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浅谈广播新闻编辑的基本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播媒体作为党的新闻事业中一部分,是党的宣传舆论阵地和喉舌.同时也是政府联系和沟通人民群众的桥梁.广播新闻编辑在选稿与修改稿件过程中,必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准确选择新闻稿件,严把新闻质量关.下面,结合笔者的工作经验,谈一谈广播新闻编辑的选稿和改稿中的一些技巧.  相似文献   

2.
陈晶 《活力》2011,(5):183-183
广播媒体作为党的新闻事业中一部分,是党的宣传舆论阵地和喉舌,同时也是政府联系和沟通人民群众的桥梁。广播新闻编辑在选稿与修改稿件过程中。必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准确选择新闻稿件。严把新闻质量关。下面,结合笔者的工作经验。谈一谈广播新闻编辑的选稿和改稿中的一些技巧。  相似文献   

3.
周娟 《活力》2012,(16):120-120
新闻采访是指记者为获取新闻对客体所进行的观察、询问、倾听、思索和记录等活动。在21世纪飞速发展的社会大背景下,广播电视新闻传播凭借其时效快、形象直观、参与感强、影响面广的传播优势.已成为大众参与了解国家重大决策和社会生活的桥梁。  相似文献   

4.
在传媒业迅速发展的今天,媒体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电视新闻编辑也成为了一项重要课题。随着腾讯微薄、手机、电视、广播等传媒工具的普片应用,社会大众对新闻及时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新闻节目"现场性"这个概念也已经广为传播。新闻的竞争其实是新闻工作者所掌握能力的竞争,记者要不断的提升知识涵养、道德品质、职业操守,做好新闻的采访工作。现就从新闻采访和后期编辑两个方面对新闻的制作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新闻采访是新闻传播的第一环节,是新闻工作正常开展的前提和基础。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新闻活动也全方位地介入了人们的生活。然而近几年来,新闻采访频频遭到拒绝,记者与采访对象之间的矛盾冲突屡见不鲜。现在的媒体如何去看待这一现象,又如何去解决这个问题?采访对象在面对记者的采访时又是何种心态?时代在发生着剧烈的变化,人们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随之转变,在种种复杂的社会因素面前,记者要正视受访者拒绝采访这一现象,在分析各种遭拒的原因及总结经验思索对策的同时,也要躬身自省,与时俱进,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力争做一名时刻站在时代前沿的优秀的新闻工作者。  相似文献   

6.
米娜  米强 《活力》2012,(2):127-127
新闻采访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央视著名主持人敬一丹曾经说过:没有不会回答问题的采访对象。只有不会提问的记者。从一个新闻工作者的角度来理解这句话,就是作为记者,要学会与人交流,要学会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记者只有熟练地掌握了采访技巧。采访时才能够灵活应用,才能搜集到真正有价值的新闻线索和素材,挖掘出好的新闻点,创作出优秀的新闻作品。  相似文献   

7.
邹慧颖 《活力》2014,(10):87-87
新闻采访是记者为收集新闻素材而进行的调查研究工作,是了解新闻事实的重要手段之一。那么,如何与采访对象进行良好交流?如何让采访的“场”更具能量?采访前和采访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笔者在学习新闻前辈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多年在“家事新闻”采写的亲身体会,浅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8.
仲利敏 《活力》2012,(16):123-123
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也就必然从人治向法治过渡,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社会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共同价值指向.新闻传媒机构特别是广播电视部门在进行深度报道的操作中,社会法制方面的新闻报道成为一个重要方面。社会新闻与法制新闻曾经是互相联合而又能区分的,在深度报道领域中也是如此。电视深度报道栏目在各个省台也十分活跃.如在黑龙江分为专门的法制频道,设置相应的栏目。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隐性采访在广播新闻采访中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虽然隐性采访给人们带来了许多真实的新闻,然而其所带来的不利影响也给社会带来了很大的危机。本文从广播新闻中的隐性采访给社会带来的不利影响出发,对隐性采访需遵循的原则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提出了一系列措施,以促进隐性采访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李卓 《活力》2012,(12):194-194
随着媒体多样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才开始涌人了记者这一行业。部分记者由于经验的匮乏.并不能够有效地开展相关的新闻采访工作。在此,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就如何做好新闻采访工作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1.
新闻报道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报道。新闻写作的过程,就是素材选择、结构安排、导语叙写、标题拟定的过程。为使新闻作品取得最佳效果,文中尚需具有翔实的背景材料、准确无误的数字材料,以及适合新闻特点的语言运用。这些可以视为新闻写作的基本功本文做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宣岩 《活力》2012,(14):73-73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民生问题不断涌现,国家出台的一些解决民生的问题需要媒体向民众传达,百姓也需要一个平台表达自己的诉求,这为民生新闻提供了巨大的需求空间。笔者就民生新闻的采访与写作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刘振国 《活力》2013,(13):53-53
我们新闻采访报道离不开采访对象.因此。以人为本是新闻报道所要遵循的一个重要原则。采访中怎样从人的角度进行新闻报道,更多地挖掘和展现那些与人性相关的内容,彰显人性的光芒.弘扬人性中真实而伟大的一面,坚持人性化的采访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陈怀旗 《活力》2012,(6):164-164
新闻采访是新闻制作各环节的重要基础,也就是业内人士普遍认可的“七分采访,三分写作。”提高民生新闻采访技巧,能够使新闻生动形象,更能够引起受众的收视兴趣。笔者认为,民生新闻的采访技巧主要有:寻找平民视角,建立平等交流,寓问于谈,深入交流;根据不同人、不同的情况,随机应变,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  相似文献   

