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在土地流转过程中,由于农民所处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较低,维权意识较弱,农民权利经常受到来自其它利益主体的侵害,侵害农民权利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保护农民土地流转中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3.
校企合作要克服双方由于权利与责任不明而引发矛盾、导致合作流产的痼疾,应该做到:(一)合作前双方决策层必须详细了解与对方合作的现实可能性和必要性,尤其是学校方务必要知悉合作企业的具体资质、整体实力、社会形象和社会影响;(二)校企双方领导层必须对校企合作高度重视;(三)校企双方签署合作协议应该多听取专业教师和行业专家的意见,对协议内容一定要反复推敲、字斟句酌,确保合作协议具有鲜明、具体的可操作、适用性;(四)建立由学院领导、指导教师、实习学生和企业管理四方人员参与、沟通的协调机构,形成一个协调统一的有机整体,齐心协力及时化解矛盾。 相似文献
4.
土地承包中农民权利意识的审视——基于江苏省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民权利意识的有无及强弱,对农民权利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重点考察了土地承包中农民的土地权利归属、行使及保护意识等方面。研究结果表明,土地承包中农民具有一定的权利意识,但总体上农民的权利意识不容乐观。这与农民自身因素(年龄、文化层次等)、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地方政府及法院能否发挥积极作用有关。因此,建议从加大法律法规的宣传,限制政府公权力的行使,加大法院的正面启示作用,为农民提供法律援助等方面来提高农民的权利意识。 相似文献
5.
我国现行农地征收中的补偿机制仅体现了对农民的利益让与,并未反映农民在土地物权变动中的权利配置.在土地征收过程中,农民因其权利的缺位出现了利益保障的困境,阻碍了经济的良性运行.今后当以承包经营权的物权化为起点,以农民的参与机制为基础,以便捷的救济渠道为依托,以就业安置与社会保障为后盾,建构农户在征地过程中的权利体系.赐农民以利益莫如赋农民以权利,以权利的主张制衡权力的滥用,以权利的行使达到利益的均衡,应当是解决现实中农地征收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三权分置”制度是在农村人地分离背景下进一步稳定承包权、放活经营权,推动土地流转,实现规模经营和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制度创新。我国部分地区在正式的“三权分置”制度出台之前就已展开“三权分置”的探索,对这部分地区“三权分置”实践状况进行研究,有助于推动“三权分置”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良性运转。本文发现,“三权分置”出现了实践异化,体现为以所有权主体绝对责任化、承包权主体绝对权利化和经营权主体权利弱化为表现形式的“三权”主体权利的失衡,隐含着巨大的社会风险和政治稳定风险。“三权分置”的理想效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土地流转性质的政治化是形成“三权”主体权利失衡秩序的主要原因。要破解“三权”主体权利失衡困境,应将土地流转性质去政治化,使土地流转关系还原为土地承包权主体与土地经营权主体之间以市场原则为基础的相对独立和平等的合作与谈判关系,构建土地流转的市场化秩序。 相似文献
7.
2010年12月.为了即将到来的街头艺术展,洛杉矶当代艺术博物馆(LAMoca)将其建筑的外墙提供给街头艺术家进行创作。 相似文献
8.
征地过程中程序性权利保障与农民满意度研究——基于辽宁省6市30村的调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检验征地过程中程序性权利的保障对被征地农民满意度的影响,为改革征地制度提供相关的政策建议。研究方法:随机抽样调查法和有序多分类Logit模型。研究结果:征地过程中农民的知情权与满意度成负相关关系,参与权能显著提高满意度;表达权和监督权由于实际中不能有效落实,其影响不显著,但二者的改善有助于提升农民的满意度。征地补偿标准和被征地者是否为村干部显著影响征地的满意度且影响方向为正。研究结论:征地制度改革中既要加强对农民的补偿安置等实体性权利保障,同时也应该充分重视农民程序性权利的保障。应加强和完善"两公告一登记"制度,给予农民平等的谈判权利,畅通利益诉求渠道,加强行政和司法监督。 相似文献
9.
征地中赋予农民救济权利的合理性分析及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缺乏有效的救济权利是致使大量征地纠纷存在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从经济学的成本收益角度进行分析,论证土地征收中赋予农民有效的救济权利可以带来社会净收益的增加,进而说明构建土地征收救济制度的合理性.同时针对当前我国土地征收救济制度的不足,提出要完善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制度;扩大对农民的救济范围及加大司法审查力度;构建相对独立的裁判机构;降低农民的救济成本;为农民提供救济的法律援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