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融博览》2010,(7):30-30
摩根士丹利中国策略师娄刚认为,地方债存在风险,但“这个风险肯定不是信用风险,而是通胀风险”。地方债务风险并不会危及中国经济整体安全,也更不会将中国引入新一轮的危机之中。  相似文献   

2.
一、 再平衡势在必行近几年,在谈及中国现行经济模式时,最高领导层反复使用了不协调、不稳定、不平衡、不可持续等表述.这看似与中国的成功表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近十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已经步入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评述和现实的差异?中国的政策制定者给出了较为合理的解释过去数十年,中国经济增长过度依赖于投资、系统性抑制了私人消费.这种资本密集型的增长模式并无益于消费和就业的改善,反而带来了一系列严重的经济问题.  相似文献   

3.
刘世锦 《新金融》2015,(11):4-6
中国经济正在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速增长、从一种供求平衡向另一种供求平衡转变。中国经济要实现转型再平衡,需要解决三方面问题。第一,高投资要触底,通过进一步放开准入的办法来稳定需求。第二,以配额制切实削减严重过剩的产能,稳定实体经济经营效益。第三,培育新的经济增长动力,不是寄期望于其完全对冲经济下行压力,而在于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增长效率,这是未来中国经济具有可持续发展后劲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院院长丁志杰近日在接受访谈时表示,中国入世10年,对全球经济增长、复苏、以及未来世界经济再平衡、全面复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丁志杰表示,首先,过去十年特别是过去两年,中国经济都保持了较快增长,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世界第一,有力地促进了全球经济复苏。  相似文献   

5.
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近期发布了一份有关中国经济再平衡的研究报告。报告指出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令世人瞩目,但这种过度依赖投资、严重抑制私人消费的资本密集型增长模式后患无穷,结构调整势在必行。报告认为中国经济的失衡主要源自于利率、汇率、能源价格三种基本经济价格的扭曲,与此同时。相对滞后的社会保障体系加之较为严重的收入分配不合理进一步加剧了非均衡化趋势。经济再平衡需要找准突破口,对症下药,而对于"经济改革需政治改革先行"的论断,报告持否定态度。  相似文献   

6.
危勇 《西南金融》2007,(4):15-17
经历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已经由“双缺口”向“双溢出”转变。在“双溢出”格局下。中国经济内外失衡交错。现实表明: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实行的借助高顺差来平衡国内高储蓄的战略模式已经缺乏可持续性,中国经济迫切需要寻找新的发展战略来从根本上摆脱现实困境,由非稳态均衡向稳态均衡回归。本文提出了平衡目前中国经济的三种策略。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只要中国经济保持较快增长,降低投资增速,扩大消费支出,实现年均GDP增速7.5%,投资占GDP比重年均下降1%,消费水平年均增长9.7%,中国可能在10年内实现经济再平衡。而且,政治改革并非经济再平衡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8.
本文认为,只要中国经济保持较快增长,降低投资增速,扩大消费支出,实现年均GDP增速7.5%,投资占GDP比重年均下降1%,消费水平年均增长9.7%,中国可能在10年内实现经济再平衡。而且,政治改革并非经济再平衡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9.
中国目前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就是如何改变其偏向投资驱动型的经济增长模式。通过对20世纪70年代日本经济增长模式再平衡过程的研究调查,我们认为在再平衡过程中,用协调方式来纠正要素成本(劳动力成本和资本成本)的扭曲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曾刚 《金融博览》2014,(5):8-10
世界经济正进入深一轮调整.行进在”失衡”到”再平衡”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11.
随着全球经济由失衡向"再平衡"转变,我国主权财富基金所面临的投资环境也在不断变化,实际的行业配置与目标值之间往往会出现偏差,使投资组合整体风险超出预期承受范围。此时,投资再平衡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首先基于全球经济"再平衡"的行业发展趋势,确定了全球经济向实体回归的发展格局,为我国主权财富基金的投资再平衡策略确定了合理的目标比例;基于此进行数值模拟跟踪,结果表明向实体经济回归的再平衡策略要比过度依赖金融发展的策略好,且再平衡策略长期来看效果会更优。  相似文献   

