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德育环境对大学生有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正确认识与准确把握和谐德育环境的建设,对促进大学生的德育工作有着积极的意义,因此要从价值理念、制度文化和多样化的德育手段着手,努力建设好和谐的德育环境,以此来提高大学生的德育水平,强化德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构建和谐社会是党在新时期提出的伟大目标,构建和谐高校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在高校中的具体体现,对高校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也为高校德育工作提供了新的维度和思路,探讨和谐高校视野下主体性德育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以人为本不仅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而且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价值取向,其社会价值远远超过发展观的范畴。德育教学以人为本,就是努力构建面向生活的德育新理念,提高实效性,使德育教育不断适应新的形势需要。  相似文献   

4.
人是管理中最重要的因素。实现高校和谐管理,要做到管理制度和谐、人际关系和谐、管理目标和谐、资源分配和谐、行政管理与教育科研和谐、教育环境和谐。  相似文献   

5.
德育在高校教育中置于首位,是大学生人格养成的重要手段。作为一种教育理念,以人为本的内涵至少包括教育观念上的人本化、教育教学中的个性化、教育管理上的人性化等方面的内容。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了解、理解、尊重、引导和服务于学生等方面入手,以达到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和高素质人才的摇篮,是进行知识创新的生力军,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高校和谐文化,是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也是实现文化自身和谐的需要,必将贯穿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7.
高等学校的文化特性使它成为一个不同于一般社会形态的特殊社会群体。但在现代社会,这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如果不能主动地和一般的社会形态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则势必丧失自己的文化功能和社会地位,最终被社会所淘汰。市场经济的产生与发展为高等学校创造了这种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极好条件和机会。高等学校应主动的参与这种作用和促进,以使自己的文化功能得到充分地发挥和发展。在这种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过程中,高等学校和社会和谐了,高等学校的文化功能也变成了社会生产力。但高等学校本身的文化特性却改变了,它要求高等学校在自己文化底蕴的基础上与社会和谐地解决自己的本身问题和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8.
和谐社会需要和谐的人格,而青年人格由于受政治、经济、文化的结构性转型的影响,出现了与自我、他人、社会和自然的冲突,这些不和谐现象的产生与传统的德育理念、内容、方式是分不开的,因此传统德育应该围绕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实现从物本到人本、从灌输到对话、从异化到发展三个方面来重新构建青年和谐人格。  相似文献   

9.
高校主体性德育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体性德育的提出是哲学和教育学关于主体性讨论的延伸,同时也是德育对现代社会发展的理论回应。伴随着人们逐渐由依附走向独立,现代高校德育应以培养人的独立自主意识、弘扬受育者的主体性为主题,树立科学德育规,创新德育工作。  相似文献   

10.
美国学者纽曼提出社会行动模式的基本理论,强调道德教育的关键在于提高学生的社会行动能力特别是公民行动能力。这一理论启示我国高校德育改革在新形势下要适当增加社会实践课程,进一步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注重向实践生活回归,从而更好地实现德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道德品质、道德人格的形成离不开道德实践。要改变传统的德育教学模式,制定大学生道德规范,创建系统的养成教育体系,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重视并引导大学生进行道德实践,提高德育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12.
公民社会是建设政治文明的根基。由于我国缺乏公民文化的传统,长期以来,大学生作为时代精英群体之一,其公民素质还不甚理想。在目前尚未普遍开设公民课的情况下,高校德育课程引入公民教育既是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创新,也是高等教育适应我国现代民主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从这一思想出发,本文探讨了公民教育内涵及公民教育框架中的高校德育课程,进而提出实施公民教育的几点策略。  相似文献   

13.
网络在给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给大学生的伦理道德和价值观念等带来了深层次的冲击。因此,必须适应新形势,加强对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4.
和谐文化与大学生素质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文化"反映了一种新的文化理念,为我们重新认识大学生素质教育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在素质教育推进过程中,和谐文化是精神背景、是思想基础,也是内容、是灵魂。和谐的观念文化规定着素质教育的走向,和谐的制度文化规范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和谐的器物文化关系着素质教育的成效。大学生素质教育应在"和谐文化"引领中前行。  相似文献   

15.
网络给高校德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广大德育工作者要高度重视互联网的作用,把主流网站做大做强,培养既懂德育艺术,又精通网络技术的新型管理队伍,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大力开展个性化服务,完善网络德育模式,规范学生网络行为。  相似文献   

16.
网络在给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给大学生的伦理道德和价值观念等带来了深层次的冲击。因此,必须适应新形势,加强对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7.
学校德育内容的外在性与德育方法的灌输性 ,是造成学校德育低效的不容忽视的原因。学校德育应重新锁定新的德育目标与德育理念 ,即 :教会选择 ,培养自我德育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论和谐社会构建时期的大学生诚信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诚信友爱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建设和谐社会对大学生诚信提出了更高要求。应从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优化大学生诚信教育环境,完善大学生诚信教育机制建设等方面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  相似文献   

19.
论和谐理念下的大学管理效能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和谐理念指导下,大学的和谐管理和管理效能相统一。应以和谐为管理的价值取向,以提高管理效能为目的,以和谐的管理结构为基础、以责权利机制为保障、以绩效评估为手段、以管理人为关键,不断提高大学的管理效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