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沈阳地区土地沙化日趋严重,为了缓解现状,有效治理沙化,分析了沈阳地区土地沙化的原因和防沙治沙工作存在的问题,在总结以往防沙治沙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为防沙治沙工作提出了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亿利集团在库布其沙漠治理了30年,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思想的指导下,先后投入产业资金近300亿元,采用市场化的治沙理念,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治沙手段,系统化、规模化、科学化的治沙行动,将治沙、生态、产业和扶贫协同推进,形成了"党委政府政策性推动、企业规模化产业化治沙、社会和农牧民市场化参与、技术和机制持续化创新、发展成果全社会共享"的"亿利库布其治沙模式"。  相似文献   

3.
加快防沙治沙进程 构筑北方生态屏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蒙古自治区境内沙化土地面积4160万hm2,做好防沙治沙工作意义重大。内蒙古自治区采取坚持依法防治、综合防治、实行防沙治沙多措并举,坚持科学防治、确保工程质量和效益,坚持产业兴林、促进发展增收,防沙治沙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沙化土地治理取得重大进展,沙区农牧业生产方式得到根本改变,推动了沙产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4.
1997年8月5日,江泽民总书记发出了“大抓植树造林,绿化荒漠”,“再造山川秀美的西北地区”的伟大号召。五年来,国家采取了许多强有力的措施,制定颁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以下简称《防沙治沙法》),启动了退耕还林工程、三北四期工程、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加大了防沙治沙的国家投入,西部地区以防沙治沙为主要内容的生态建设如火如荼,部  相似文献   

5.
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是新世纪林业六大重点工程之一。这项工程自2000年正式启动,至今已3年多。鉴于防沙治沙工程的特定目的。今年5月,国家林业局出台了《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林业建设技术规定》。为配合6月17日第9个荒漠化日的舆论导向,本刊特约国家林业局防沙治沙办公室的有关人士就规定的几个主要问题作了如下介绍。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土地沙化对人们生产生活带来的严重危害,以及防沙治沙所面临的严峻形势。总结了在各个方面各个角度解决防沙治沙过程中取得的成功经验,并且汲取优秀可用的经验以及正确有效的做法。在看清楚问题的根源和本质之后,制定快速有效的治理方案,通过政策优惠和鼓励措施,吸引有资本的企业加入进来。同时积极探索科技的创新方面,以严谨科学的态度防沙治沙。此外,还需要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宣传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调动各方力量一起加入到防沙治沙的行动中来。  相似文献   

7.
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防沙治沙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有力的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要清醒地看到,中国防沙治沙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土地沙化的人为隐患还没有消除,一些地区土地沙化仍在扩展,已治理的沙化土地基础也比较脆弱。我们要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以对国家、对人民、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坚持不懈地将防沙治沙事业向前推进。  相似文献   

8.
水利部日前提出 ,近期内京津地区治沙防沙 ,关键在于治理沙化草原区和农牧交错区的沙化土地 ,扭转过去以沙漠、戈壁为目标的治沙思路。据了解 ,水利部根据京津周边地区的自然特点 ,划分了四大区进行治理 ,包括固沙工程区、沙化草地治理区、农牧交错区水土保持工程区、京津周围地区绿化工程区。上述规划区范围包括内蒙古中部、河北省和山西省北部、北京市、天津市 ,区域面积49 92万平方公里。规划10年治理水蚀风蚀面积20 69万平方公里。规划实现后 ,平均每年可保土减沙2 37亿吨 ,增加工程蓄水量20 87亿立方米 ,基本遏制住风…  相似文献   

9.
我国水土流失治理机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水土流失治理的进展(一 )水土流失治理的总体进展最近 50多年来 ,全国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截至 2 0 0 0年底 ,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87.41万平方公里 ,占同期水土流失面积的 2 3 .82 %。其中 ,兴修梯田 1 475.2 1万公顷 ,筑坝淤地、治沙造田 2 57.2 2万公顷 ,  相似文献   

10.
根据乌兰布和沙漠的治理历史、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从乌海风口的地理位置、沙尘暴路径、沙漠扩展趋势等6方面,分析论证了乌海在乌兰布和沙漠治理中的重要性。提出了收缩战线,抓住要害,将乌海作为乌兰布和沙漠治理突破口,列入国家专项集中整治,为全国防沙治沙探索新路、积累经验等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毛乌素生物质发电厂三碳经济产业治沙实践的经济、社会、生态以及碳循环等的效益分析,得出三碳经济产业治沙模式不仅是典型的循环经济模式,也是一种碳汇林业、低负碳经济与生态建设完美耦合的生态经济发展新模式。认为此模式对我国含水沙漠的治理,实现一举多赢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林业应对气候变化,增汇减排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2.
中国沙多,每年有3000多平方公里的国土沙漠化。中国治沙的人多,有千千万万的群众在同沙漠做斗争。毛乌素沙漠南缘,一位农民同沙漠斗争了37年,他带领群众承包治沙22.8万亩,已经治理的19.5万亩,生长着2000多万株(丛)杨树、红柳、樟子松、花棒等,在沙漠中筑起了一条长63公里、宽3公里的绿色长城,治理区植  相似文献   