12.
杜大伟 《新金融》2014,(10):13-16
中国经济转型及其影响是全球关注的热点话题。本文认为中国经济正在经历再平衡的过程,要降低投资率,转向以创新为增长源泉、以消费为需求来源的新型经济增长模式。这种再平衡意味着未来制造业的增速会放缓,服务业会扩张,农民工可能会更多地就业于服务业。户籍制度改革、财政改革、服务业和金融业开放等改革措施对中国经济再平衡最具影响。中国经济再平衡对其他发展中国家有利有弊,但成功的再平衡对世界将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13.
王庆  天勤 《国际融资》2008,91(5):52-56
去年底,摩根士丹利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王庆提出了以“四季”框架来描述2008年中国潜在的经济格局。今年初以来,他们继续坚持这个框架解释经济和政策发展动向,并且剖析未来政策的巨大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4.
虚拟经济在现实中浮出水面过去三十多年,在新兴市场国家和欧美等国陆续发生的多次金融危机已经告诉我们,在虚拟经济领域滞留着大量的货币资金它们从房地产炒作到股票市场,从:大宗商品期货市场到收藏品市场.从各种债券的买卖差价到外汇市场。总之.货币资金在可以反复交易的各类资产市场之间流动,并随时在虚拟状态与真实资产状态中间转化.这就是虚拟经济流动性储备池的基本功能。  相似文献   

15.
2012年对于中国经济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一年,自全球金融危机之后,GDP增长率在2010年第一季度恢复至顶峰,随后又开始持续下滑。2012年第一季度更呈急剧下滑之势。中国经济硬着陆的可能性也引发了全球的关注。2012年中国GDP全年增长回落至7.8%,增速堪比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困难的1998、1999两年。然而,在令人担忧的经济增速下滑中我们看到一线曙光,中国经济终于开始从其失衡状态中逐渐恢复。消费连续第二年成为经济  相似文献   

16.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在全球经济一片萧条中对自己反而更有信心了,过去不被看好的谨慎做法、缓适步伐,现在却得到了令人称道的回报。回顾过去30年的发展,中国没有“拔苗助长”、没有掉入赶超的“陷阱”,中国这个“小孩”长得还可以。但在有信心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仅有信心解决不了根本问题,中国还要继续做好自己的事情——进一步改革、开放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中国外汇管理》2009,(21):10-12
接过伦敦峰会的接力棒,G20匹兹堡金融峰会在国际经济金融体系改革方面勾画出比此前原则性共识更为具体的前进蓝图。其中G20机制化、《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框架》、切实提升发展中国家发言权三大重要成果为匹兹堡峰会抹上了浓浓的一笔。但由于经济开始回暖,信心正在恢复,各国在危机中的强烈协作意愿弱化,又重新打起自己的小算盘,致使峰会对贸易保护主义、高管薪酬和“退出”策略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立实 《国际融资》2007,(1):17-20
经过加入世贸5年的锻炼,中国企业的实力日益强大,对于国际规则的运用和掌握也越来越熟练,走出去的步子也将迈得越来越大.在这个过程中,企业不可避免将面临错综复杂的国家风险因素:国际市场风险、国际业务风险,以及众多的由政治制度、法律、税务、市场需求和文化差异所带来的风险.风险是双刃剑,漠视它可能招致无可挽回的损失,而过于畏惧又会使企业失去良机,关键在于如何规避它.那么,企业应当如何有效利用出口信用保险,将企业走出去的风险降至最低呢?企业和中国信保在走出去的项目中又是如何分工合作的呢?  相似文献   

19.
《金融博览》2010,(21):31-31
按照汇率理论定律,汇价贬值则出口增加、贸易顺差容易发生,但美国的实践却是汇价贬值、贸易逆差大规模发生;另一方面,汇率理论强调.汇价升值则出口额减少、贸易逆差容易发生,但日本和中国的实践却是汇价升值、出口增加、顺差增大。  相似文献   

20.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全球经济失衡和再平衡问题引起热议.笔者从分析全球经济失衡的成因人手,说明汇率不是造成全球经济失衡的根本原因,进一步证明全球经济再平衡离不开汇率杠杆,但不完全取决于汇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