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我国城市化、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农民工从乡村涌入城市,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力量,而农民工内部也开始出现代际分化。本文基于北京市外来农民工来京务工情况的调研数据,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新老农民工就业代际差异问题,研究结果显示:两代农民工在就业技能、意愿、质量等方面存在代际差异。加强劳动监督,完善实现平等就业的制度安排,对于保障农民工城市就业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面向农民工提供城市公共卫生服务是政府维护农民工健康权益的重要路径,有效推进了农民工的城市融入与社会融合.本文基于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使用PSM方法、工具变量的CMP模型,实证分析城市公共卫生服务对农民工就业身份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获得城市公共卫生服务显著提升了农民工受雇就业质量,也推动了农民工由受雇向自雇转变.进一步研究发现,城市公共卫生服务对不同性别、代际、文化程度农民工群体就业身份选择表现出明显的异质性影响.机制检验表明,城市公共卫生服务通过增强农民工社会融合而对农民工就业身份选择产生影响.本文验证了城市公共卫生服务的择业效应,为政府以公共卫生服务为关键着力点、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从而促进农民工融入城市社会、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创业提供了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3.
我国女性农民工就业特点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从性别视角对女性农民工就业特点作出分析,说明女性农民工在受教育程度、职业选择、劳动报酬、家庭分工与社会分工的表现及幸福指数方面都不及男性农民工;并从女性农民工群体内部分化的角度,分析了不同代际女性农民工的不同就业特点;在此基础上,针对当前金融危机的冲击,分别提出解决女性农民工就业的长效机制和当前阶段的就业途径。  相似文献   

4.
国家统计局新疆调查总队通过对农民工就业的抽样调查分析,认为新疆农民工在就业费用、范围、稳定性等方面得到了较大改善,但农民工就业仍然存在劳动时间长,强度大,拖欠、克扣劳动报酬等问题。因此,各级党政机关和社会各界应高度重视农民工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5.
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问题初探:一个分析的框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新生代农民工已逐渐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就业能力状况影响其自身职业向上流动和城市融入,也关系着中国未来产业结构的升级和劳动要素的竞争力。本文在述评西方就业能力研究文献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与研究对象的特性,提出基于微观个体、中观环境及宏观需求与政策因素三者互动的分析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的理论框架,并进行因素整合分析,之后得出初步结论,提出提升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就业是农民工进城谋生的基本途径,而就业稳定是农民工定居城市的基本保障。利用辽宁省农民工调研数据,在构建农民工城市定居决策模型的基础上实证分析了就业稳定性对农民工城市定居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就业稳定性对农民工城市定居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且区域稳定性较之职业稳定性的作用更加明显。进一步讨论发现,就业稳定性对农民工城市定居意愿的影响普遍存在,且在不同特征群体中存在差异;职业稳定性能够显著提升新一代、高收入和在小城市就业农民工的城市定居意愿;区域稳定性能够显著提升老一代、从事白领职业和高收入农民工的城市定居意愿。  相似文献   

7.
两种就业类型农民工工资收入差距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农民工就业逐渐呈现两种不同类型,即稳定就业和非稳定就业.本文利用对农民工调查的数据,对两种就业类型农民工的工资收入差距及影响因素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发现,稳定就业农民工的平均工资收入水平高于非稳定就业农民工的,并且非稳定就业农民工的内部收入差距高于稳定就业农民工的.两种就业类型农民工内部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就业行业、单位所有制、人力资本、性别和城市等;在稳定就业与非稳定就业农民工之间的工资收入差距中,40.52%的工资差异是由禀赋差异形成的,59.48%的工资差异要归结于禀赋回报率差异.  相似文献   

8.
新生代农民工是指1980年以后出生、年龄在16-30岁之间、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外出务工、主要从事第二第三产业劳动,但户籍身份是农民的劳动者。如今,新生代农民工问题得到了政府和全社会的关注。阐述了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心理研究的必要性,重点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心理,以及这些就业心理所存在的缺陷。根据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心理的分析,最终得出帮助新生代农民工满意就业的可行性对策。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广州、深圳和东莞三个珠三角城市的实地调查数据,从工作环境、收入、人际关系三个维度出发衡量农民工的整体工作满意度,根据农民工的就业特征区分两种就业流动形式——主动流动和被动流动,分析就业流动对农民工工作满意度的影响。研究发现:就业流动是农民工工作满意度的重要影响因素,主动流动和被动流动都对农民工的工作满意度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要推进"人的城镇化",提高农民工在城市的工作满意度,需要采取措施减少农民工在城市的就业流动。  相似文献   

10.
农民工与城市工人就业行为的家庭制约差异与政府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家庭制约视角来透视城市工人不愿意从事农民工所从事的工作这一现象,认为农民工和城市工人面临的家庭制约不同,是导致农民工和城市工人在就业行为上出现这一差异的重要原因。城市政府在农民工与城市工人之间实施的歧视性就业政策是错误的干预行为。城市政府应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正确施行政府干预。  相似文献   

