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1 毫秒
1.
甘肃省天水市实施退耕还林工程3年来成效显著,国家林业局2002年在天水召开了退耕还林现场会,研究总结天水市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的实践经验,对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实行退耕还林还草是调整农业结构、加强生态建设、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为确保贵州省退耕还林还草“退得下、造得上、稳得住、不反弹”,必须在采取综合措施,推进退耕还林还草的同时,因地制宜,加快发展后续产业。一是围绕把贵州省建设成畜牧大省的目标,大力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要在认真规划的基础上区别不同地域,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牧则牧;要集中必要资金,加大优良畜禽品改基地的建设,扩大畜禽良种供给量和优质饲料种植面积,迅速建成一批特色种养业基地二是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培育和扶持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重点发展…  相似文献   

3.
完善退耕还林还草补贴政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启动以来,我国政府已投入大量的资金.并决定还要继续追加投资.单纯的政府"直补"力量有些不足,也不能从根本上巩固退耕还林还草成果.应该利用退耕还林还草过程中的商业机会、经济政策、土地使用权等,吸引广大的社会力量参与投资,将退耕区或沙区建设成为他们的原材料生产基地,带动农牧民致富,进一步巩固退耕还林还草成果,从而实现生态恢复和经济发展双赢.  相似文献   

4.
退耕还林还草对农民收入及农村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是我国为改善西部地区恶化的生态环境而采取的一项重大的生态建设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而且对农民生活、农村社会经济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根据宁夏自治区固原市原州区在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中的一些情况和存在问题进行探讨,以期更快实现农民增收和地方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生态退耕背景下黄河流域耕地的时空变化特征,探讨黄河流域不同区域耕地变化与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相互关系,旨在为黄河流域农业绿色发展和耕地利用政策提供借鉴。[方法]文章基于2000—2020年黄河流域连续土地利用数据,利用面板格兰杰因果检验和双变量空间自相关量化耕地变化与农业生产、生态环境之间的动态因果及空间交互关系。[结果](1) 2000—2020年黄河流域年均减少耕地69.53万hm2,还林还草是耕地主要减少去向,2020年和2004年是退耕还林还草高峰年,中上游是退耕还林还草重点区;(2)从格兰杰因果检验来看,下游地区退耕还林还草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没有显著影响,上游地区长期退耕还林还草对农业产值增加有利,中游粮食产量和生态系统服务供给低的地区退耕还林还草更多,中上游生态退耕对生态环境有显著促进作用;(3)从空间自相关结果来看,下游地区退耕与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空间分布不具有一致性,黄土高原南部和太行山附近退耕还林还草与生态环境指标呈高—高集聚,鄂尔多斯高原地区退耕与农业产值呈小范围高—高集聚。[结论]退耕还林还草是黄河流域耕地变化的重要原因,退耕...  相似文献   

6.
退耕还林(还草)与农户利益的矛盾及其调整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退耕还林(草)是一项重要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是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希望所在,也是实现全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退耕还林(草)在为国家带来巨大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退耕农户的生活,减少退耕农户的收益,因此,退耕还林(草)与农户利益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这一矛盾表现为两对矛盾,即:社会的长远利益与农户的当前利益之间的矛盾、外部经济利益与农户利益之间的矛盾。要搞好退耕还林(草)工作,我们必须重视并调整好这两对矛盾,因为农户是退耕还林(草)工程的最重要的主体,农户积极性的高低决定着…  相似文献   

7.
"退耕还林还草"的生态经济学基础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在提出生态经济系统演变3阶段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近期“以粮代赈”、远期建设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的“弹性资源”和林草产业来解决农民的经济需求:其次对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与生态经济资源配置的关系进行了研究,认为“退耕还林(草)、封山绿化”建立在“因地制宜”基础上,且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分析了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中的“个体承包”适应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资源合理配置中对农业经营形式的需要。因而,退耕还林还草工程适时适地,满足黄土丘陵区生态经济系统演变第Ⅱ阶段的需求。  相似文献   

8.
“一退两还”即退耕还林还草,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中的生态环境重建的重要内容。“一退两还”作为强制性的制度变迁,不仅对生态环境建设具有重要影响,而且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良好作用。本文以陕北黄土高原地区的志丹县为例,实证分析了“一退两还”背景下的农户畜牧业行为与其收入之间的关系,得出了退耕还林还草政策是一项能够实现生态与经济“双赢”的重要结论。这对黄土高原地区大力实施“一退两还”,不断加快结构调整,切实推进舍饲畜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9.
在西部地区实施以退耕还林(草)为主的生态环境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站在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的高度,着眼于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全局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切入点。而以粮代赈是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兑现的主要政策措施。只有不折不扣地执行好这一政策,确保补助粮食足额兑现,弥补农民因退耕而形成的粮食短缺,才能保  相似文献   

10.
生态产业化与退耕还林还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退耕还林还草是我国生态屏障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但面临诸多问题,其中最关键的就是未能处理好林草植被建设中生态与经济的关系。退耕还林还草中,政府与农民之间不是监管的关系,而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通过生态产业化,将林草生态链转化为产业链和就业链,则退耕还林还草所遇到的一系列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11.
政策信息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退耕还林还草试点工作的若干意见》对各有关部门分工作了规定.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退耕还林还草工作的综合协调,组织有关部门研究制定退耕还林还草有关政策和办法;国家计委会同有关部门负责退耕还林还草总体规划的审核、计划的汇总、基建年度计划的编制和综合平衡;财政部负责退耕还林还草中央财政补助资金的安排和监督管理,参与退耕还林还草总体规划、计划的编制;国家林业局负责退耕还林还草工作总体规划、计划的编制,以及工作指导和督促检查监督;农业部负责已垦草场的退耕还草及天然草场的恢…  相似文献   

