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程信用管理模式下应收账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收账款是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重要环节。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中,正确运用赊销手段,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则显得非常重要。在全程信用管理的模式下,企业对应收账款的管理,应从设立信用管理部门,建立客户动态资源管理系统,建立应收账款的监控体系,发挥内部会计的控制作用,加强业务人员的培训,建立严格的奖惩制度等方面入手,从而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全程信用管理模式的出发点是控制企业与客户交易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从事先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3个基本环节进行4个方面的管理,即客户信息管理、客户信用分析、应收账款的监控、拖欠账款追收。  相似文献   

3.
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大量运用商业信用进行促销,扩大销售量而造成应收账款的大量增加,加大了企业经营风险。企业应建立相应的信用管理机制,对应收账款进行事前的预防、事中的控制、事后催收的管理,减少坏账损失,以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  相似文献   

4.
针对企业应收账款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引入信用额度管理概念,以现行应收账款管理为基础,将信用管理级别设置为A、B、C、D四级并分别对应不同的信用期限或信用额度。在企业自行开发的ERP中增加信用额度管理功能模块,最大限度地降低应收账款的坏账损失风险,同时建立有效的效绩考核机制,明确应收账款管理责任,调动业务人员催款积极性,从而提高应收账款周转率和资金回笼率、保证现金流通畅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5.
应收账款是企业流动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流动性强弱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资金周转和经营业绩。分析了应收账款产生的原因,指出了应收账款管理不善的后果,提出了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做好应收账款的事前控制、事中管理和事后处置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当前激烈的商业竞争环境迫使企业以各种手段扩大销售,赊销成为扩大销售的主要方式之一。企业由此生产了大量的应收账款,成为企业生产运营环节中存在的主要风险。因此,应收账款信用管理已成为当前企业市场营销以及风险管理的核心内容。文章从应收账款信用管理的重要意义入手,分析了应收账款信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改进企业应收账款信用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诚信是市场经济的灵魂,信用经济是是现代市场经济的重要基础,当前商家为了最大限度地争取客户,增加企业销售额并扩大经营规模,而广泛采取信用销售。这种以信用为基础的结算方式,已逐步取代以往现金结算的传统企业间交易形式,因此建立企业自身科学、高效的信用管理体系,完善对应收账款的管理已成为企业的当务之急。本文通过对应收账款成因进行分析,探讨企业应如何强化应收账款的管理。  相似文献   

8.
《商》2016,(12)
面对中国市场的经济信用化和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越来越多的企业采取赊销的方式来扩大销售,抢占市场份额。但是随之而来的应收账款的增长对企业的稳健发展有利有弊,当前,企业的呆账坏账也会随着应收账款的递增呈增长趋势。适当的赊销有利于企业减少管理费用、抢占市场等,而过多的应收账款可能导致呆账坏账增长,企业面临着资金管理不善的困境,进而导致企业运营困难。信用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而企业信用管理工作的核心则是信用政策。制定信用政策最重要的目的就是为了扩大销售的同时保证货款及时回笼,需要注意的是企业的信用政策应当确保信用风险控制在企业能够承受的范围之内。良好的信用政策,能够为企业带来盈利,控制财务风险的发生,并使企业运营资金良性循环正常周转,因此企业必须以必要的措施以及积极的态度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管理。本文将从事前防范、事中控制和事后管理三个方面论述企业关于应收账款的信用管理。  相似文献   

