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张鹏宇 《经济师》2003,(10):246-247
人类社会在交换中创造信用 ,信用一旦产生又反作用于交换 ,直接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信息作为信用的核心 ,对社会信用体系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信用即属于经济范畴 ,又属于道德范畴 ,健全现代市场经济的社会信用体系必须加强德治建设。现代市场经济社会信用体系构建的实质是打造一个信用国家。  相似文献   

2.
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是建设现代市场体系的必要条件,也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在重新界定社会信用体系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信用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当前加快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措施导向。  相似文献   

3.
饶国平 《经济师》2003,(11):260-260
市场经济中 ,信用实际上已成为社会资源分配的一种体制和社会制度。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已到了一个关键时期 ,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资本市场的健康规范、银行不良资产的防范化解 ,市场商品交易的扩大、经济活动中各种合约条款的履行等 ,所有这些体制的发展 ,都要建立在良好的信用环境和信用体系基础上。建立社会信用体系是经济金融有效运行的根基 ,是现代市场经济不可动摇的基石  相似文献   

4.
社会信用体系是现代市场经济下信用的社会实施机制,是优化公司资本结构的不可或缺的社会文化环境。文章分析了社会信用缺失对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优化的负面影响,并针对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从如何加强全社会信用文化道德教育,加快社会信用体系的制度建设,规范政府行为,建立企业和个人信用体系以及促进信用中介服务业的市场化发展等四个方面提出了构建完整的社会信用体系,优化公司资本结构的社会文化环境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在从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中,原有的社会信用机制已经不能适应发生了巨大变迁的工业社会。面对匿名社会中不熟悉的经济交往对象,人们需要有可信任的了解对方信用信息的渠道,以征信机构、信用评级机构以及会计审计机构为主体的社会信用体系因此在西方社会应运而生。社会信用体系是信用主体信用行为和信用状况的簿记,是记录信用行为并载入信用信息数据库,以及信用评级等的技术系统。在现代匿名社会中,必须依靠这一技术系统提供的信息基础,既形成对失信行为的社会惩罚机制,又为信用制度有效发挥法律惩罚作用提供技术支撑。社会信用体系的构建业已成为现代信用社会建设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6.
诚信规则的重建——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新建  杨轶 《经济师》2005,(3):18-19
我国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信用道德建设、信用市场建设和信用制度建设的综合体。从理论上看它有建设的必要性 ,在实践中应遵循强调立法、培育市场和注意监管的原则。  相似文献   

7.
信用信息共享的国际经验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用信息充分和有效的共享是征信体系运作的前提条件,也是征信体系建设的最终追求目标。我国信用信息共享机制不健全,信用信息无法实现最基本共享的问题相当突出,已成为制约我国征信体系乃至整个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最大障碍,必须引起正视并设法加以解决。本文分析了国外信用信息共享方面的一些共同经验,以期对完善我国的信用信息共享机制,推动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有所借鉴。征信活动是一个从信息搜集、信息处理到信息传播使用的过程,其本质是为信用市场提供信用信息交流与共享机制,以促进信用信息的合理使用以及信用资源优化配置。从国外的…  相似文献   

8.
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制度、文化因素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葛亮 《经济问题》2004,(6):21-22
一个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应包括信用制度、信用文化和社会信用中介服务等子系统,它们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在信用制度体系中发挥作用,维系市场经济信用关系。信用体系建设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政府、企业、全社会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9.
信用文化建设与中小企业融资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用缺失是造成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重要原因,而信用缺失间接隐喻了我国信用文化的某种缺失。本文在分析我国信用文化缺失原因、信用文化与中小企业融资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信用文化建设、建立社会信用体系、为中小企业融资创造良好社会信用环境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韩芳  陈经伟 《经济师》2006,(4):21-22
现代社会是信用经济,加强社会信用制度建设势在必行。文章认为,金融信用体系的建设是能有效地降低金融交易成本的;由于金融信用体系的本质属性具有一定的“准公共性”,因此可以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提供公共产品”的一些思想和方法,建设我国金融信用体系。  相似文献   

11.
王艳 《经济师》2003,(10):254-255
信用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石 ,要建立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必须尽快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而社会信用体系必须以道德与法律的整合力量来构建。  相似文献   

12.
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石。社会信用体系是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市场交易关系和行为更多地表现为信用关系。但是,我国信用体系建设起步晚,发育程度低,信用秩序相当混乱,信用缺失现象普遍存在。因此,必须塑造合理、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然而,社会信用体系的构建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切入点的选择、断层的修复、地方性资源的整合等问题使构建的过程错综复杂。  相似文献   

13.
谈我国市场经济社会信用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信用体系的内涵、机制及构建的论述,指出建立健全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信用体系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立足点和关键所在,一是要塑造合格的信用主体;二是要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信用制度;三是整合社会信用体系;四是积极推进信用文化建设;五是大力改善和优化信用环境。  相似文献   

14.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是缓解农村融资瓶颈、推动"三农"发展的基础环节。本文以吉林省为例,总结了近年来吉林省信用管理法规及农村地区信用文化建设的主要问题,并结合国内信用体系建设的研究,从吉林省征信法律制度建设、吉林省失信惩戒机制建设和吉林省农村信用文化建设三个角度提出了相关意见,强调在法律法规建设中明确征信数据的开放与使用的限制,在失信惩戒机制建设中从设计法律制度,明确政府主管部门和发展信用机构三方面建立社会联防,在信用文化建设方面对企业和个人加以宣传,使守信者路路畅通、失信者寸步难行,形成良好的信用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15.
一、加强诚信体系建设的意义 信用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基石。信用缺失会使交易成本提高,甚至会导致交易链的中断,影响经济发展的大局,给整个社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市场诚信体系建设,是建设现代市场体系的必要条件,也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6.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内在要求,是政府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提升服务水平的关键手段.因国家立法和顶层设计不足,地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存在诸多困难.江苏、浙江在健全信用法律法规、建立信用标准体系、建设信用共享平台、应用公共信用信息、培育信用服务市场等方面积极探索,取得显著成效,积累了丰富的可借鉴的实践经验.结合福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现状,本文提出健全信用联动工作机制、建立信用为核心的监管和服务体系、推行“市民诚信卡”、加快信用试点示范等一揽子启示性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王颖 《经济视角》2003,(11):55-57
不断完善我国现代市场体系,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健全现代市场经济的社会信用体系。 信用是市场经济的灵魂,没有信用的市场经济必然表现为机会主义行为盛行、损人利己现象泛滥、信任危机恶性蔓延、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准下降。  相似文献   

18.
姜庆 《时代经贸》2009,(6):35-37
税收信用体系建设是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基本组成部。文章从税收信用立法、税收信用管理制度、税收信用体系运用及税收信用评估几方面分析了国外税收信用体系的建设情况,提出了我国的税收信用体系的四点启示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现代市场经济是良性的信用经济 ,信用与发展密不可分。随着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 ,对社会信用体系健全程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利用好信用这一实现经济可持发展的重要资源 ,必须以《全民道德建设实施纲领》为基准 ,大力开展信用教育 ,加强制度建设 ,建立健全完善的信用制度体系、利益导向体系和监督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20.
叶雪芳 《经济论坛》2004,(14):131-132
社会信用建设不单纯要依靠教育和传统文化的熏陶,而必须要靠法律来维持,只有法律的执行有效才能真正成为信用的支点。在信用建设中,最大的信用是政府信用,政府信用是表率。因此,在信用建设中,政府审计监督越来越重要。党的十六大报告在谈到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时提出,要“发挥司法机关行政监察、审计等职能部门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