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中小企业在整个经济发展中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发展中小企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部分,大力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然而,近年的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却遭遇种种难题,最为严重的就是"融资难"问题。大量的研究表明:导致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根本原因就是中小企业和银行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性。关系型信贷融资能有效缓解信贷市场的失效,它为小企业融资提供了一条重要途径。本文首先对中小企业进行了界定,介绍了它们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了其融资难的现状,然后引入关系型信贷的概念,结合理论与实践说明关系型信贷有利于中小企业获得稳定的资金来源,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境。最后就如何发展关系型信贷这一问题,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2.
秦捷  钟田丽 《财会通讯》2010,(11):104-107
银行规模与信贷可获性的研究在国内尚处于起步阶段。本文选取了我国154家中小板上市公司,利用其2006—2009年的贷款数据,对银行规模与中小企业的信贷可获性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大型银行和中型银行倾向于向信息透明的企业发放交易型贷款,小型银行倾向于向信息不透明的企业发放关系型贷款。  相似文献   

3.
如何解决好商业银行与中小企业间的业务关系,是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得以解决的关键所在。本文在深入分析商业银行与中小企业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基础上,引入关系型信贷,重点阐述其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上的经济性、优越性与可行性。关系型信贷的经济性主要表现在贷款及其投资的竞争性、安全性和盈利性。关系型信贷的可行性主要表现在对我国的宏观环境和金融环境的适应性。作为一种还在不断完善中的制度安排,关系型信贷也有其软肋。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预算软约束;二是信息锁定问题;三是缺少竞争者。  相似文献   

4.
关系型贷款视角下的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经济》2013,(2):87-90
关系型贷款是银行金融机构基于与企业的长期交易往来,获取的关于企业本身及其投资人的私人信息而对企业提供的一种融资服务。关系型贷款有助于提高融资效率;可以有效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改善其资金短缺状况;可以降低银行的信息成本,获得高额回报。在我国发展关系型贷款既存在有利因素,如良好的社会文化背景、良好的社会经济条件和有益的实践探索;也面临着诸多不利因素,主要包括:中小企业自身素质不高、融资市场体系不完善、非正规金融发展欠规范。为此,我国的中小企业应当加强自身素质修炼;金融机构应当推进业务创新;政府层面应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为关系型贷款在我国的推行和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中国2005年度上市公司贷款数据,对“小银行优势”假说进行了实证检验,发现借款企业与小银行事先存在关系对其信贷可得性不产生显著影响,“小银行优势”假说未获实证支持。这一研究结论可能反映出当前我国中小股份制银行在市场定位、客户选择、经营战略等方面与国有大银行的趋同,导致其未能充分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6.
融资难问题一直制约着中小企业的发展,本文对物流银行质押贷款业务进行了介绍,认为物流银行质押贷款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  相似文献   

7.
中小企业信贷融资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当面临"双重信贷配给"时,信息不对称、金融抑制的制度安排导致我国中小企业的信贷融资困境.因此,要解决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信贷融资难题,不仅要加强商业银行信贷合约设计,提高信息生成能力;同时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推进商业银行市场化改革,为中小企业融资创造良好的融资环境.  相似文献   

8.
刘智宏 《企业导报》2011,(22):28-29
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中小企业提供财务信息的不对称、不充分、不透明是制约其获得银行信贷融资的主要原因,从而加重了其融资困难的问题,本文借鉴美国中小企业商业贷款的特征,就中小企业的信息提供问题与获得银行商业信贷类型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9.
张如梅 《福建财会》2001,(10):30-31
当前,国有商业银行在信贷风险监控方面仍存在缺陷,以致许多信贷资金流向低效率的企业,迅速攀升的不良贷款让银行付出了昂贵的“学费”。信息不对称导致银行不良贷款的形成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0.
解析中小企业信贷融资路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小企业在市场经济夹缝中生存.有的倒下去了.有的站起来了,但是站起来的仍然是跌跌跄跄,举步维艰。中小企业发展的最大阻力是缺乏资金的支持.尽管中小企业有大企业不可替代的优势,可是银行对它的支持不够。倒不是银行不支持.而是大多数中小企业不知道如何才能够得到银行支持。本文就这个问题与中小企业商榷。  相似文献   

