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鉴于卡莱斯基增长模型存在把经济增长完全归结为技术因素、只注重经济流量分析、适用范围窄等缺陷,本文将资本存量加入其中,使之成为一个可以反映市场经济关系的增长模型。同时,引入有效需求分析,得出一个重要结论:经济中收入流量对资本存量的变动,是导致有效需求不足问题的主要原因。为此,本文建议,在运用凯恩斯主义政策解决经济问题时,也必须注重对资本存量的调整。  相似文献   

2.
技术进步对我国经济增长贡献率的测定及实证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在经济增长因素研究理论的基础上,运用索洛余值法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行测算,选取1978-2006年宏观经济基础数据作为实证样本,对计算过程涉及的经济指标和参数尤其是资本存量进行了详尽的讨论,通过对经济增长三大重要因素的分解分析,证实技术进步对我国经济增长的突出贡献,从而为经济长期增长的要素投入结构调整和路径选择提出可供借鉴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古典、新古典与新剑桥的理论均由实物经济的分析视角研究了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和作用.但是宏观经济是一种总量的货币量值的经济.因此,已有理论关于经济增长与技术进步的解释存在相当大的差异.要改变这种现象,必须综合三种研究范式重新构建一种货币经济的增长理论.  相似文献   

4.
陶敏阳 《技术经济》2019,38(11):100-108
在我国老龄化程度加深及出生率下降的背景下,从CES生产函数出发,构建理论模型,试图从人口结构、技术进步偏向角度探索我国劳动收入份额的演变机制。并通过我国1990-2017年省级层面数据的研究,表明我国要素间是互补的,技术进步偏向资本,我国人口结构的变化——老年抚养比上升及少儿抚养比下降对我国劳动收入份额产生了负面的影响。同时,我国技术进步的资本偏向性特征,降低了我国劳动收入份额。在控制了其他因素、分区域及剔除异常值进行检验后,结果仍然显著。  相似文献   

5.
中国经济增长模型的设定:1952—1998   总被引:59,自引:0,他引:59  
现代经济增长理论能够刻画我国的经济增长吗 ?如果能 ,那么哪类经济增长理论能比较好地刻画我国的经济增长呢 ?围绕这些问题 ,本文从实证和理论两个方面展开讨论。在实证上 ,本文采用Jones( 1 995)实证检验新增长理论的方法 ,针对各类经济增长理论的核心特征 ,实证分析了 1 952— 1 998年间我国经济增长的典型事实 ,结果发现这些典型事实明显地拒绝了新古典增长理论和R&D类型增长理论 ,相对而言 ,比较支持AK类型增长理论。另外 ,我们还发现以综合要素生产率测量的技术进步 ,不是我国1 952—1 998年间经济增长的引擎。在理论上 ,本文从“边干边学”的角度 ,把“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经济建设道路”纳入经济增长模型 ,证明了其本身可以作为我国经济增长的引擎 ;同时回答了为什么AK类型增长理论能够刻画我国的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经济的增长过程中,如何从粗放式增长向集约式增长过渡,如何处理增长途径与就业水平的关系,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作者通过对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和我国现实经济情况的分析,探讨向集约式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途径以及这些途径与就业水平的关系,进而根据降低改革成本,提高改革成功可能性及其收益的原则,提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向集约式增长方式转变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许妮娅  曹迪 《当代经济》2017,(36):15-18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迅猛,中部地区快速崛起.在新的“十三五”规划中,经济建设仍然是我们国家的中心任务.而在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基础设施建设一直处于关键地位.如何有效开展基础设施建设,使其有利于经济建设的客观需求,是中部崛起战略思路研究中的重要课题.本文以中部地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六省的基础设施建设的规模、结构进行调查研究,并通过三要素的生产函数模型,研究基础设施建设对经济产出的弹性.得到基础设施投资每增加1%,即会使经济增长0.3501%的结论,并结合相关理论研究结果,分析基础设施建设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地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对资本-产出比率变化的分析,指出由于发展阶段和技术进步形式的差异,较高的该比率能够证明中国经济存在较为普遍的"创造性破坏",从而使得资本形成与技术进步形成了紧密的联系,这种机制有助于保持较高的资本效率。因此,我们有理由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长期前景保持谨慎乐观。  相似文献   

9.
采用分布滞后模型,分析了河北省从1985—2008年城乡居民劳动收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结论表明:河北省居民劳动收入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正影响;河北省居民劳动收入水平低;农村居民劳动收入投入产出弹性系数较高。最后,据此提出增加河北省居民劳动收入来促进河北经济快速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11.
鉴于卡莱斯基增长模型存在把经济增长完全归结为技术因素、只注重经济流量分析、适用范围窄等缺陷,本文将资本存量加入其中,使之成为一个可以反映市场经济关系的增长模型.同时,引入有效需求分析,得出一个重要结论:经济中收入流量时资本存量的变动,是导致有效需求不足问题的主要原因.为此,本文建议,在运用凯恩斯主义政策解决经济问题时,也必须注重对资本存量的调整.  相似文献   

