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日本作为东亚地区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对东亚地区产业结构升级、贸易互补贡献巨大。近些年来,日本的对外贸易结构有了新的发展趋势。因此,本文将根据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商品贸易数据来测算日本制造业的产业内贸易水平。首先,通过计算结果判断近年来日本制造业产品贸易类型发展的新特点、新趋势;其次,根据日本贸易类型的新特点和新趋势分别对该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解析。  相似文献   

2.
日本贸易结构的新变化及其影响王德迅1995年度的日本《通商白皮书》指出:“在日元不断升值的形势下,来自东亚地区①的进口日益增加,日本的贸易结构正在发生巨大变化”。据统计,1994年日本的进出口额分别比上年增长14.2%和9.6%,为2747.42亿美...  相似文献   

3.
东亚贸易合作的最新态势、原因与面临的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东亚地区贸易合作呈现出总体规模快速增大、区内贸易比重不断上升、各国之间的利益相互交织程度日趋加深、进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相互依存度进一步加强、产业内贸易水平有了明显提高等新的态势.与此同时,东亚贸易合作也面临着贸易不平衡严重、区内发达国家在开放国内市场方面力度不够、贸易合作的基础脆弱及对区外市场的依赖程度依然严重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东亚地区对华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亚地区的外商直接投资,不仅在东亚地区形成了基于生产阶段分工的垂直型分工格局,也对亚洲地区的贸易流向和贸易结构产生了显著的影响。日本、韩国、台湾地区通过其对外直接投资一方面使这些国家或地区对美国、欧盟的贸易顺差减少;另一方面却使中国对美国和欧盟等的贸易顺差不断增加,由此产生了一种明显的贸易顺差转移效应。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零部件贸易的角度分析了中国在东亚贸易结构中的地位。文中计算了中国和其他东亚经济体1992~2005年的零部件贸易额,在大量事实数据的基础上得出结论:中国在东亚地区以零部件进口为主,而与区域外市场之间以最终产品出口为主。同时,随着中国经济逐渐融入到东亚地区的生产网络中,东亚地区的"三角贸易"模式发生了转变:中国成为东亚地区的出口平台,进口来自于区域内较发达经济体的中间产品零部件,进行装配加工后将最终产品销往区域外市场。  相似文献   

6.
东亚国家贸易合作及其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东亚金融危机以后,东亚国家贸易合作的步伐开始加快,但其合作程度仍然落后于欧盟以及北美自由贸易区。本文针对东亚地区贸易合作的现状,对在东亚建立“10 3”自由贸易区的基础及其影响进行分析。分析的结果表明,在东亚地区,建立“10 3”自由贸易区有利于东亚国家福利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1995年台湾与美国贸易持续增长据美《世界日报》不久前报道,1995年1~11月份美台双边贸易持续增长,美对台贸易逆差为90.4亿美元,较1994年同期增加约1%,台湾是美国第六大贸易逆差来源。美国商务部公布的1995年前11个月对外商品贸易统计资料...  相似文献   

8.
一、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分析基础的变更传统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分析主要是建立在将外贸商品分成初级产品和制成品基础上的。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和发展,以技术、信息及相关商品为对象的贸易,在当今国际贸易中已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外贸易在相当程度上早已不仅仅是产品贸易...  相似文献   

9.
第一,亚洲经济合作的机会。在过去20年,东亚地区透过贸易活动形成区域整合程度已经快速上升。统计资料显示,在1998—2002年这15年当中,就东亚地区对外贸易的总额来讲,区域内贸易比重从34%增加到52%,其巾也包括口本。换句话说,区域内彼此之间的贸易依存度越来越高,这就表示整合的趋势是市场机制在推动,这是非常自然、很好的一个趋势,  相似文献   

10.
考虑到垂直专业化分工体系下中日美三角贸易中日本的特殊地位,本文以日本为分析对象,通过对中日美第七类商品中第75、76和77章商品贸易进行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量化了美国从中国进口波动会引起的日本出口波动的幅度,从而阐释了2008-2009年金融危机期间日本遭受的"超调"式贸易波动。  相似文献   

