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深圳,有一家生产中国传统美容保健品的企业,渴望成为中国的第一家P&G,……采用了西方式的市场营销方式,经营东方的产品—……———一 1997年 10月 20日《亚洲华尔街日报》。 “十足女人味,太太口服液”是家喻户晓的广告词。自1993年3月8日太太口服液面市以来,其独特的美容保健功效深受海内外女士的认可和青睐,在同类产品中市场占有率位居首位,销售网络遍及中国200多个大中城市,还远销港、澳、新加坡、日本、韩国等海外市场,并连获多项国际国内保健品大奖。世界的东方出现一位关爱女人的 “太太”,这…  相似文献   

2.
女性消费者,是保健品消费的最大群体。随着保健品旺季的来临。各地女性保健品厂家都紧盯着女性保健品这块市场“肥肉”。养颜产品最风光在女性保健品中,最风光的应该是养颜类产品。据了解,2001年以来,保健品行业销量锐减,只有女性养颜类保健品,销量稳定,这自然吸引了不少持币观望、急需推出新产品的公司。“万基”集团从去年12月开始,终于推出了自己的新产品———女人缘美颜胶囊,还不惜重金请来了香港当红影星张曼玉做代言人,其广告以“补血祛斑”为主要卖点。另外,“太太”药业的开山之宝———太太口服液有多年历史,市场表现…  相似文献   

3.
(一)蚂蚁医药保健品开发生产现状 目前全国市场上流通的蚂蚁医药保健产品达上百种。据笔者统计,产品已涉及六个剂型。 (1)口服液 该剂型,已知有十多个省生产,包括广东产的“一洲”力神黑蚁王口服液、金装蚁王浆、“东方力”蚂蚁系列口服液(益肝口服液、老年口服液、美容口服液);云南产的“雪柳”蚁王精;上海产的太极神口服液;江苏产的“绮阳”超级营养液;浙江产的蚁皇精体口服液;山东产的蚁王强身液、蚂蚁口服液;四川产的长长蚁王精;山西产的蚁王浆;天津产的玄驹保春液;辽宁产的蚁王口服液、蚁王可乐;广西产的大力神口服液;吉林产  相似文献   

4.
中国不少企业正在向国际性企业转变。联想通过并购已将未来的赌注瞄准了海外;海尔在美国办厂,显示了市场转移的雄心,起步后即引起全球关注,被誉为美国最受欢迎的“中小企业品牌”;华为、中兴等在发展中国家也表现不俗,成为“来自东方的市场推动力”……[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海尔打造的独门兵器—“市场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0年10月,在世界著名学府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简称IMD) 举行的IMD全球校友管理成果研讨发布会上,来自“东方瑞士”中国青岛的海尔首席执行官张瑞敏,作为特邀嘉宾,以“海尔的市场链”为主题进行了演讲,引起了极大的轰动。《海尔建立市场链》不仅收入了该院的案例库,同时也进入了欧洲管理学院案例库。2001年4月22日,在上海会议中心举行的“面向全球化的中国企业家”大会上,海尔集团的《以“市场链”为纽带的业务流程再造》被授予第七届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特等奖。一时间,海尔的独门兵器─—“市场…  相似文献   

6.
当下,我们把“萎缩”一词用在正热火朝天的楼市似乎显得有点不太妥当,其实不然,楼市在极度疯狂中奔跑了半年多,各式各样的潜在危机已有了萌芽的迹象。 今年上半年,我国主要城市住宅市场强劲反弹,需求表现旺盛,市场成交量已基本恢复到2007年上半年水平。然而,经历这波疯狂的“激情”之后,市场有必要清醒一下,来之不易的市场好转并不稳固。  相似文献   

7.
《东方企业家》2006年1月刊“中国市场PK年”的独家报道.带我们走近了10个PK战场,观瞻20家企业轰轰烈烈的拼杀与对峙,同时也引发我们对一场场龙争虎斗有了更多的思考。中国市场商战正酣,但当大家十八般武器用完,只剩下价格来拼杀时,最后必然是两败俱伤。“降价就像吸毒,只有创新是持续长远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拐点     
《上海房地》2004,(6):1-1
“拐点”原是一个数学上的概念,亦称扭转点。被借用到经济学上,其意思是经济的发展态势出现了转折。这几年上海房地产市场发展迅猛,但其中矛盾和问题也很多,于是研究“拐点”问题的人多起来。今年初就有人预言,2004年是上海房地产市场的拐点。但是2004年已经过了一半,  相似文献   

9.
一个从国外心来的朋友讲了一件发生在他身边的故事:他的一个朋友到英国作访问学,他的太太到英国陪读,不久他的太太怀孕了。从他的太太怀孕以后,他们家会定期收到来自各个厂家的有关孕妇用品的广告、准妈妈的培训班的招生、孕妇的保健知识等。到他太太快要临盆之时,又收到很多妇产医院的介绍;孩子出生之后,在孩子成长的不同阶段又收到婴  相似文献   

10.
《经营者》2006,(1):41-41
入选理由:曾经大开大阖四处并购的青啤已蛰伏了3年多。3年多来.金志国都在全神贯注于内部整合,金志国称之为“一场发生在水面下的地震”。他试图以“品牌”强势拉动市场。代替过去其制造优势对市场的影响.试图由“控制生产”转向“控制价值链”.从业务的整合深化到品牌的整合。  相似文献   

