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关于股市"特质波动率之谜"的研究众多,但尚未有一致的认识。本文运用行为金融学的思想,基于前景理论,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研究投资者行为是否对股票特质风险与预期收益的关系产生影响。通过二维分组法和横截面回归法实证发现:我国股市特质风险与预期收益间存在反向关系,并且这种反向关系在股票处于获利域时得到进一步加强,说明股票未实现的资本利得确实影响了特质风险与预期收益间的关系。本文结合我国股市发展现状合理解释了实证结果,有利于进一步深化对投资者行为的重要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机构持股、特质风险与股票收益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构投资者的投资行为对股票市场的风险与收益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机构投资者的大量参与有助于股票市场的稳定、特质风险的分散以及超额收益的减少。文章选取机构投资者持股占股票市值比例这一指标来刻画机构投资者的行为,检验机构持股比例、特质风险和股票收益之间的关系。实证发现,在中国股市,特质风险与股票收益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机构大量持股有助于降低股票的特质风险;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越低的股票,特质风险越大,股票预期收益越高。  相似文献   

3.
波动率风险及风险价格——来自中国A股市场的证据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本文应用Fama-Macbeth估计方法,以1997年2月至2009年6月中国A股股票为样本,考察股票市场波动率风险及其风险价格的特征。研究表明:波动率风险是一个显著的横截面定价因子,其风险价格为负,该结论不受流动性及市场偏度因子、待检资产改变、波动率模型设定的影响;在资产定价模型中引入波动率风险因子有利于解释规模效应和账面市值比效应异象。波动率的风险因子可以涵盖部分宏观经济变量的定价信息,规模因子是波动率风险因子的代理变量。  相似文献   

4.
李少育  张滕  尚玉皇  周宇 《金融研究》2021,494(8):190-206
与国外发达市场相比,我国A股主板市场的市场摩擦因素对市场微观结构和资产定价的影响更大。在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风险的过程中,进一步分析市场摩擦如何作用于特质风险定价效应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通过采用多维市场摩擦指标来代理信息不对称、交易成本、买卖限制、卖空限制、风险对冲和外部冲击,检验中国股市特质风险和预期收益率的关系,并判断出市场摩擦因素间的差异性影响机制。回归发现,市场摩擦和特质风险因子(特质波动率和特质偏度)都具有定价效应。各维度市场摩擦因素降低了股票流动性,进而增强了特质波动率的负向定价效应,部分解释了“特质波动率之谜”,但市场摩擦对特质偏度因子溢价的影响较为微弱。同时,基于特质波动率和特质偏度因子的投资策略能够产生超越CAPM、三因子和五因子模型的绝对收益,并印证了市场摩擦对特质风险因子绝对收益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首次基于方差差(Variance Difference)指标对股票回报率过度波动进行量化,并分别运用组合研究和Fama-Macbeth回归的方法,从过度波动与股票回报率之间关系的角度研究了中国A股市场的过度波动现象。基于1995-2010年A股日回报率的实证结果表明,A股市场日回报率波动中存在投资者过度反应导致的过度波动,过度波动带来的额外风险"驱逐"了风险回避的理性投资者,使得股市出现低估。通过每月买入过度波动最大的20%股票,同时卖出过度波动最小的20%股票,能获得显著为正的超额收益,并且该超额收益不能被市场风险所解释。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1998—2018年A股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使用投资组合分析方法和Fama-MacBeth横截面回归模型,基于前景理论研究账面损益对特质波动率与股票收益相关性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股票账面损益会显著影响特质波动率与期望收益的相关关系,特质波动率与期望收益在账面收益情况下比在账面损失下呈现出更强的负相关性。并且该结果在考虑了股票价格偏差、最大日收益率和短期收益反转等因素的影响后,依然稳健。该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账面损失,投资者在账面收益情况下表现出更强的风险偏好。  相似文献   

7.
中国股市账面-市值比效应的检验及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1995~2005年沪市和深市全部A股股票作为研究对象,对中国股市账面-市值比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并从有限套利的角度对账面-市值比效应进行了解释.本文认为,我国证券市场存在着账面-市值比效应;账面-市值比效应对股票收益有着显著的预测作用;从有限套利角度考虑的套利风险因素、套利成本因素对账面市值比效应有着较强的解释能力,从而支持账面-市值比效应是因为偏误定价所造成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郭彪  刘普阳  姜圆 《金融研究》2020,482(8):169-187
基于A股市场融资和融券余额的巨大差距,本文拓展了Hong et al.(2016)的理论模型,在融券端和融资端分别找到了影响股票收益率的变量:融券比率(融券余额/流通市值)和融资回补天数(融资比率/日均换手率)。进一步,本文利用组合价差法和Fama-MacBeth横截面回归法,实证检验了A股市场中融券比率与融资回补天数解释和预测股票收益率的能力。实证结果表明,在存在融券限制条件下,融券比率相比融券回补天数(融券比率/日均换手率)能更好地代表套利者对股票价格高估程度的看法,根据融券比率构建的等权重多空组合能带来月均1.58%的显著收益;而由于融资约束相对较少,融资回补天数相比融资比率(融资余额/流通市值)能更好地代表套利者对股票价格低估程度的看法,根据融资回补天数构建的等权重多空组合能带来月均1.28%的显著收益。实证结果与本文存在融券数量限制下的理论模型相符,且该收益率不能被多因子模型和常规股票特征所解释。  相似文献   

9.
郭彪  刘普阳  姜圆 《金融研究》2015,482(8):169-187
基于A股市场融资和融券余额的巨大差距,本文拓展了Hong et al.(2016)的理论模型,在融券端和融资端分别找到了影响股票收益率的变量:融券比率(融券余额/流通市值)和融资回补天数(融资比率/日均换手率)。进一步,本文利用组合价差法和Fama-MacBeth横截面回归法,实证检验了A股市场中融券比率与融资回补天数解释和预测股票收益率的能力。实证结果表明,在存在融券限制条件下,融券比率相比融券回补天数(融券比率/日均换手率)能更好地代表套利者对股票价格高估程度的看法,根据融券比率构建的等权重多空组合能带来月均1.58%的显著收益;而由于融资约束相对较少,融资回补天数相比融资比率(融资余额/流通市值)能更好地代表套利者对股票价格低估程度的看法,根据融资回补天数构建的等权重多空组合能带来月均1.28%的显著收益。实证结果与本文存在融券数量限制下的理论模型相符,且该收益率不能被多因子模型和常规股票特征所解释。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一般均衡分析框架从理论上推导出股票特质波动率与横截面收益之间的相关关系,并借助中国股市的数据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股票特质波动率每上升1个百分点,横截面收益要相应补偿3-5个百分点,且不受所有制、行业因素或者股票错误定价的影响。同时,本文从有限套利理论的角度出发,解释了特质波动率与股票横截面收益之间呈现正相关关系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