱情》、《清凌凌的水蓝莹莹的天》自不必说,《武林外传》的陕西腔、《走西口》的山西话、《疯狂的石头》的重庆话以及《我的团长我的团》中的南腔北调显示出方言在影视作品中的强势反弹。  相似文献   

12.
从《潜伏》到《我的团长我的团》,再到《士兵突击》,一系列革命题材的电视剧横扫老中青三代。此时,我们应该有必要思考:在这个时代,我们究竟在电视剧中寻觅什么?  相似文献   

13.
10年前,当我第一次看到《中国老区建设》这本杂志时,就被其竭诚服务老区的特色,贴近基层、贴近群众的内容,敢讲实话的风格深深吸引。我把《中国老区建设》当成工具书,工作中遇到难题翻开刊物找答案。我把《中国老区建设》当做宝贝珍藏,  相似文献   

14.
《新财经》2009,(10):120-120
通过朋友的推荐,结识了《新财经》,如今已经一年了。我比较喜欢《封面人物》、《财经人物》、《第三只眼》和《公司产业》栏目。我个人比较喜欢看长文章,希望看到的是对一个产业的深度报道,对资本市场、公司以及企业家的独特而又深入的解读,而不是盲目地追求所谓热点。  相似文献   

15.
订好《老区建设》用好《老区建设》我干民政工作正好十周年了,十年来,我对《老区建设》有着特殊感情,她对指导民政工作,抓好扶贫治穷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所以我把订阅老区报刊作为大事来抓,在经费比较困难情况下优先保证《老区建设》的征订工作落实,数年如一,稳中...  相似文献   

16.
我结识《中国老区建设》已经十五年了。深感她是一份反映老区人民心声、交流老区建设经验、促进老区发展的好刊物。十五年来的相伴、同行,使我受益良多。我与《中国老区建设》确实结下了不解之缘,我爱《中国老区建设》。  相似文献   

17.
我是一个在业余时间比较喜欢阅读文学类杂志的人,如《读者》等。但《中国科技产业》这本科技综合类的刊物却是例外的,故每期必读。我与《中国科技产业》杂志结缘是在20年前,我对这本杂志情有独钟,这种情结是割不断的,无论在京还是在外地工作期间,她始终是伴我案边、枕旁的读物。  相似文献   

18.
一清 《环球财经》2014,(3):30-33
那天《环球财经》组稿编辑来电话,提及我曾在凤凰网“一清博媒”上所发《最高人民法院终审判决吕中楼败诉》以及《中国家书之八:致山西省纪委书记李兆前同志的一封信》等有关山西话题的系列文章,问我对于近期围绕《财经》杂志刊发的《煤商敛财术》一文所产生的影响,有无话要说。  相似文献   

19.
我2005年退休。一天,我在县老促会看到一本《中国老区建设》,津津有味地阅读起来,觉得刊物内容丰富,贴近老区实际,很有可读性。从此,我与《中国老区建设》结下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20.
读者心语     
我对《中国老区建设》无限钟情。多年来,每期刊物到手,都如饥似渴地阅读,从头到尾,一字不落。对自己喜欢的文章和不喜欢的文章,逐一评点,认真写出评刊意见,并标出自己认为使用不妥的字、词、句。如期寄给《中国老区建设》编辑部。我已经连续多年被评为《中国老区建设》优秀评刊员,有几年还被评为优秀通讯员。工作和生活中,我已经离不开《中国老区建设》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