11.
《中国乡镇企业》1999,(9):32-33
菱菱花集团的市场战略□菱花集团公司花集团公司座落在孔孟之乡———山东省济宁市,创建于1979年。二十年来,企业从小到大、从大到强,综合实力由过去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跃居全国味精行业第二位。主导产品“菱花”牌味精1994年被指定为人民大会堂宴会专用味精,获“中国名牌”、“中华精品”等称号。菱花集团的发展历程,使我们深刻体会到:开拓市场,占有市场和培育市场是企业发展的关键。菱花集团在经营实践中,确立了市场战略的“四大观念、三大优势”。菱花集团的市场观念,在于“买全国,卖全国”的大市场战略。我们立…  相似文献   

12.
《东方企业家》2003,(9):88-93
您知道中国网络游戏的市场规模有多大吗?2001年只有3亿元人民币,可是到了2002年就达到了9亿元人民币.预计到2006年将高达83亿元人民币,在2002年.一家叫做盛大网络的公司异军突起.凭借一款名为“传奇”的游戏.独占了中国网络游戏市场60%的份额,其领军人物陈天桥当时还不足30岁,这个故事颇富传奇色彩,不过.随着成功,麻烦也来了。  相似文献   

13.
小幽默     
完美  牧师:“全能的上帝所创造的每一样东西都是完美的!”  驼背:“你看我又如何?”  牧师:“你是所有驼子之中最完美的驼子!”  为什么不回家  两名男子在酒吧里饮酒,带着微醉的神态谈论日常琐事。  “假如你回去晚了,你太太会怎么样?”  “我没有太太!”  “什么?没有太太?那你为什么到这么晚了还不回家?……小幽默  相似文献   

14.
自上个世纪末开始,山东寿险市场的较量就一天也没有停止过:2001年,山东寿险市场仅有5g寿险主体,营销员的感受是“市场大、潜力大”;2005年,寿险主体增至10余家,营销员开始感叹“市场难做了”;2007年,随着大批新主体和外资保险公司的强势进入,面对越来越“白热化”的竞争,营销员甚至感觉“有点窒息了”。 在这场旷日持久的较量中,面对越来越多、越来越强的竞争对手,秦康人寿山东分公司却始终以一位“领跑者”的形象,在齐鲁大地上纵横驰骋:从2001年的4800万保费规模到2008年前9个月的33.7亿保费规模,从当初的千人开业到如今的近3万雄兵,从当时的两个营销服务部到现在的16家中心支公司(含济南营销本部)、115个营销服务部,秦康人寿山东分公司荣誉与超越相伴相随,以“永不服输”的精神和“永争第一”的愿景,演绎了一出新时期精彩的“寿险争雄图”。  相似文献   

15.
<正>太阳神正式提交牌照申请,“太太口服液”召开了进入直销行业的媒体发布会,“同仁堂”和立新世纪“牵手”了……自从直销条例出台后,很多直销公司在大呼无法生存的同时,却有不少在传统行业中声名显赫的大公司高调宣布进入直销行业。于是乎,无数的直销企业  相似文献   

16.
哲宇 《经营者》2004,(5):186-188
我们把内蒙军团誉为营销霸主一点也不过分,早在10年前大家还没有弄清市场营销概念的时候,内蒙军团浩浩荡荡的营销队伍已经初具规模。几年之后,大家刚刚认识市场营销,这时,内蒙军团营销策划的医药保健品已经占领了中国大部分市场。“三株口服液”可谓是家喻户晓,其宣传单像雪片一样,一夜之间覆盖了大江南北的角角落落,更甚的是  相似文献   

17.
青岛的名牌产品拥有量多,有“品牌之都”之称,青岛品牌的影响在国际市场中也在逐渐上升。青岛市企业在“走出去”政策的引导下,勇闯非洲市场。截止到2010年11月,青岛市已有2188家企业开展对非贸易,其中多数是中小企业。不仅是海尔、海信与澳柯马等大企业在非洲大陆享有盛名,越来越多的中小仓业和他们的品牌也开始为非洲人所熟知。  相似文献   

18.
《经营者》2011,(17):23-23
2011年8月31日,汽车涡轮增压器制造商霍尼韦尔公司宣布,任命乔治·菲格(Gior-gioFigura)为公司涡轮增压技术部首位“东方服务于东方”(E4E)战略产品研发总监,负责面向中国和印度市场的产品研发,为两国的纵向市场确定技术蓝图和新产品研发流程,同时保持本地产品与全球产品线的同步发展。他的工作地点将在涡轮增压技术部上海技术研发中心。  相似文献   

19.
近半年多来,楼市的“火爆”场面,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从2009年初春的恢复性上涨到如今的快速上涨,商品房成交量和销售均价的节节攀高,市场上“无证预售”、“捂盘惜售”、“信息虚假”、“哄抬房价”等诸多违规现象都逐渐抬头.开发企业采取多次少量预售等形式多样的”躲猫猫”情况已屡见不鲜,对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0.
2004年武汉市房地产在国家“双稳健”宏观调控政策中健康发展,但也经历了一些“险阻”,2004年,理论界有关“地产泡沫”,“市场崩盘”的争论,对业内人士特别是众多的潜在置业来说,2004年市场的表现让他们多了一些理性。“房价”问题成了业内人士及普通老百姓最关注,最敏感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