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中央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之际 ,本文结合区域特色经济在浙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用途 ,建议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系统论观点来弥补经济学对经济发展思路研究的不足 ,同时 ,在这一理论的基础上 ,指出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的重要根源之一是区域经济发展内外力作用的不协调。本文还介绍了浙江区域特色经济发展的情况 ,分析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三个特点 ,这对西部经济发展、尤其是城市、农村经济协调发展有一定的借鉴参考价值。文章最后围绕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理论 ,从系统内外力协调作用的角度 ,就实现西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提出了几点思路性建议。  相似文献   

2.
区域经济理论与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通过介绍西方的有关区域经济理论 ,首先指出了政府以及区域合作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的作用 ,进而从“两个大局”思想到西部大开发战略 ,分析了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的形成过程 ,最后从政府支持和区域经济合作方面分析了发展战略的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3.
实践证明,东西部经济合作是缩小区域差异、实现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策略,是东部发达地区参与和支持西部大开发的主要方式,也是东部保持自身快速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4月6~10日,第十二届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就要在西安举行了。如何充分发挥西洽会的实际效应,进一步促进东西部经济合作?研究相关领域的一些经济专家学者有着自己的真知灼见。为此,《西部大开发》杂志对他们进行了专题采访——  相似文献   

4.
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十剧年之际,国务院批准了由国家发改委制定的毽关中一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这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打造西部大开发战略高地的重大举措,对于发挥该地区的优势和引领作用,推动西北地区经济振兴,深入持续推进西部大开发,可谓是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5.
《中国经济信息》2007,(15):24-25
随着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的宏观框架完成“封顶”,东部率先发展、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部崛起“四大板块”正在共谋打破行政区划和体制的坚冰,朝着市场一体化的和谐新格局迈进。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区域经济迅猛强劲的喜人态势,正在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相似文献   

6.
日益扩大的区域差距已经引起了理论界和决策部门的高度重视。自1999年以来,中央政府先后提出了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和中部崛起等区域发展战略,显示了中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决心。然而,近年来尽管伴随着这些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区域间差距不但没有缩小,反而呈现出继续扩大的趋势。以西部地区为例,西部大开发以来,中央政府对西部地区给予了大力的倾斜和扶持。至2004年底,中央政府已经向西部地区投入近万亿元,其中,财政性建设资金在西部地区累计投入4600亿元,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和专项补助资金累计安排5000多亿元。2000—2003年,西部地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增长12.7%、17.2%、19%、27.3%,年均增长21%左右,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近3个百分点。虽然这种倾斜和扶持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矛盾,  相似文献   

7.
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十周年之际,国务院批准了由国家发改委制定的《关中一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这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打造西部大开发战略高地的重大举措,对于发挥该地区的优势和引领作用,推动西北地区经济振兴,深入持续推进西部大开发。可谓是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8.
从世纪之交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国家先后提出了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等系列重大战略部署,与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一起.共同形成了完整的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按照国家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总体布局.各地区也从实际出发,在各自的“十一五”规划中提出了各具特色的区域发展战略。国家、地方两级区域发展战略相辅相成,全国上下追求区域协调发展蔚然成风,标志着我国区域经济的春天已经到来。  相似文献   

9.
《中国经济信息》2007,(18):44-44
参加大连夏季达沃斯年会的部分人士认为,中国未来将形成多个经济增长极。东、中、西部相互促进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正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特点和新趋势。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大”提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方针以来,我国相继实施了西部大开发、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和中部崛起战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明确,“要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认真总结近几年来我国在区域协调发展方面的经验和教训,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政策和措施,对落实“十七大”关于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要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李靖宇 《东北之窗》2011,(14):22-22
21世纪呈现出人类社会发展新阶段,主要标志是积极有序地展开新一轮海洋经济大开发。在中国可持续城市化进程中脱颖而出的大连,应制定和实施海洋发展战略,提高海洋开发、控制、综合管理能力.发挥对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带动作用,也要对全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进程不断地释放出辐射功能。为此,大连要在海域经济开发中注重推展战略性大项目。  相似文献   

12.
推进泛北部湾经济合作,既是拓展我国西南地区发展空间、加快推进西部大开发、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又是发展中国与东盟国家睦邻友好关系、推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促进周边国家共同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区域经济发展思想和战略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和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文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原理研究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的制度供给问题,分析了制度供给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的作用,结合转型期的时代背景,阐释了我国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制度供给的基本思路,并就构建有利于实现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制度体系提供了系统的政策建议.以期对我国区域经济理论研究和实践思路的创新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4.
中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区域经济不协调的问题。区域经济的不协调有着合理性的一面,总体而言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长期的经济不协调发展将会限制国民经济的全面、稳定、快速发展,因此,国家的有效调控尤为重要。财政是国家实现调控的重要途径之一,研究财政政策的选择对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范小波 《魅力中国》2014,(23):66-66
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简称“黄河金三角”)位于山西、陕西、河南三省交界的黄河沿岸,包括运城市、临汾市、渭南市和三门峡市。该地区处于我国中西部接合带和欧亚大陆桥重要路段,是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重点区域。为了促进黄河金三角区域地区合作、推动中西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在积极推进我国西部经济增长、中部崛起的同时,应把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建设成为全国省际交界地区区域协调发展的典范,大力发展区域物流节点、能源原材料、特色农产品加工及装备制造业基地,打造华夏历史文化旅游线路,为全国区域协调发展发挥典型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6.
《北方经济》2006,(7):33
西部开发以来.国家每年在西部地区新开工一批重点工程,从2000年至2005年底,西部开发累计开工重点工程70项.投资总规模近1万亿元。这些重点工程的实施.对于改变西部地区基础设施薄弱.加快西部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2006年国家将继续在西部地区新开工12项重点工程,投资总规模1654亿元。  相似文献   

17.
宏观     
《西部论丛》2006,(4):6-6
◆温家宝:继续推动区域协调发展,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财政部:继续加大国企改革支持力度◆李荣融:国有经济布局要“四个集中”◆马凯:中国经济增长的“六个立足”与“六个转变”[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关于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问题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静 《改革与战略》2009,25(8):111-113
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策略的提出,促进了西部大开发、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和中部地区的崛起,同时,率先发展的东部地区也取得了新成绩。目前,应针对存在的问题,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进一步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着重加强宏观调控,健全市场机制;统筹区域发展规划,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优化各区域的发展方向;加强区域经济合作,由政府主导型合作向企业主导型合作过渡;落后经济区域应发挥本地优势,突出特色,加快自身发展。  相似文献   

19.
李生林 《发展》2000,(5):12-13
实施西部大开发是邓小平同志关于我国现代化建设“两个大局”战略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共同富裕”和“三步走”发展战略的重大步骤.对于缩小地区差距.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增强综合国力,促进民族团结.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和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协调发展具有重大经济意义和政治意义。我们庆阳地区是中国西部一个相对贫困落后的革命老区。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两个大局”的思想是我国沿海发展战略、沿江发展战略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理论基础和重要依据 ,它不仅指导着我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而且有利于目前在开发西部中某些模糊意识和狭隘思想的澄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