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 当前,搞好国营大中型企业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国营大中型企业既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柱和骨干力量,也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增强国营大中型企业的活力并提高经济效益,直接关系到我们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审计部门作为宏观调控体系中的重要部门,应当适应形势和任务的要求,为增强国营大中型企业活力积极开展工作。首先,应当明确树立为增强国营大中型企业活力而努力工作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2.
苏明 《经济问题》1992,(4):42-45
搞活国营大中型企业,这是当前我国经济运行和宏观调控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也是振兴国家财政和推动整个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重要条件。本文就与此相关的几个问题作些探讨。 一、国营大中型企业活力不足的原因 中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从起步开始,就一直把增强企业特别是国营大中型企业的活力,放在突出的位置,  相似文献   

3.
国营大中型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骨干力量,也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地。搞活国营大中型企业,不仅对经济发展的全局而且对财政自身的发展壮大,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财政政策的角度,探讨与增强国营大中型企业活力有关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明焕 《经济问题》1992,(3):36-39
以研究如何进一步搞好国营大中型企业为主要议题的中央工作会议召开之后,全国上下掀起了讨论热潮。报纸杂志,佳作连篇,既有理论工作者的睿智,也有实际工作者的体会。这说明不仅中央十分重视国营大中型企业的活力问题,而且全国人民无不希望国营大中型企业充满活力。本人也不揣冒昧,提出自己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如何看待国营大中型企业的地位及目前的活力问题 我国目前现有独立核算的国营大中型企业13000多个,从数量来说,仅占全国工业企业总数的2.5%。但它们创造的工业产值却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45.6%,而上缴国家的利税更是占  相似文献   

5.
<正> 1991年9月中央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八五"期间为集中力量增强国营大中型企业活力和提高企业效益的时期,同时宣告治理整顿阶段的结束.据此,可以认为,从90年代开始,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已经进入了第二阶段,将以搞好国营大中型企业为进一步深化改革的中心环节.  相似文献   

6.
当前,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根本问题是国营大中型企业形势严峻,活力不足。深比改革、抓住时机、摆脱困境、增强国营大中型企业的活力是目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最突出问题,也是建立商品经济新秩序的根本内容。  相似文献   

7.
关于搞好大中型企业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改革12年来,党和政府一直把搞活企业作为经济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特别是治理整顿以来,把搞活大中型企业放到了更加突出的地位。党中央和国务院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取得了很大成效。应当说,目前我国企业的整体活力状态,包括大中型企业在内,与改革前相比已经有了明显的改善。但是,有相当一部分企业,特别是一些国营大中型企业仍然活力不足。近几年出现了产品滞销、库存积压、成本上升、效益下降,亏损额和亏损面  相似文献   

8.
国营大中型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物质保证。目前,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约1.23万个,占工业企业总数的2.6%,其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46%,上缴利税占67%。所以搞好大中型企业,并使其持续稳定发展,对于我国的经济繁荣,社会进步,政治稳定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增强企业活力特别是增强大中型企业活力为中心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国营大中型企业在经营机制、管理体制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为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做出…  相似文献   

9.
张强 《经济问题》1992,(1):46-47
国营大中型企业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是社会主义经济的脊梁。为确保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健康发展,国家从资金、物资、原材料等方面向大中型企业实行倾斜,千方百计保证大中型企业生产适度增长。然而,从实施结果看却不尽人意。企业受多种因素影响,效益低下,生产难以为继。原因何在?本文就此作点探讨。 一、当前大中型企业生产难以发展的主要症结  相似文献   

10.
<正> 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增强国营大中型企业活力的通知》和中共中央工作会议精神,最近,安徽省人民政府结合本省实际,下发了《关于搞活国营大中型工业企业若干问题的通知》、简称《通知》,《通知》从7个方面,制定了36条具体政策,对企业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1.
国营大中型企业效益下滑,已经成为我们目前面临的一个非常紧迫的经济问题和社会政治问题,国营大中型企业为何会出现这种状况,人们正在认真地探究其原因,并提出了一些解决的办法或思路,我认为,影响企业效益的外部的、客观的种种因素,固然不能排除,也不可低估,但多从企业内部寻找原因,或许更有益于问题的解决。因为,说到底,企业要想搞好还需要  相似文献   

