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以政府转型与改革带动全面改革的重点突破,各方面有着很大的期待。我理解主要是两条:一是政府改革要与全面改革结合起来,以政府改革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转型以及相关改革,以增强改革的信心;二是政府机构改革方向要准,路子要对。改变"增长主义"倾向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这几年,虽然政府职能转变取得一定成效,但是政府职能转变仍不到位。尤其是前几年应对金融危机的某些政府干预手段,有常态化的倾向,突出表现在:行政  相似文献   

2.
《宁波通讯》2013,(5):9
机构改革——不是说政府有错位的问题吗?那就把错装在政府身上的手换成市场的手。这是削权,是自我革命,会很痛,甚至有割腕的感觉,但这是发展的需要,是人民的愿望。我们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言出必行,说到做到,决不明放暗不放,避重就轻,更不能搞变相游戏。这里我们也约法三章,本届政府内,一是政府性的楼  相似文献   

3.
新论点     
《西部大开发》2005,(9):6-7
马凯:中国改革已进入新的攻坚阶段中国改革已进入新的攻坚阶段。这一时期,改革目标是力争到2010年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到2020年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一步,我们要围绕建设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和服务政府,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和管理方式,使政府真  相似文献   

4.
网络型公用事业民营化中的政府承诺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网络型公用事业民营化改革尚处于初级阶段,目前绝大多数公用事业仍处于国有垄断经营.要成功地吸引民营投资者的投资,关键是政府要在合同期内履行合同承诺.而我国历来是一个政府主导型国家,地方政府权力较大,这使得政府承诺置信性易受到削弱,因而公用事业民营化改革,除形成对民营投资者准入、收费、质量等各方面的规制条款外,最关键要建立一套完整的法律监督体系.  相似文献   

5.
刍议政府与改革的关系贾明德我国的经济改革是由政府策动和推进的,于是改革发动就有政府与改革的关系问题存在。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究竟如何处理这一关系就越发显得迫切和重要。改革既然是由政府策动和推进的,因而政府与改革必然具有统一的一面,于是有的同志据此力主...  相似文献   

6.
进一步加快政府改革,就是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和WTO规则的要求,从我国的实际出发,理顺政府与市场和政府与企业的关系,加快形成灵活、高效、务实、廉洁和依法办事的政府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从这改革的目标和任务出发,本文提出如下若干对策建议。一、实行政府职能定位,正确发挥政府作用政府在经济管理方面应集中精力把工作重点放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加强宏观调控能力。制定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统计、财政、税收、金融、外汇等管理  相似文献   

7.
人物     
《中国经济快讯》2014,(30):10-10
"改革多少,减少了多少,企业家改革审批是越来越多了,收费也越来越多了,还要第三方认证和专家认证,都是要掏钱的。"——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宗庆后希望政府审批权的改革还是应该落到实处。所谓的‘大政府,小社会',一个是政府权力过大,二是政府的人过大。我们要变成大社会、小政府,不仅要把政府的权力减少,而且要把政府编制缩减下来。"——中国著名法学家江平认为中国市场秩序混乱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政府管的事情太多。  相似文献   

8.
黄挺 《南方经济》2014,(8):113-116
纵观我国的前6次政府机构改革工作,都是在部门的分分合合上做文章,没有从根本上触及政府职能的转移问题,这一次,也就是第七次机构改革,重点或者说核心任务必须是推进政府职能转变。这是由治标,转到治本,从政府的角色定位上进行根本的改革。接下来的政府改革,不可以再走老路,不可以一而再再而三地在机构改革上兜圈子,改来改去转变的只是一批干部的职位,而不是政府的职能。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既是政府改革的重.点,也是改革的难点。难在何处?难在四个字:放权、让利。转变政府职能,就是要政府放权给市场和社会,减少政府对微观事务的干预,改善宏观管理,严格全程监管。重点解决政府职能越位、缺位问题和职责交叉、权责脱节、争权诿责、效能低下等问题。政府职能转移转向何处?由谁来承接?这是一个要害问题,如果我们不解决承接职能转移的载体问题,政府职能转移始终是一句空话。  相似文献   

9.
一周人物     
正2014.07.24-2014.07.30改革多少,减少了多少,企业家改革审批是越来越多了,收费也越来越多了,还要第三方认证和专家认证,都是要掏钱的。"——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宗庆后希望政府审批权的改革还是应该落到实处。所谓的‘大政府,小社会',一个是政府权力过大,二是政府的人过大。我们要变成大社会、小政府,不仅要把政府的权力减少,而且要把政府编制缩减下来。"——中国著名法学家江平认为中国市场秩序混乱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政府  相似文献   

