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金融危机中影子银行的作用机制及风险防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影子银行是一种行使传统银行功能,但运作模式、交易方式、监管制度等都与传统银行完全不同的金融运作机制。影子银行以证券化的方式进行信贷扩张。在这个过程中,其杠杆率不断上升,从而使其风险无限放大。此次金融危机的实质就是影子银行体系的崩塌。本文从证券化这一影子银行的特点切入,以证券化的过程为线索,分析此次金融危机中,整个金融系统过度证券化,金融创新产品日益复杂,杠杆率一路攀升,最后房价下跌时泡沫破裂的过程。并根据这一过程中各机构扮演的角色和失误的原因,对相关的对策和监管制度给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韦茜 《中国外资》2011,(8):35-37
<正>21世纪以来,伴随影子银行的高速发展,其高杠杆率及内生脆弱性也带来了巨大风险,金融危机爆发与之不无关系。在这场危机中,对影子银行的监管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对此,本文尝试在监管视角下就如何强化影子银行的风险防范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庞大的影子银行体系浮出水面。而伴随着金融市场体系多样化的发展以及社会对资金需求的不断上升,中国的影子银行也迅速发展起来并引发各方关注。本文梳理了中国影子银行的发展现状,结合中西方影子银行的差异,对中国影子银行的作用及其对商业银行传统业务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4.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影子银行"这一词汇迅速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尤其是P2P网络借贷、民间信贷、信托公司、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等影子银行机构得到了快速发展,同时也暴露了一些弊端和风险。本文通过对苏州地区一些影子银行机构展开调查分析,对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传导途径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5.
金融危机爆发后,影子银行的概念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随着金融国际化和虚拟化的深入发展,影子银行在商业银行体系之外,建立了另一个平行体系.由于信息不对称和监管缺失,影子银行体系的全貌并不能清晰地为人所知.影子银行促进金融创新和金融体系繁荣.然而,影子银行体系也蕴藏着较大的风险.本文研究影子银行体系运行过程中的风险,分析风险传染渠道和传染效应,梳理有关风险在影子银行体系内外部传导的基本机制.  相似文献   

6.
金融危机爆发后,影子银行的概念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随着金融国际化和虚拟化的深入发展,影子银行在商业银行体系之外,建立了另一个平行体系。由于信息不对称和监管缺失,影子银行体系的全貌并不能清晰地为人所知。影子银行促进金融创新和金融体系繁荣。然而,影子银行体系也蕴藏着较大的风险。本文研究影子银行体系运行过程中的风险,分析风险传染渠道和传染效应,梳理有关风险在影子银行体系内外部传导的基本机制。  相似文献   

7.
监管视角下强化影子银行风险防范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以来,伴随影子银行的高速发展,其高杠杆率及内生脆弱性也带来了巨大风险,金融危机爆发与之不无关系.在这场危机中,对影子银行的监管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对此,本文尝试在监管视角下就如何强化影子银行的风险防范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2007年金融危机的爆发,引发了关于影子银行体系的风险及其监管的广泛讨论。由于大量利用财务杠杆举债经营并长期处于监管真空,影子银行超常规的发展最终引发了系统性金融危机。本文从流动性风险的角度出发,基于流动性保险模型,具体分析了影子银行体系潜在的挤兑风险及其监管问题。同时还结合国际社会加强影子银行监管的举措以及中国的具体实际,提出了完善我国影子银行监管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据穆迪数据显示,中国房地产市场敞口的风险呈上升趋势,房地产和基础建设行业当前在中国影子银行体系全部信托贷款敞口的占比高达三分之一,房地产业的持续低迷是影子银行的主要风险。全球金融监管机构——金融稳定委员会(FSB)对影子银行的定义是"涉及常规银行体系之外实体或活动的信用中介",或简称非银行信用中介。2013年,中国的影子银行资产规模高达人民币37.7万亿元,约相当于中国GDP的66%,其增速虽然较  相似文献   

10.
陈峰 《河北金融》2013,(8):9-11,59
金融危机的爆发表明,影子银行在增强金融市场活力与效率的同时,也积聚了大量的风险,需要引起监管部门的重视.本文分析了影子银行体系在我国发展的现状及特点,剖析了其潜在的风险及监管漏洞,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影子银行体系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对影子银行体系的研究成为全球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从理论与实证的角度,深入分析影子银行对金融系统稳定性的影响机制,同时在借鉴国外影子银行风险防范的实践经验基础上,提出促进我国影子银行发展,防范金融系统风险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影子银行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由于我国稳健货币政策的实施,使得商业银行传统信贷业务被进一步压缩,一些商业银行纷纷通过业务创新来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我国商业银行在进行金融创新的同时,影子银行业务也得到不断发展。但是,这些影子银行业务将传统的表内资产转到表外,具有监管套利的性质,给影子银行的运行带来较大的潜在风险,同时也加大了政府宏观调控的难度。本文结合当前国内商业银行影子银行业务发展现状,对商业银行影子银行业务的风险监管进行了研究,并提出相关监管对策。  相似文献   