15.
徐晓红 《活力》2012,(16):124-124
新闻采访是新闻写作的基础、决定新闻写作的成败、新闻写作是第二次新闻采访。记者从事实搜集线索,确定采访路线,实施采访活动,到进行新闻写作的全过程,因此,形成事实-采访-写作-编辑制作-发布传播完整新闻传播的流水线,在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上,先采访,后写作,没有采访就没有新闻。  相似文献   

16.
孙一波 《活力》2010,(2):179-180
本文从新闻采访的决定因素。采访前的准备工作和新闻采访过程中记者提问的风格与技巧,三方面进行论述。把一个采访过程分成了三部分。第一。采访前的准备工作。就是准备采访时所必须准备的相关材料,还有必要的知识准备等等。第二,在采访过程中,决定采访成功与否的关键问题。比如,记者的事业心与责任感、记者的业务知识、道德修养知识含量等等。这些都是新闻采访中的决定问题。第三,就是采访时记者提问的技巧和风格。我认为,决定一次新闻采访是否成功。他不仅取决于一个新闻事件的选材,更重要的是一个新闻记者的本身素质。要求他在采访前作好充足的准备,采访时他的果断与机智,提问的技巧与风格,还有广博的知识。新于时世,闻于外物。要想报道一个新闻,首先当然是要有事情要报道,更重要的是要有人有敏锐的嗅觉去机智的发掘。  相似文献   

17.
王爱军  陈俊菲 《活力》2012,(3):50-50
构思是在动笔和写作之前。对文章内容和表达方式的总体设计.如确定什么主题,选取什么材料和怎样组织材料,从哪个角度、按什么顺序去写,等等。  相似文献   

18.
新闻采访是一种特殊的人际交往活动,是记者与采访对象进行心理沟通和交流的过程,影响新闻采访的因素很多,其中情感因素是不容忽视的一个方面,笔者根据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多年的实际工作经验,广泛参考相关书籍及文章,从三个方面论述了情感因素的重要性,同时,又从五个方面,进一步论述了记者在采访中如何正确运用情感因素,达到最佳的采访效果,以期与同业者互学、互勉.  相似文献   

19.
曲含秋 《活力》2011,(5):193-193
新闻采访是一种特殊的人际交往活动,是记者与采访对象进行心理沟通和交流的过程,影响新闻采访的因素很多,其中情感因素是不容忽视的一个方面,笔者根据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多年的实际工作经验,广泛参考相关书籍及文章,从三个方面论述了情感因素的重要性,同时,又从五个方面,进·步论述了记章在采访中如何正确运用情感因素,达到最佳的采访效果,以期与同业者互学、互勉。  相似文献   

20.
丁辉 《活力》2014,(6):132-132
对新闻记者来说,对新闻当事人的采访,核心问题是对受众心理的把握。为了获得最好的采访效果,采访者需要主动地去捕捉对方的心理动态,去引导被访者说出事实来达到采访效果。只有掌握了受众心理,采访才能顺利展开,并能取得最具新闻性的信息。如何把握受众心理呢?前期的采访准备,现场的临时发挥等对于采访的成功都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