11.
1980年代是美国在传统的贸易政策之外日益重视用货币和金融手段敲打日本的时期。在这一阶段,美国主要借助日元美元委员会、广场协议、贝克-宫泽会谈、卢浮宫协议4个平台和机制,对日本采取双边谈判与多边协调并举、推动日本金融自由化与压迫日元升值并用的策略,在美日货币谈判的阶段性推进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与在国际商品市场上公然"对美说不"不同,日本在对美货币谈判中无一不是以妥协和让步收场。追根溯源,奥秘在于美国塑造并控制着日本活动于其中的安全结构、金融结构、知识结构和贸易结构。从结构性权力的视角反思1980年代的美日货币谈判,对于当下的中国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10+1"和"10+3"贸易合作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各国间经济贸易联系的加深,区域贸易集团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本文针对东亚地区贸易合作的现状,对东亚国家建立“10 1”和“10 3”自由贸易区的基础及其影响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3.
《调查研究报告》2002,(23):1-26
1995-2000年期间,中国对日、韩贸易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中日、中韩 双边贸易增长幅度明显回落;二是中国对日贸易商品结构基本没有改变,中国对韩贸易规模最大的商品的排序发生圈套变化,电机电气设备在进口和出口方面均上升为第1位;三是在中国对外贸易中,中韩贸易的重要性逐步上升,中日贸易的重要性相对下降。  相似文献   

14.
日本与东亚地区经济关系的新变化南开大学国际商学院陈岩,万谊青进入90年代,日本和东亚地区的经济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对此,本文拟从日本和东亚地区的分工、投资、贸易三个方面来进行初步的探讨。日本与东亚分工的新变化日本与东亚地区的分工以前是雁行形态的垂直分...  相似文献   

15.
进入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区域化、集团化的发展势头更加迅猛,在原有的区域一体化组织进行调整、深化和扩大的同时,新的区域集团不断涌现,东亚经济的崛起更是令世人瞩目。一、东亚地区经济合作的前景东亚地区经济近十年来的强劲发展势头,使该地区的区域经济合作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东亚地区经济合作的主要伙伴是日本、亚洲“四小龙”、东盟国家和中国。现在的经济合作层次与方式还基本局限于相互贸易及从贸易立场出发的相互投资的领域。也许大家已经注意到东亚地区经济发展的一个事实,即该地区的经济成长和进步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区域…  相似文献   

16.
1997-1998年的金融危机使东亚地区的区域经济合作从市场主导型转变成政府主导型。伴随着在东盟“10+3”框架下后危机金融合作计划的出台,涉及整个东亚国家的区域贸易协议也相继出炉。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在货币金融领域和贸易领域经济合作运行的现状,进而研究区域贸易协议在东亚地区的有效性,剖析东亚区域合作方式的局限性,为相关决策研究者提供新的问题分析视角。  相似文献   

17.
外贸结构与外贸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外贸结构及其变动一国对外贸易的增长必然伴随定的结构变化,正如经济增长必然起经济结构变化一样。因此,为了面考察一国的经济发展和贸易发,我们就必须研究其外贸结构。外贸结构包括外贸商品结构、外地区构成或分布。外贸商品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国进出口贸易中各种商品的构成,用其商品或商品大类的进出口贸额占整个进出口贸易额的比重来示。为了便于分析比较,联合国秘处专门起草了《联合国国际贸易商标准分类》(SITC),以统一各国的贸商品统计。该标准分类曾作过两改动,现行分类将国际贸易商品分10大类,分别为:(0)食品…  相似文献   

18.
贸易     
《中国经济周刊》2005,(25):10-10
对美出口棉制裤超过美设限配额;中国东盟贸易区商品正式减税;购物袋出口遭欧盟反倾销调查;中国瓷砖遭韩反倾销立案;  相似文献   

19.
东亚产业内贸易发展状况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东亚地区产业内贸易发展十分迅速。本文对东亚10个主要经济体1992-2005年的产业内贸易发展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产业内贸易已经成为东亚的主要贸易形式。在各类产品中,机械和运输设备(SITC7)的产业内贸易程度最高,且提高最快。产业内贸易发展的原因在于东亚地区产业内分工的不断深化以及基于生产环节专业化分工的产品零部件贸易的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20.
时英  张丽丽 《山东经济》2008,24(3):119-123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东亚与美国的贸易往来日益密切。中国作为东亚经济体的主要一员,在东亚-美国贸易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正是中国这个巨大的市场把美亚贸易链顺利地连接起来。本文分析了近几年来中国对东亚主要经济体的贸易逆差和对美国的贸易顺差情况,同时对从东亚主要经济体进口的商品结构和对美国出口的商品结构进行了分析总结,得出了中国在东亚-美国贸易链中处于中低端的位置,最后指出中国向东亚国家进行产业转移和市场转移,减少对美国市场的依赖,从而提升中国在美亚贸易链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