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红楼梦》是写情小说,更是“写心”华章,展现的人性特质以情节的连贯性、结构的整体性及人物典型性展开,充分表现了《红楼梦》为顶峰造极之作。  相似文献   

2.
翻译不仅是语言之间转换,也是各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碰撞,翻译创造了原语文本在另一文化系统中的形象。本文以安德烈·勒菲弗尔的翻译理论为依托,以霍克斯和闵福德的译本为个案,分析了《红楼梦》译本中典故文化内容的翻译策略,进一步探讨影响译者翻译策略的因素,指出“忠实”的翻译策略只是翻译策略的一种,而不是唯一可能或唯一正确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红楼梦》是一部举世公认的伟大现实主义文学巨著,作者曹雪芹在书中体现出的超越时代的进步女性观更令后人惊叹与崇敬,本文从对明清世俗女性观的审视出发,探讨了《红楼梦》女性观对明清世俗女性观的超越之处,并分析了其不足.  相似文献   

4.
从根本上说,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行为。文化的多样性给翻译带来了诸多困难。在翻译过程中,如何对文学作品中的文化因素包括思维方式、习俗文化和宗教信仰等进行处理,一直是翻译工作者关注的问题。译者应使译文尽可能传达原语的文化内涵,也要考虑译语读者的接受力和理解力,在两者之间达到平衡。  相似文献   

5.
翻译不仅是语言之间转换,也是各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碰撞。文章以劳伦斯·韦努蒂的翻译理论为依托,以霍克斯译本和杨献益夫妇译本为蓝本,分析了《红楼梦》英译本中文化因素翻译策略,进一步指出阻抗式翻译策略在向强势英美文化介绍中国文化时,可以发挥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文章意在通过论述《红楼梦》的服饰与色彩,描述在作品中所表现出的非语言信息传递效能,认识《红楼梦》服饰与色彩所表现的人物气质、审美、情感及文化氛围等诸方面的意蕴。  相似文献   

7.
《红楼梦》富含江淮方言,展示独特地域文化特征。依据自建"《红楼梦》方言汉英平行语料库",以杨宪益、戴乃迭译本以及霍克思、闵福德译本为例,采用文本细读和比较法,从语言和文化两个维度并结合典型案例剖析《红楼梦》江淮方言误译缘由。  相似文献   

8.
运用顾曰国礼貌准则对《红楼梦》中的对话进行分析,可以看到人物之间利用我国传统文化背景下的礼貌原则进行交际,含有丰富的语用意义。  相似文献   

9.
略谈《红楼梦》中王熙凤的语言个性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楼梦》反映了18世纪中国封建社会的全貌,尤其是曹雪芹通过王熙凤的个性化语言更加犀利地批判了上层社会的残忍和虚伪。作对她注入了无限心血,通过个性化的语言刻画出一个自私、冷酷、虚伪但又寓贬于褒的真实的、丰满的、生动的人物形象,使之成为学史上一个典型环境与典型性格完全适应的不朽的艺术形象典型。  相似文献   

10.
在《红楼梦》中,作者或因情节发展需要而创作,或借人物之手创作了大量的诗词曲赋,可谓独具匠心。作为小说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些诗词曲赋起到了暗示作品的政治主题,使小说中活跃的人物形象性格更突出,点明人物活动的典型环境,并且记录了封建贵族阶级走向没落足迹的四个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常勤毅的《从“共时”到“横跨”—骆宾基:中国现当代作家中的一个抽样分析》将骆宾基放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宏观层次上,通过研究这一“个案”来评析三十年代抗日作家尤其是东北作家群扣四十年代国统区进步的民主主义作家及其新中国成立后一度陷入创作困境的老作家的共性,进而试图在与骆宾基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许多中国现当代作家的比较下,总结出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的历史经验教训,为今后中国文学的进一步繁荣积累宝贵的经验.该书主旨明确、史论结合,紧紧扣住“同步”、“共时”与“横跨”这三个关键词.全书持论公允,论述充分,文笔清新、流畅.是本有思想、有特色、有启迪的著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