10.
论政府作为在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是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一项重大改革,改革的方向是市场化。但市场化方向的后勤社会化改革绝非简单地把高校后勤推向市场,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过程中要有政府作为。特别是在当前高校后勤改革正处在攻坚阶段,面临原材料价格上涨、用工成本增加等诸多新问题和新挑战的情况下,亟待政府作为,推行相关政策措施,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继续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1.
地方政府的大部制改革不应该仅仅是模仿中央政府的大部门模式,而是要找到大部制改革的实质.作为一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有它的宗旨与实质性的目标,应该落脚于政府职能转变,转变政府职能始终是机构改革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各地的改革更是寻找最适合自己的切入点,各地方政府因地制宜,结合自己地区发展特点,摸索出适合自身发展的改革模式.使政府部门的职能大了,但是职权要变小,机构变小了,但是职能、责任要变大.  相似文献   

12.
赵晓 《宁波经济》2005,(5):30-31
2005年,是政府所确定的新一轮“改革攻坚年”。这一年,有一项酝酿己久、一度沸沸扬扬却最终搁浅的改革备受人们关注——这就是内外资税收合并的改革。  相似文献   

13.
国务院领导同志在国家机关党的第十三次会议上讲到,中央国家机关要抓三个转变;一是转变政府职能,二是转变工作作风,三是转变工作方式。如果这三个转变不进行,政府机关改革成果将付之东流;如果人减了、庙撤了、职能不变,人员随时就会膨胀起来。改革逼迫我们尽快培育和发展行业协会,使行业协会的作用真正得到发挥,并承担起政府转移出去的一些职能。这实际是政府机构改革后对行业协会的培育和发展提出的一个新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14.
第一,新一轮改革要明晰理论指导.要说顶层设计,这才是最重要的顶层设计.这些年来我国的改革缺乏实质性的进展,与指导改革的理论不坚定、不彻底、不明晰有很大的关系. 党的十四大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际上是解决了当时那一轮改革的顶层设计.目前新一轮的改革,当然不能仅限于经济体制了,但这一最基本的方向绝对不能动摇,对此党的十八大也作出了重申,并特别强调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宁波通讯》2009,(12):12-13
今年是改革发展十分关键的一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和区域发展转型的双重挑战,不仅要调整经济政策,也要进行社会变革,关键是用改革的办法破解难题。从政府行政的角度看,越是困难的时期,越要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越要转变政府职能。要把应对危机变成深化政府改革的契机,  相似文献   

16.
张乐鸣 《宁波经济》2005,(12):36-37
公立医院的属性决定其必须对政府、病人负有社会责任,有义务帮助政府实现对公共卫生领域的宏观调控。医疗体制的市场化改革固然可以减轻政府的包袱,但市场的逐利天性以及医疗领域的特殊性,使得降低医疗服务价格的目的未能实现。公立医院必须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着力解决好当前看病难看病责这一突出的社会问题。在这方面政府应该也能够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17.
当年,中国渐进式的改革是自上而下由政府带领我们进行的。而不可忽视的是,作为基础的经济体系,对于政府体系这个上层建筑也具有不小的作用力。如今,这场政府机构改革正是这种作用力的显现。对于政府来说,自己本来是改革的设计者和推动者,如今却要顺应形势发展,将改革之剑刺向自己,其中颇有些悲壮之感。但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  相似文献   

18.
当前政府改革的切入点,我认为首先应该是政府授权方式的改革。通过政府授权方式的改革,来做实、来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来推进政府行政权力改革。为什么这么讲?目前,政府改革的主要重点是:审批权力改革、政府职能转变、绩效管理。我认为这些改革属于技术层面的改革。对改变政府的作用有没有?有,作用也很大。但是,这是一个事倍功半的过程。绩效管理,我记得十多年以前就提  相似文献   

19.
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推动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试点,这是供销合作社改革首次进入政府工作报告,传递出供销合作社改革的最强音,令人振奋。供销合作社一直在谋划深化改革的问题,作为供销合作社的经济支撑,  相似文献   

20.
树立良好政府形象与完善信访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新一轮的行政机构改革过程中,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使政府的各项政策、法规得到民众的理解和支持,并能贯彻实施,这是每一级政府都要努力争取的。在这一过程中,建立完善的来信来访制度,是沟通政府与民众的一个重要桥梁。在此本文将论述信访制度的内涵及发展历程,作好信访工作是树立良好政府形象的重要手段,以及作好信访工作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