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今天的中国正在朝着成为世界制造大国迈进。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制造型企业不断增加、扩大。所以在竞争不断增加的制造业,企业为了寻求新的发展与突破,选择向外采购半成品。这一举措对制造业的发展是必要的。现在的制造业对半成品的采购已经形成了一个流程,但在采购流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通过运用企业管理中的SWOT分析法,分析制造业半成品采购管理工作,探讨制造业半成品采购流程优化研究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
王晓菲 《物流科技》2010,33(4):132-135
当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之一,但还不是制造业强国。管理模式落后和创新能力不足是制约我国制造企业发展的最主要因素。分析了现阶段我国制造企业管理模式与国外先进模式的差距,并结合战略导向时期企业管理模式的新要求制定了我国制造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方向。  相似文献   

3.
制造业全球化成为创造高价值高就业岗位的主要动力,中国已成为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但经历全球金融危机后制造业出现一定程度的发展疲态。嘉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求嘉兴在十二五期间推动企业自主创新,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产业。嘉兴制造业只有通过嵌入并在全球价值链上攀升,由更多的“嘉兴制造”向“嘉兴创造”转变,才能获取更大利润。  相似文献   

4.
推进中国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大国竞争优势的迫切需要和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本文研究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如何影响中国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并探究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影响中国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对中国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异质性检验发现: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对不同地区、不同规模、不同股权性质、不同技术水平的制造企业的影响呈现显著异质性。机制检验发现: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主要借助信息、资金和人力资本三条路径推进中国制造企业的高质量发展。为此,政府可以进一步推进制造业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因地制宜、精准施策;企业则可以优化内部要素资源配置,以此赋能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5.
陈绎 《上海质量》2005,(5):17-19
2004年,中国的进出口总额达到1.1万亿美元,中国制造正在不断向新的领域拓展着,然而制造大国没有必然通向经济强国的桥梁,在世界500强企业的队列里,中国的制造业企业仍是凤毛麟角。我们的企业该怎样来提升质量竞争力,怎样在竞争中做大做强,成为具有世界级水平的企业?在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源张教授受聘担任上海大学国际工商与管理学院院长后的专题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教授郭重庆作“制造模式演进、服务业突显与管理理念变迁”的演讲,论述了中国制造业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6.
李文 《企业文化》2012,(2):74-76
近年来,“企业社会责任”一词成为“热词”。中国社会责任的发展正在成为全球社会责任运动的一道亮丽风景,成为中国经济社会生活中的一个核心议题。纵观全球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我们深切感受到:责任竞争时代已经悄然而至。  相似文献   

7.
制造业发展是工业化进程的重要推动力。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和社会环境变化,各国制造业竞争愈加激烈,制造战略理论研究也成为理论界和企业界关注的重点。本文通过对制造战略概念和研究现状的文献回顾,从与企业其它战略关系角度把制造战略分为三种基本理论模式:制造战略普遍观、制造战略权变观和制造战略系统观。本文将对制造战略从理论和实践上进行深入研究,以探索适合中国企业的制造战略。  相似文献   

8.
正制造业是国家生产力的基础,也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在我国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与新型工业化进程中制造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经济社会环境的变化对制造型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会责任、利益相关者的权益、核心竞争力的培养在企业中越来越受到重视,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驱动因素,传统的绩效评价体系已不能反映现代企业发展的需要。因此,制造型企业必须更新绩效管理  相似文献   

9.
刘晓庆  龙腾 《价值工程》2019,38(16):48-50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和工业化的不断深入发展,我国一跃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我国需要抓住"一带一路"及相关政策出台的机遇发展制造业,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本文通过计量VAR模型对江苏省制造业产值及其制造业工业科技水平、运输服务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制造业与其他因素是否有显著性影响。在此实证检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江苏省制造业进一步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杨青青 《现代企业》2012,(11):22-23
装备制造业是用先进科学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重要纽带和载体,是国家经济安全和军事安全的重要保障。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已成为举世公认的制造业大国,"中国制造"已经成为全球产业链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湖南在"中部崛起"战略中担任着重要的作用,发展装备制造业有利于进一步发挥湖南对周边地区乃至整  相似文献   