12.
董新保 《经济师》1992,(2):9-13
<正> 一、国营大中型企业必须搞活,国营大中型企业可以搞活 搞活企业,尤其是搞活全民所有制大中型企业,始终是多年来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头等课题。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尤其是大中型企业,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基础与主体,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是社会物质财富的主要提供者,全民所有制大中型企业搞活了,经济效益不断提高,才能使企业发展壮大,国家财政收入不断增长,积累和扩大生产的能力才能不断增强,广大职工的物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广州市大中型工业企业迅速地成长和发展,由1978年的67户发展到1990年的309户,其中国营大中型工业企业230户。这230户国营大中型工业企业分别占全市独立核算工业企业户数和国营工业企业户数的6%和29.95%,是广州市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是国家财政收入和社会供给的主要提供者。1990年,广州市230户国营大中型工业企业的产值占全市国营工业总产值82.71%,固定资产的84.85%,职工人数的72.09%,已交利、税、费的84.76%。  相似文献   

14.
搞好国营大中型企业,是人们十分关注的热点经济问题。尽管这个问题在8年以前就已经提出,但是,8年的努力,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相反,国营大中型企业的处境日趋恶化,亏损增加,效益滑坡……与近10年来异军突起的乡镇企业、私营企业和“三资”企业,形成显明的对比。如何正确分析这些经济现象?国营大中型企业怎样摆脱困境?本刊记者日前专访了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校长吴树青教授,请他就上述问题发表了意见。  相似文献   

15.
在国家加强宏观调控、大力支持大中型企业发展的形势下,如何正确认识小企业的发展地位和发展方向,正确理解搞好大中型企业与发展小企业的关系,是当前经济工作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要辩证认识大中小型企业的个体价值,牢牢确立在调整中不仅要搞活大中型企业,同时要进一步把小企业搞好的战略思想。 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主要物质基础。我国现有独立核算的国营大中型企业一万多个,虽然只占全国工业企业总数的2.5%,但它们创造的工业产值却占到全国工业总产值的45.6%,上缴国家税利占利税总额的60%以上,但由于近些年来诸多复杂因素的影响,使得许多大中型企业面临困难较多,效益下滑。据有关方面统计:我国财政每年给予国营企业的亏损补贴已达数百亿元,估计有三分之一左右的企业亏损,还有一批企业处  相似文献   

16.
企业是社会生产的细胞。国营大中型企业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骨干力量,“国家队”,是社会主义经济的脊梁、支柱。新中国40多年来,国营大中型企业一直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所以搞活搞好大中型企业,关系到国民经济全局的稳定,关系到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主导地位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发展,在当前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七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10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中指出:“增强企业特别是国营大中型企业的活力,仍然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但是,直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对外经济的不断发展,国营大中型企在对外经济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几年来我们针对湘潭市工业基础比较好、国营大中型企业比较多的特点,在外汇管理方面积极支持国营大中型企业发展外向型经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正确引导、积极支持国营大中型企业发展外向型经济1.积极支持国营大中型企业开办自营进出口业务,直接参与国际市场竞争。1989年,我们据中央有关鼓励国营大中型企业开办自营进出口业务的精神,积  相似文献   

19.
在治理整顿中,国营大中型企业经济效益下降,是由于初始紧缩力度过大,产品执行低于市场价格的指令性价格以及技术更新改造不足等原因造成的。增强大中型企业活力的基本方向在于进一步完善承包制,把激励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作为根本任务。依此应全面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当前,特别要重点抓住自我发展机制与内部协调机制。这就是要使企业在生存的基础上,通过自身积累和积累效益最大化原则,让企业获得充分发展的功能。而内部协调机制则应是内部计划管理机制与利益协调机制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20.
<正> 现住改革进入了一个关键阶段,必需着手解决那些改革中难度较大的问题,主要是物价、工资改革。物价工资的改革所以难度很大,讲来讲去,主要是个承受能力问题,而承受能力大小,关键在于企业效益。按八五年的统计资料,我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5837个,占总数的比例不到2%,资金占58%,而上缴税利占66%。它们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承担者,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和技术进步的主导力量。经过几年的改革,企业的活力有了一定的增强,但在这方面的改革收效不理想。现在一些国营大企业在经济效益方面落后于中小企业、乡镇企业。国营大企业设备好、技术水平高,职工工资比中小企业、乡镇企业低,不如乡镇企业那样关心技术进步,对把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