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江苏省高邮市交警大队创新交通事故处理模式,以"便民、快捷、高效"为目标,建立道路交通事故处理服务中心,形成交通事故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和事故理赔、交通宣传于一体的"三方联动加保险和宣传"的"3+2"交通事故社会化处理模式,全面实行道路交通事故处理"一站式"服务,有效提高了事故处理效率。  相似文献   

2.
2003年至2009年,我国道路交通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和受伤人数三项指标连续七年"三下降"。然而,道路交通事故次数死亡率却持续增加,死伤比自2006年起也呈上升趋势(见图1)。  相似文献   

3.
3月23日至24日,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在辽宁省沈阳市召开预防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工作座谈会,听取各地贯彻落实全国公安交通管理工作座谈会和全国推进实施2011年"文明交通行动计划"电视电话会议工作情况汇报,研究加强客货运机动车和驾驶人管理,全力预防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的意见。现撷取部分省市交警总队领导会议发言,供大家交流。  相似文献   

4.
7月27日,公安部召开全国公安机关坚决预防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电视电话会议。公安部副部长黄明强调,要深刻汲取"7·22"事故教训,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批示和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把人民群众的安全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全面排查隐患,认真整改问题,进一步严格车辆、道路、人员监督管理和责任落实,采取强有力措施坚决遏制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  相似文献   

5.
2010年,汽车继续改变着内蒙古鄂尔多斯人的生活,交通与人们的关系比以往任何时期更为密切。这一年,鄂尔多斯市新增了5.8万辆汽车,3.1万人拿到了"本本"。而与机动车迅猛增加成反比的是,这一年道路交通事故立案率大幅下降,万车事故率及万车死亡率连续3年下降,未发生一起死亡4人以上的特大道路交通事故。与之相应的是,道路交通安全畅通凸显出极致的亮点。鄂尔多斯交通管理工作为便民、利民、惠民"加码",为化解社会矛盾"减压",为和谐稳定的道路交通环境算着"加减法"。  相似文献   

6.
"车辆和驾驶人管理是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的第一道防线,也是服务经济社会、服务人民群众的重要窗口。要转变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7.
三、实行交通安全社会化是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的根本出路(一)道路交通事故与生产安全事故的本质差异决定了预防道路交通事故必须实行社会化道路交通事故与其他生产安全事故尽管都是由于过失或者意外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事件,但道路交通事故又有其特殊属性,具有随机性、偶发性、开放性和意外性,与生产安全事故具有不同的本质特性。  相似文献   

8.
事故     
正问:我是一名安监人员,请问交通事故是怎么分类的,与生产安全事故是否一致?答:交通事故分类标准与生产安全事故不完全一致。按照公安部新颁布实施的《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及行业标准《道路交通事故信息调查》(GA/T 1082—2013)的规定,道路交通事故分为财产损失事故、伤人事故和死亡事故。财产损失事故是指造成财产损失,尚未造成人员伤亡的道路交通事故;伤人事故是指造成人员受伤,尚未造成人员死亡的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事故是指造成人员死亡的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事故又根  相似文献   

9.
观点摘编     
应重新界定道路交通事故概念,将非道路交通事故、交通意外纳入交通事故的范畴。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存在诸多弊端,应取消,不再实行以责论处。 有必要依据道路交通事故的性质、后果,对交通事故种类及等级作出调整。 进一步在道路交通管理法规中健全和完善对造成交通事故的违法行为的处罚范围和处罚力度。 交通事故的损害赔偿调解不应作为公安交通管理  相似文献   

10.
2010年,我国汽车产销双超1800万辆,再次蝉联世界第一。然而,公路网的快速延伸与其安全设施的不完善,带来的交通安全环境不尽人意。资料显示,目前交通事故已成为"世界第一害",而我国是世界上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最多的国家之一。随着我国道路通车里程、机动车保有量和驾驶人的持续快速增长,道路交通安全日益成为一个社会性话题,与每一位社会成员息息相关。笔者认为,保障道路交通安全,需全民持久共同"给力"。全民交通安全意识的形成与确立,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11.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定义的道路交通事故(以下简称交通事故)是指“车辆驾驶人员、行人、乘车人以及其他在道路上进行与交通有关活动的人员,因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和其他道路交通管理法规、规章的行为(以下简称违章行为),过失造成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事故”。从定义中可以看出在道路交通事故中有人不履行交通义务,侵犯了他人的交通权利,因而道路交通事故的本质是交通侵权案件。  相似文献   