11.
农民工就业和社会保障是现代社会的两个基本问题,近年来被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社会保障有利于促进农民工充分就业,农民工就业需要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的支持,这就推进社会保障事业的进一步发展。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为城市繁荣、经济发展作出重大贡献。但目前由于种种制度障碍,农民工在城市就业和社会保障均存在很多问题。  相似文献   

12.
结合城市落户门槛指数和中国乡城流动人口数据,实证研究了城市落户门槛影响农民工同乡聚居的机理。研究发现,城市落户门槛会显著提升农民工同乡聚居的概率。异质性分析发现,城市落户门槛对农民工同乡聚居的影响会因户籍性质而存在差异,落户门槛的提高会显著提升拥有外市户籍农民工的同乡聚居概率。机制分析表明,就业歧视是城市落户门槛影响农民工同乡聚居的重要机制,即随着城市落户门槛的提高,农民工在劳动力市场上面临的就业机会歧视越严重,为了规避就业歧视以更好地实现就业,进而会选择与同乡聚居。基于此,研究认为应加大户籍制度改革和相关政策调整力度,放宽放开城市落户门槛,进一步消除城市就业歧视。  相似文献   

13.
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建立健全农民工流动就业服务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农民工流动就业是在工业化、城市化和市场化进程中出现的社会现象,是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产物。几亿农民从农村流动到城市就业、生活,将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现象。在过去的20多年时间里,流动就业的农民工群体快速发展,迅猛扩张。目前,农民工已达相当规模,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农民工已和城市市民、  相似文献   

14.
罗莉 《经济研究导刊》2014,(31):173-174
就业乃民生之本、稳定之基、安邦之策,是新生代农民工顺利融入城市的基本前提和必经途径。通过对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现状的分析,指出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存在就业稳定性差、就业保障性低、自主创业扶持力度不够等问题,并剖析导致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困境的深层原因,如户籍制度不合理、用人单位管理僵化以及新生代农民工自身能力不足等,最后从政府、用人单位、新生代农民工自身等角度提出解决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困境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大量的农民工融入到了城市的生活当中,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为城市换来了更好美好的生活环境。然而,由于农民工的综合素质普遍偏低,很难在大城市中长期立足,因此,现今的很多农民工都选择的回乡就业,尽管这对地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大的促进作用,但是,也会导致大城市的用工荒和乡镇的"劳动力过剩"等问题。因此,做好城乡劳动力的协调分配工作,加强农民工的技能培训已经成为当前解决农民工问题的关键所在。本文重点探索农民工的就业培养工作。  相似文献   

16.
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出的一支新型劳动力大军,是推动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一股强大力量。但是长期以来,农民工就业的不充分、不稳定一直是制约农民工收入增长的重要因素。基于对这一现象的思考,分析了影响农民工就业的多种因素,对于目前形势下如何促进农民工就业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随着城市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建设的大规模展开,城市中出现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农民工。大量农民工在为城市建设和发展做出贡献的同时,也忍受着诸多问题的困扰,在就业工种歧视、劳动待遇歧视、农民工在自身培训和子女受教育等方面受到歧视。这是社会制度与法制不健全所致。对策是逐步完善城市社区农民工权益的法律保障机制,加大对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法律责任的追究,赋予农民工选择诉讼的权利,实行劳动争议处理机制中的举证倒置。  相似文献   

18.
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都离不开农民工,农民工这一新成长起来的群体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目前,农民工劳动市场供大于求和工资低廉已是不争的事实,文章旨在通过分析农民工劳动力市场,探讨最低工资制度对农民工就业的影响.并分析其中的原因,提出完善最低工资制度的政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利用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探讨农民工自雇就业对其实现举家迁移的影响。研究发现:自雇农民工比受雇农民工更倾向于举家迁移,这一现象在女性、新生代、未受过高等教育、跨省迁移和高收入的农民工身上表现得更为明显。在运用工具变量控制潜在内生性、采取倾向得分匹配法纠正选择性偏误后,上述结论仍然稳健。同时,自雇就业也有利于农民工选择其他家庭化迁移程度较高的迁移模式,自雇就业对农民工家庭化迁移的正向影响随着家庭化迁移程度的提高而提高。农民工自雇就业促进举家迁移主要是通过城市独立居住和农村土地转出的家庭空间资源再配置机制实现,而配偶不工作和老人随迁等家庭劳动力资源再配置机制的作用相对较弱。研究结论表明,通过积极扶持自雇就业等灵活就业形式可以有效促进农民工实现举家迁移,为自雇就业农民工提供城市居住、农地转出等方面的便利有助于这一机制的实现,而城市则应针对性地制定符合自雇就业农民工特点的公共服务政策。  相似文献   

20.
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离不开农民工.目前,农民工劳动市场供大于求和工资低廉已是不争的事实.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农民工低工资的成因,探讨最低工资制度对农民工就业的影响及其启示,提出完善最低工资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