13.
美国次贷危机的信用扩张过度的金融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信用扩张过度是指信用货币膨胀速度快于实体经济产出的增长速度。它可以是价格型的、数量型的,也可以是制度型的及市场型的。它是金融危机的根源。这次美国金融危机是信用无限扩张的结果。这种信用无限扩张的主要工具是影子银行。影子银行的目的就通过信用的无限扩张来提高金融资产的杠杆率,过度地使用公共性的金融体系,从而为金融机构谋取利润最大化,但其风险要整个社会承担。  相似文献   

14.
陈伟  刘明  林琳 《现代金融》2012,(7):44-45
次贷危机引起的金融危机爆发后,人们开始对影子银行体系进行关注,近年来我国对影子银行问题的关注度也不断增加。从我国金融体系发展的进程来看,目前我国影子银行体系有着符合我国国情的发展条件、特征和形式。因此,本文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通过对比影子银行和正规银行体系特征,分析了我国影子银行形成的模式和存在的风险,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摘要:全球金融危机后,国际社会从一个新的视角——影子银行体系来分析现代金融体系,并重构现代国际金融监管制度。影子银行体系的有效监管必须具有翔实的微观基础,比如体系边界、风险特征及表现形式等。国际上对影子银行体系并无公认的定义。影子银行具有证券化程度高、信息不透明、杠杆率较高等特征,这直接引致其存在诸多内生性金融风险,国际社会倾向于采用“类银行化”的监管路径对影子银行进行金融监管。国际社会采取的一系列法律、政策措施对我国影子银行监管具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中国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国内需求会制造巨大的空间。根据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的估测,2014年底中国影子银行资产规模达到人民币45万亿元,相当于GDP的71%,而在2013年该比例还是66%。在包括影子银行在内的社会融资总量以惊人增速扩张的作用下,经济领域杠杆率上升。影子银行究竟是毒药还是补药?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亚太区金融机构董事总经理Stephen Long点评影子银行,梳理2015年中国经济脉络。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以来,随着监管的放松以及金融创新的不断出现,影子银行体系迅速壮大,成为金融体系的重要参与主体。有研究表明,此次金融危机并非源自于传统的商业银行体系,而是肇始于"影子银行体系"(Shadow Banking System)的坍塌。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社会相继推出一系列完善影子银行体系监管的改革方案,欧盟作为全球主要经济体,推出了一系列对影子银行监管措施。尽管当前我国影子银行体系发展仍相对滞后,但是欧盟的改革对于构建我国监管框架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8.
影子银行系统提高了资金的流动性,造就了金融市场的辉煌,但因其产品结构复杂、杠杆率高等特点也给金融市场带来了巨大风险.本文在对影子银行体系脆弱性分析的基础上,概括了后危机时期国际社会对影子银行系统的主要改革措施,最后结合我国的实际,提出促进影子银行健康发展的举措.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选取2005-2012年涵盖174个国家3047家商业银行的非平衡面板数据,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进行对比,并结合金融危机的背景,从全球视角探究政府控股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结果发现,发展中国家政府控股会降低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水平,提升银行的稳定性,但金融危机爆发后,政府控股银行的收益波动性和股本波动性反而增加,即风险承担水平增加。相比之下,发达国家政府控股虽然会降低银行的收益波动性和股本波动性,即收益波动风险降低,会增加银行的破产风险;另外,在金融危机前后,发达国家政府控股对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并无明显差异。本文的研究结论说明,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政府控股商业银行对银行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大相径庭。据此,我们提出政策建议,发展中国家政府控股商业银行具有必要性,但是在金融危机期间,政府需要兼顾稳定经济大局和银行系统的稳定;发达国家应避免控股商业银行,避免干预银行的市场化行为。  相似文献   

20.
本轮金融危机的爆发表明,影子银行天生具有的表外性、高杠杆性和证券化运行机理,一旦疏于监管就极易引发系统性风险和法律风险。危机后国际金融监管组织和美英欧等各大经济体纷纷出台强化影子银行监管的金融监管改革法案。我国应结合自身情况,探索和构建适合我国金融业发展实际的影子银行监管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