12.
陇东黄土高原土地资源特点与可持续利用对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该文在分析陇东黄土高原土地资源特点及利用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可持续利用的途径、依据川塬早作农业优势,提高土地生产力,发展高效优质的旱作农业体系;以恢复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为核心,通过退耕还林还草和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带动土地利用结构的调整与优化;以加快区域经济开发为目标,大力发展新兴特色替代性产业,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二十世纪末,我国政府作出了积极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实施退耕还林还草的重大决定。两项政策是实施西部大开发、建设云南绿色经济强省的基础和切入点,其结合点就是在改善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发展农村经济。退耕还林还草是我国林业建设史上涉及面最广、群众参与度最高、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关系最密切的生态建设工程。  相似文献   

14.
徐创  仰协 《农村经济》2002,(1):50-51
在西部大开发中 ,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是根本问题。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 ,主要包括造林绿化和水土保持。就造林绿化来说 ,当前重点是退耕还林和“天保”工程 ,总体上要实现两大目标 ,一是实现生态效益 ,为子孙后代留下青山绿水 ,既为全国特别是长江、黄河中下游地区的生态建设作贡献 ,又为人民群众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 ,这是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大问题。二是实现经济效益 ,正如我州“十五”计划《纲要》明确提出的要坚持生态林与经济林相结合的原则 ,抓好退耕还林 (还草 )、天然林保护和“找钱林”基地的建设 ,努力将林业培育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15.
当前退耕还林工作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做好退耕还林工作,必须解决好农林人口的人均基本农田问题;十分注意更新群众的观念;及时出台有关配套政策,如将退耕地从在册耕地中注销,减免退耕地的农业税;建立健全退耕还林的保障机制和补偿机制;正确处理好退耕还林与稳定承包政策、与还草还牧、与扶贫开发的关系;密切注意退耕还林与一定的经济扶持相结合,与提高科技含量相结合。  相似文献   

16.
退耕还林(草)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退耕还林(草)作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一项重要工程,在西部大开发中率先实施,意义十分重大。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察了退耕还林(草)的实践,认真分析了退耕还林(草)的实施难点,提出了退耕还林(草)以沟系为实施单元系统规划、综合治理的基本思路及对策。  相似文献   

17.
在林业六大工程中,退耕还林工程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该工程的全面启动,对我国生态系统的尽快优化,对山地、丘陵、风沙地区大农业结构的尽快合理调整,对广大农村群众尽快治穷致富,对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和西部大开发战略,都有着影响全局的重大作用。为了进一步搞好退耕还林工程,现就以下三个问题,进行初步探讨。关于退耕还林的标准与规模  相似文献   

18.
退耕还林还草、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内容,是改变西部地区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和耕作方式、减少水土流失、改善人民生活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性举措。建立粮食供应保障体系,做好补助粮供应工作,确保西部退耕地区农民口粮需要,有利于调动农民退耕还林的积极性和维护西部退耕地区社会的稳定,是退耕还林地区“退得下、还得上、稳得住、不反弹”的可靠保证,也是确定退耕还林工程乃至整个西部大开发战略顺利实施的关键。西部退耕地区粮食供应保障方面存在的缺陷退耕还林补助粮的供应,既是粮食流通中的重要一环,又是…  相似文献   

19.
青海省现有耕地面积1017万亩,其中坡耕地627万亩。根据调查统计,全省可退坡耕地共计547万亩。自2000年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以来,我省2000年完成退耕还林还草25万亩,周边荒山造林种草58万亩;2001年完成退耕还林还草25万亩,荒山造林种草54万亩;2002年计划完成退耕还林还草和荒山造林种草各90万亩。为了解退耕还林还草对农民及农村产业结构影响情况,我们对民和县、互助县的5个乡的部分退耕地农户进行了访问调查,分析研究结果如下:1.退耕还林还草对农民收入的影响(1)退耕还林还草收益情况…  相似文献   

20.
[目的]空心村的形成和发展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包括经济因素、自然因素、社会因素、户籍和社保制度,以及管理和规划因素等。由于我国的自然地理和区域发展差异悬殊,不同地形区空心村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各不相同。文章探究在复杂地形条件下,交通因素对丘陵沟壑区空心村的产生和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方法]以陕西省澄城县为例,通过实地调查、走访农户、搜集资料等方法,利用交通便利指数、交通距离指数等开展分析,综合考虑了道路崎岖程度、道路质量状况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等,对研究区的农村空心化现象进行了研究。[结果]崎岖的道路极大地增加了居民的出行成本和时间,不利于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在当前的社会经济条件下,黄土丘陵沟壑区农村的交通便利程度与村庄空心化程度呈现一定的负相关性,即交通条件越好,村庄的空心化程度越低。[结论]在黄土丘陵沟壑区开展空心村整治工程时,可以优先考虑交通条件较差、相对偏远的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