12.
经济增长中的“不定性”——经济增长中复杂性的体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类社会发展到21世纪,科技、文化、经济和社会生活水平也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崭新阶段。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历史积聚了巨大的财富,但稍作统计我们就会发现,这些财富的大部分都集中在美国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如果说是不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影响了不同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但是,我们也注意到很多具有相似历史和文化背景的国家和地区,也表现出不同的发展势头。更为奇怪的是,有些几十年前经济水平相当的国家如今却出  相似文献   

13.
中国经济增长数量与质量互动机制研究:1996—2016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增长数量与质量的良性互动是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实现高质量的发展就必须建立经济增长数量与质量的良性互动机制.本文首先基于迈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后,典型经济体的技术水平和制度环境的差异性特征,分析了以技术进步与制度变迁的协同演进为核心的经济增长质量的阶段性特征及其对经济增长数量的影响机制.采用SYS-GMM估计分析了技术进步与制度变迁对经济增速的影响,并以人均GDP为门限变量,分析了技术进步、 制度变迁及其交互项对经济增速的门限效应.结果表明,随着发展阶段的变化,原有的技术进步与制度变迁的路径不仅降低了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还因技术与制度协同反馈机制的弱化,对经济增长造成双重制约.因此,应通过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在完善市场机制的同时注重政府职能的有效发挥,进一步优化技术进步与制度变迁的协同互促机制,以经济增长数量与质量的互动实现高质量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颜廷标 《经济论坛》2014,(3):174-176
正经济增长其实是社会物质财富不断增长的过程,代表着一国和地区的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经济的持续增长说明其人均产出和人均收入也在不断增加。毫无疑问,实现经济的长期、持续、稳定增长是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努力追求的,也是宏观经济的主要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显然应厘清推动经济增长的因素以及各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而来分析、观察、思考如何通过人为的调控来实现经济的长期、持续、稳定增长的目的。研究引致经济增长的各种生产要素以及这些要素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一直是经济学家们的一  相似文献   

15.
通过理论模型证明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适宜技术是实现经济增长的最优路径,接着在计量检验我国东中西部典型省(市)技术、资本和劳动力分别贡献率的基础上,进一步从实践说明了发展适宜技术对不同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意义,最后结合各省要素禀赋的特点分析了不同省份经济增长存在差异的原因,指出在技术推动经济增长的时候要采用适宜技术才能使资源得到最合理的利用,经济得到最大程度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不同的研究文献对城镇化与经济增长序列是否平稳、是否存在协整关系给出了不同结论,而且不同的文献使用不同指标来表征城镇化与经济增长,并使用不同的模型形式进行实证研究。那么不同类型指标与模型选择是否会影响分析结论?城镇化与经济增长是否客观上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使用1978~2011年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后发现,不同指标和模型选择将会对模型结论产生重大影响,甚至会得出相反结论。  相似文献   

17.
城乡居民收入与其消费水平息息相关,随着我国经济增长从高速向中高速发展,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问题再一次引发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本文收集了2005—2016年的数据,对浙江省城乡收入分配现状进行分析,并建立VAR模型,研究浙江省居民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合模型数据分析给出缩小浙江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同时进一步减少贫困的建议,以期实现浙江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相似文献   

18.
总量生产函数是进行宏观经济数量分析的基础,不论长期增长问题,还是短期波动问题,总量生产函数的设定都是研究的前提[1]。本文关注总量生产函数在中国经济增长核算中的运用。帕金斯(Perkins)指出,“中国富强的关键在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2]。因而,对于中国增长绩效的研究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针对以往效率测算方法存在的缺陷以及跨国研究中制度的异质性问题,本文采用SBM-Undesirable模型和Meta-frontier生产函数这一综合分析框架,在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的双重约束条件下,测算了APEC地区17个成员1980-2007年期间的经济增长效率,并对双重约束下经济增长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计量检验。研究发现,除了发展中国家群组之外,发达国家群组和东亚新兴经济体群组中有部分国家(和地区)在个别年份位于潜在最佳生产技术的共同边界上;各群组的共同技术效率(MTE)和共同技术比率(MTR)平均值从高到低的排序均依次为发达国家、东亚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人均GDP、工业化水平、人口密度、劳均资本以及对外开放程度等因素对双重约束下APEC地区共同技术效率具有显著影响,但对三大群组技术效率的影响方向及程度则呈现出不尽相同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杜希饶  刘凌 《财经研究》2006,32(12):106-120,129
通过构建一个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内生增长模型,文章探讨了国际贸易、环境质量与经济持续增长三者的内在关系以及相互作用的动力机制。首先,通过对模型的竞争性市场均衡分析,给出了平衡增长路径的经济增长率,并系统地分析了在环境污染进入效用函数的情形下长期经济增长的内在机理。其次,通过对最优增长路径进行比较静态分析,分别讨论了贸易自由化对环境质量、经济增长、福利效应的影响;污染外部性对长期经济增长的约束等。最后给出了模型的综合结论及其现实涵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