13.
赤峰市沙化土地面积广、危害重、治理难度大。造成土地沙化是长期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现经半个多世纪的治理,在生态环境改善和提高农牧业综合生产力等方面已取得初步成效。文章指出,防沙治沙工作任重道远,当前在治理工作中仍然存在诸多不利因素。针对存在的问题,总结以往经验,提出了沙地治理的有效途径,建立以人为本实现沙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4.
《防沙治沙法》已于2001年8月31日公布,这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第一部关于防沙治沙的专门法律。其制定的宗旨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部法律确定了我国开展防沙治沙工作的各项基本原则和制度,明确了社会各方在防沙治沙上的责任和义务,具有操作性强的特点。我国是土地沙化危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防沙治沙已成为关系国家和民族生存发展的战略问题。要深刻认识贯彻实施《防沙治沙法》的极端重要性,做好贯彻实施的组织准备,通过贯彻实施法律,推进防沙治沙工作。要突出依法搞好防沙治沙规划、建立和完善监测报告制度、落实法定各项优惠政策、实行科学治沙、着力抓好重点工程地区的治沙。  相似文献   

15.
本报讯记者从日前在江苏省南京市召开的全国治沙处长座谈会上了解到,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将重点建设六大防沙治沙体系,全面提高防沙治沙能力,遏制土地沙化的扩展和蔓延。这六大防沙治沙体系建设包括防沙治沙政策机制体系,工程建设保障体系,荒漠化、沙化、石漠化监测和预警体系,技  相似文献   

16.
民勤治沙综合试验站自1995年建站以来,广大科技人员根据甘肃沙漠面积大,干旱少雨的自然状况,调查沙漠的移动规律,采取综合治理措施,1962年从新疆引进新疆杨,作为河西走廊的行道、防风固沙树种,同时还引进了棱梭,进行沙漠绿化,成活率都在95%以上。河西走廊的武威、张掖、酒泉、敦煌,过去沙漠流动性大,风沙严重影响着工农业生产的建设。民勤治沙的交通不便,工作生活比较困难。但研究成功了“连土沙帐固沙技术”,“植物沙帐固沙”等技术,治理风沙喜获成功。其中“西沙窝固沙样板”获甘肃省治沙科技一等奖,同时也获国家科技进步…  相似文献   

17.
从生态功能、产业治沙、综合效益、保障体系、国际影响五个方面介绍了我国防沙治沙事业凸现出的五大变化,根据加快构建北方生态屏障、应对气候变化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新形势,针对目前防沙治沙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从宏观管理层面提出了防沙治沙的五个坚持和重点工作。  相似文献   

18.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自1995年起治沙贷款由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统一发放和管理。为了管好用好治沙贷款,特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治沙贷款是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按照国家的治沙工程规划以及有关金融法规和经济政策,对我国有条件的地区进行防沙、治沙、用沙、综合治理,农林牧渔合理开发利用,改善生态环境,提高治沙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一项政策性专项贴息贷款。第三条治沙贷款的基本任务:在我国沙漠、戈壁、沙漠化土地和风沙化土地等特殊地域内,为扶植和兴办冶沙产业,保护和扩大林草植被,合理开发利用沙区资源,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充分体…  相似文献   

19.
毛乌素沙地“十一五”综合治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内蒙古乌审旗为例,在调查研究该旗沙化土地治理现状的基础上,剖析毛乌素沙地防沙治沙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结合三北防护林体系四期工程建设,提出了毛乌素沙地“十一五”综合治理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调整发展思路,实施“区域治理、重点突破”战略,坚持发展、保护和提高并重,以发展、保护为主,坚持“精造林、大封育、广飞播”,实行项目管理,落实责任措施。  相似文献   

20.
《浙江林业》2010,(1):34-34
作为全国防沙治沙示范省区的宁夏回族自治区,正在建设一所可以容纳近万名学生就读的防沙治沙职业技术学院,该校建成后将成为我国惟一一所专门培养防沙治沙人才的高等学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