9.
在现代市场快速发展的时代,企业信用已成为企业发展和企业营销管理的重要手段。然而由于市场信用体系不规范,使很多企业在信用管理与实施方面面临着很多的风险,导致很多企业的应收账款无法按时收回甚至无法收回,使企业遭受损失,甚至现金流断裂最终导致破产倒闭。因此,企业需要加强对客户的分析,制定符合企业实际的信用政策及应收账款管理政策,以确保企业应收账款能及时收回,保证企业的经济利益。本文从介绍信用政策的内容入手,分析了应收账款在企业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0.
在现代商业发展的快速推进中,商业信用已然成为企业拓展销售市场和营销管理的主要手段,然而由于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并不完善,很多企业在信用政策的建设与实施方面,仍然面临着许多商业风险,一些企业应收账款无法回收,使得企业遭受损失。因此,企业应收账款、信用政策的建设与管理对于企业而言尤为重要,需要企业加强对自身和客户的分析,制定符合实际的信用政策与应收账款管理政策,进而实现企业收入的颗粒归仓,保障企业效益的实现。文章首先论述了企业信用政策建设的主要内容,进而分析了企业应收账款及信用政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企业应收账款及信用政策建设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应收账款也越来越多,本文从经济的角度对其产生的原因、效益和成本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在新历史时期,我国市场经济获得蓬勃发展,市场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基于市场经济不断成熟的大前提下,信用经济应运而生,并成为各种经济活动的基础保障。企业为了占据市场份额、获得竞争优势,经常会采取赊销的经营手段,尤其是一些贸易企业。赊销经营基于客户信用政策为前提,因此赊销经营极易引发销售风险,一旦应收账款出现问题,企业就会面临资金链断裂的危险。资金是企业维持正常生产经营和运转的核心,因此强化企业信用管理,建立客户信贷体系能够有效进行风险控制,在应收账款前端发挥作用,结合后期应收账款持续跟进和管理能够在后端巩固成果。二者结合形成管理链条,能够减少企业应收账款风险,确保企业资金流安全,促使企业健康发展。文章从企业应收账款和信用政策概述入手,阐述企业应收账款存在的问题,从信用政策角度出发探讨应收账款存在问题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3.
李珩 《致富时代》2010,(11):53-54
赊销是现代企业促进销售的一种手段,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扩大了销售,促进了利润的增长,但由此产生的应收账款拖欠也是拖垮很多企业的原因之一。文章认为,应从制定并贯彻实施企业的信用政策、加强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和事后管理、利用应收账款融资、建立健全应收账款坏账准备制度等方面加强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  相似文献   

14.
浅谈应收账款的信用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收账款是企业为了提高市场竞争能力、扩大市场占有率而进行赊销的产物,赊销一方面提高了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增加了销售额,但另一方面延迟了企业的现金收回时间,增加账款的催收费用,产生一定的坏账损失,如果对应收账款的信用控制不严,已发生应收账款管理不善有可能形成更大的损失.本文针对目前企业普遍存在应收账款信用管理上的缺陷和漏洞,对应收账款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形成应收账款风险因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从企业应收账款信用政策的制定、内部人员的信用审批权限、收帐政策,建立客户信用管理系统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竞争日渐激烈,由此企业安全持续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但在买方市场的条件下,赊销成为企业扩大市场销售的重要手段,因此,应收账款的管理成为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重要问题。有许多企业因未对应收账款采取有效控制而陷入财务危机。为此,对企业的应收账款的管理研究已势在必行。本文将从应收账款的形成原因、应收账款管理不善的弊端及应收账款的管理措施等方面对应收账款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16.
蒋珩 《北方经贸》2010,(4):74-75
随着企业应收账欺数额的增加,应收账款管理也日益成为企业资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设立专门的信用管理机构、合理制定信用政策、强化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是提升企业应收账款管理水平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17.
钱飞 《消费导刊》2009,(3):108-108
对应收账款如何进行科学化、合理化、系统化、规范化的全方位管理,已经成为企业管理者必须努力研究的问题。本文就目前我国应收账款管理的现状、形成原因及建议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8.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给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知识、技术、人力资源等软产品的出现给企业收入、应收账款的确认和计量产生影响。在知识经济时代,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收账款管理呈现出新的特点,故而应收账款的管理模式也需要进行不断地探索。文章将从前言、知识经济时代应收账款管理的特点以及知识经济时代应收账款管理模式的探讨三个部分展开阐述。  相似文献   

19.
应收账款是企业重要的流动资产,反映了企业变现能力。应收账款周转率,反映了企业资产管理质量。应收账款决策的目标,是如何利用应收账款提高公司的竞争能力,扩大销售,并且通过制定合适的信贷标准和信贷条件,使应收账款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最小,使增加的收益大于有关的成本费用,以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论企业应收账款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收账款是企业重要的流动资产,反映了企业变现能力。应收账款周转率,反映了企业资产管理质量。应收账款决策的目标,是如何利用应收账款提高公司的竞争能力,扩大销售,并且通过制定合适的信贷标准和信贷条件,使应收账款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最小,使增加的收益大于有关的成本费用,以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