11.
温如萍 《活力》2023,(21):121-123
我国制造业当前已经发展成为体系完整、规模宏大,并在国际上具有一定竞争力且能够保障国民发展需求的重要产业。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正在从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发展,制造企业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发展压力,加强运营管理是制造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必要工作。而做好成本管理工作,合理控制生产经营成本,是企业提高运营效率的关键。本文通过了解制造企业加强成本管理的意义,重点分析企业现阶段成本管理工作存在的不足,并在业财融合背景下研究成本管理的优化措施,为制造企业加强成本管理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12.
放眼世界.企业社会责任已经成为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一个新热点。中国企业的社会责任发展情况,已经引起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2006年以来,我国出现了政府、行业组织、研究机构和企业共同推进社会责任的可喜局面。  相似文献   

13.
制造业服务化转型已经成为制造业发展的新趋势,服务化也成为了制造企业竞争的有力武器。从国际来看,中国的煤机制造业远低于发达国家的发展水平,服务化的转型也处于初级阶段,国内目前缺乏较为系统完善的煤机制造业服务化的研究。本文由我国煤机制造企业服务化的研究现状分析出煤机企业服务化转型的动因和其制约因素。并通过对发达国家煤机制造业服务化的现状的概述。提出我国煤机制造业服务化转型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中国在世界上的和平崛起和世界制造业向中国转移,中国将成为“世界制造中心”,中国制造的产品占世界的份额与日俱增,一大批中国产品尤其是制造业的产品产量已跃居世界第一位。2004年1至11月份我国商品进出口贸易总额已经突破1万亿美元大关,制造业已经成为我国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外贸出口的主力军。  相似文献   

15.
2004年.中国外贸进出口突破1万亿美元,就产品的价值而论,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四大工业基地之一,仅仅排在美国之后。中国已经成为实际上的世界制造中心和采购中心。随着贴着“中国制造”标签的家电产品源源不断的输出。“中国制造”越来越响亮,“中国制造”正成为世界许多国家生产者、商家、消费者每天离不开的商品。在很多领域,中国正日益成为世界舞台令人瞩目的角色。但另一方面,我国自主科技创新能力弱,缺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技术和名牌,缺少世界级制造业企业.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严重依赖进口。中国制造业迫切需要解决技术创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中国制造业只用了短短20年的时间就走完了西方同行近200年的历程,秘诀是什么?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已经成为制造业大国。从最早的服装鞋帽开始,今天中国企业把越来越多的产品源源不断地运送到世界各地。在全球任何一个地方,任何一个角落,大到摩托车、家电,小到打火机、雨伞,“中国制造”随处可见,“中国价格”让竞争对手望而却步。  相似文献   

17.
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制造业大国后,面临质量、效益提升的问题。质量、效益的超越,才是对经济强国的真正超越。这就要求中国制造业必须转型升级。而转型升级的关键是要塑造企业设计创新机制,从而使中国制造转变为中国设计、中国创造。  相似文献   

18.
彭昊  魏凤 《财会通讯》2013,(12):68-70
本文以2008年至2010年沪深两市的358家制造业上市企业面板数据为样本,实证研究了制造业企业社会责任对政府补助的影响。研究发现:制造业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获取政府补助有显著正向影响;不同所有制中,民营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获取政府补助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国有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获取政府补助影响不显著;资产规模越大、负债率越高的企业获得政府补助越多;政府补助对国有企业经营业绩提高作用显著,但未有效提高民营企业经营业绩,造成了政府对制造业整体行业补助的低效率。  相似文献   

19.
四,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制造业发展趋势及中国制造业发展战略选择 1.世界制造业的资源优化配置已经突破了车间企业——社会——国家的界线,正在全球范围内寻求优化配置。 动因是企业成本竞争所驱使,此次产业转移的推动者是跨国公司。回顾世界工业化先行国家发展的历史进程,制造模式随着世界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演绎了不少具有典型发展阶段特征的制造模式,制造模式沿着大规模流水生产一一精益生产——敏捷制造——全球制造的轨迹演进,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及信息网络化的支撑下突破国界流动,大大地促进了全球制造。  相似文献   

20.
我国是制造业大国,拥有全世界顶级的制造水平。新时期下,先进的科学技术为我国制造行业的发展创造了新的契机。尤其是中小型制造企业的生产力水平得到显著提升,进入了转型关键期。面对环境复杂、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小型企业要想提高自身竞争力,获取市场份额,实现长期、稳定的发展,必然需要在科学理念与方法的指导下控制成本。传统成本核算方法已经不再适用于现如今的中小型制造业,本文围绕“作业成本法”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