11.
按照信息经济学的解释,信息不对称是指某些市场参与者拥有另外一些参与者不拥有的信息。中小企业信贷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是相对于中小企业和信贷机构(主要为银行)而言,与信贷机构相比,中小企业占有信息优势,能够掌握更多、更真实的企业内部信息,而信贷机构通过有限渠道了解到的中小企业信息则是不完全的。这种信息不对称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事前信息不对称。  相似文献   

12.
中小企业面临资金困境,发展中小银行能否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本文通过对2000~2009年的工业企业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银行业规模结构对中小企业银行信贷的影响。结果发现中小企业获得的银行贷款较少,而且随着中小银行市场份额的上升,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银行信贷之间的差异随之缩小。这表明发展中小银行有助于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为促进中小银行发展,应该鼓励创新银行监管方式,放宽业务准入限制,鼓励金融创新发展,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增强中小银行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3.
关系型借贷:中小企业融资的新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中小金融机构与中小企业在我国发展的特殊状况。依据信息不对称理论以及关系型借贷理论.提出要重点发展专门与中小企业融资相适应的中小金融机构来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本文运用博奔论的方法对中小企业和商业银行间的信贷关系进行分析。在完全信息静态博弈中,给出唯一纳什均衡解;在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中,给出企业道德风险系数的范围;在无限次重复博弈中,探讨贴现率对于贷款的影响。最后,提出改善中小企业信贷困难的有效建议。  相似文献   

15.
郑晓东  康靖 《价值工程》2012,31(29):170-172
对银行中小企业信贷资产证券化可行性及开展该项业务的意义进行了阐述,深入探讨中小企业贷款证券化模式,建议银行在有效的风险控制下平稳健康开展中小企业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中小企业的不断发展,从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现状来看,中小企业间接融资是我国目前最为有效的一个融资渠道。而在中小企业间接融资中,银行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又成了讨论的关键。目前,由于商业银行对于风险控制的加强和中小企业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银行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发放的贷款量很少,难以满足中小企业发展的资金需求。因此,解决中小企业间接融资问题的最重要一点就是银行与企业应该建立一种关系型借贷,通过银企之间长时间的联系来解决信息问题并增加银行向中小企业的贷款,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局面。  相似文献   

17.
基于BvD亚太企业分析数据库2007—2013年江苏省中小企业年度非平衡面板数据,分析银行业竞争程度与中小企业信贷可获性之间的关系,并探究市场规模结构在其中所发挥的重要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市场规模结构是影响银行业竞争程度与中小企业信贷可获性之间关系的重要因素。当大银行机构数量在信贷市场中占主导时,竞争程度的提高有利于中小企业融资,中小企业信贷可获性随银行业竞争程度单调递增;当小银行机构数量在信贷市场中占主导时,中小企业信贷可获性与市场竞争程度之间呈倒U型关系。现有关于银行业竞争程度与中小企业融资之间关系的研究结论存在较大争议,而对于市场规模结构这一关键因素的忽视可能是造成已有研究存在较大分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中小企业信贷融资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不对称是中小企业信贷融资难的症结。信息不对称如何导致银行的逆向选择和企业的道德风险?如何用信息经济学和制度经济学来分析、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本质原因?苏华等学者提出了有针对性的经济学对策。  相似文献   

19.
银行作为中小企业外源性融资的主要渠道,目前却经常存在着对中小企业“惜贷”的现象。文章从中小企业的社会效益和融资结构入手,利用构造的函数模型分析了银行“惜贷”的原因,即银行固定交易成本的增加以及银行由于中小企业自身存在的道德风险与银企之间信息不对称风险所产生的中小企业信用缺陷成本。最后提出了针对我国银行与中小企业信用关系重构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信息不对称与中小企业信贷融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融资难一直是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大多数中小企业处于创业或发展时期而亟需资金,除了股东投入的少量原始资本以及经营过程中形成的自然负债外,自身经营积累的资本十分微弱,内源融资极其有限。外源融资中股票市场的门槛较高,绝大多数中小企业不具备上市资格,因此,其外源融资更多地依赖于银行贷款,但有关资料表明中小企业贷款申请遭拒率高达56%。造成我国中小企业信贷融资路径梗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原因是资金供求双方信息不对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