12.
正事后分析的道路交通事故预防方法对于事故突出的路口路段开展道路交通事故预防、整治具有一定的效果,但不能做到事前客观评估道路交通存在的隐患,进而影响防治对策的效果。道路交通运行的主体即人与道路、车辆、环境的互动关系,分析交通事故发生的深层次成因,探讨从应用事前评估和事后统计分析的方法,进而提出事故预防的对策。一、道路交通事故深层致因因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统计设定项目的关系,从统计上看,我国90%以上的机动车交通事故是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这下  相似文献   

13.
正道路交通事故成为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道路交通事故预防"减量控大"是公安交管部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任务,因此,对交通事故预防和处置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创建安全畅通的道路交通环境、提高道路交通事故处置能力、有效化解道路交通事故风险?本刊采访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交通管理学院副教授牛学军博士。  相似文献   

14.
2004年实施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开辟了我国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的新纪元,确定了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的新模式.其中的变化之一就是将"交通事故责任"又称之为"当事人责任",二者除了称谓差异之外并无本质变化.与《道路交通安全法》同步实施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91条和第92条确立了我国道路交通事故责任确定的新规则和新依据,二者分别成为当事人责任"认定"和"推定"的依据.科学、公正地确定交通事故责任或者当事人责任成为交通事故处理的关键内容和重要环节,为了使确定交通事故责任的途径和方法更具操作性和适用性,与《道路交通安全法》和《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配套实施的部门规章《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和《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赋予了省级公安机关"可以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具体的道路交通事故责任确定细则或者标准"的权力.  相似文献   

15.
正《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公安部第146号令)中要求"对发生一次死亡三人以上道路交通事故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开展深度调查;对造成其他严重后果或者存在严重安全问题的道路交通事故,可以开展深度调查",公安部交管局专门下发了《道路交通事故深度调查工作规范》,各地各级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对于道路交通事故深度调查工作越  相似文献   

16.
正01道路交通事故依然高发虽然近年来我国道路交通事故降幅明显,但是依然高发。目前,我国道路交通事故年死亡人数仍高居世界第二位,遏制道路交通事故高发、降低交通事故伤害仍然任重道远。02交通事故率、致死率仍然偏高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率仍然偏高,如万车死亡率、亿车公里死亡率仍远高于美国、日本、英国、瑞典荷兰等发达国家。因此,从横向看,我国道路交通安全形势仍不容乐观。03高速公路事故占比大近几年来,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占道路交通事故死亡总数的比例维持在10%左右。高速公路事故特点为追尾与聚踏行人事故多发;超速与疲劳驾驶问题突出;重特大事  相似文献   

17.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和《公安部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对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的性质没有明确界定。《办法》第十七条规定:“公安机关在查明交通事故原因后,应当根据当事人的违章行为与交通事故之间的因果关系,以及违章行为在交通事故中的作用,认定当事人的交通事故责任。当事人有违章行为,其违章行为与交通事故有因果关系的,应当负交通事故责任。当事人没有违章行为或者虽有违章行为,但违章行为与交通事故无因果关系的,不负交通事故责任。”据此,责任认定实际上是行政确认行为。2000年公安部下…  相似文献   

18.
责任认定是道路交通事故处理中非常关键的环节,目前对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在理论上有不同的认识,具体实践中更是见仁见智。针对“是借道通行,还是违章逆行”一案,我谈点拙见。 一、对“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的法律性质的认识 自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公布后,人民法院开始将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作为具体行政行为纳入诉讼范畴,使对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法律性质的认识问题更加凸现。 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是公安机关依照法律对道路交通参与人的行为与道路交通事故后果之间作用力…  相似文献   

19.
人、车、路是构成道路交通的三个要素。人、车、路的聚合若造成交通流的不和谐就会引发道路交通事故。所以说,任何一起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都有其必然性,偶然性中包含着必然性,都有其主观和客观的原因。发生交通事故,有驾驶人交通安全意识淡薄、交通违章严重等主观原因,还有车辆安全性能、车辆构成复杂、混合交通等客观原因。统计数据表明,我国农村公路上发生的特大道路交通事故明显多于城市道路。在2002年发生的特大道路交通事故中,只有7起发生在城市道路上,其余80起均发生在农村公路上,占特大道路交通事故总数的91.95%。尽管其中不乏交通…  相似文献   

20.
正出台四方面15项新规定新措施为进一步规范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工作,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公安部修订发布了《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公安部令第146号),于2018年5月1日起施行。修订《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的目的,就是要积极回应群众对依法、公正、高效处理道路交通事故的新期待、新要求,不断推进道路交通事故处理规范化,切实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对比修订前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