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6月10日,国家审计署发布的《36个地方政府本级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下称"《审计结果》")显示,36个地方政府2012年底债务余额共计3.85万亿元,比2010年增长了12.94%。这次"抽查"是继2010年审计署对全国地方债进行全面审计后的再次摸底。而在上次审计中,这36个地方政府的债务余额便已占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总额(10.72万亿元)的31.79%。  相似文献   

2.
自2009年地方政府被允许组建融资平台发行城投债以来,城投债作为地方政府融资的手段曾经红极一时。高峰时期,2013年6月,全国以城投债为主要形式的地方政府债务达17.89万亿元。2014年8月,预算法修订赋予了省级政府发债的权利,并进行限额管理。2017年5月,地方政府债券余额首次超过国债,成为我国债市第一大品种。截至2021年12月19日,地方债存续总规模达到30.27万亿元。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疾速扩张,2011年6月审计署发布的《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审计结果》表明,截至2010年底,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为10.7万亿,比2008年和2009年的债务余额分别上涨23.48%和61.29%建立地方政府信用评级制度,被视为控制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加强地方政府债务融资的透明度与规范性,推进地方政府发行债券进程的重要一环。近日,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与  相似文献   

4.
何谓宏观成本 国务院已经专门下文,彻底清理地方政府平台债务,可见兹事重大。 截至2009年末,依据央行口径统计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余额为7.38万亿元人民币。其中2009年新增贷款3.05万亿元,按照基础设施项目的正常建设进度(三年)估算,2010年贷款余额或会上升到10万亿元,2011年或有可能达到12万亿元,这是预期内的。  相似文献   

5.
《宁波经济》2011,(7):40-41
2011年6月路透社指出,中国当局准备清理2—3万亿可能违约的地方政府债务!一石激起千层浪,地方政府债务再次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那么当前地方政府债务到底有多少?2011年6月1日央行发布((2010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显示,截止2010年年底全国共有地方政府融资平台1万余家,同时央行称平台贷款在人民币各项贷款中占比不超过30%,  相似文献   

6.
一周新闻     
《中国经济快讯》2011,(26):12-13
地方政府 负债已超10万亿 审计署6月27日发布公告显示,截至2010年底,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107174.91亿元。2010年底,有78个市级和99个县级政府负有偿还责任债务的债务率高于100%。由于偿债能力不足,部分地方政府只能通过举借新债偿还旧债。专家认为,债务总量处于安全区,但局部负债过量不容小觑,今后应尽快推动地方阳光融资制度的形成。同时,应重视债务形成的体制性原因,推进财税体制深化改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7.
6月10日,阂家审计署发布的《36个地方政府本级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下称“《审计结果》”)显示,36个地方政府2012年底债务余额共计3.85万亿元,比2010年增长了12.94%。  相似文献   

8.
针对某些机构指称,"中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余额实际高达14万亿元",中国人民银行7月11日发布澄清公告并重申,"14万亿元贷款的算法明显夸大,地方融资平台贷款风险是可控的"。  相似文献   

9.
贺军 《上海国资》2013,(10):17-17
如此大规模的地方债务清偿绝非小事,不排除局部债务"肿瘤"需要采取特殊手段来处置国务院对地方债务的审计结果还未出台。据两个与官方相关的信源估计,目前全国的地方债务大约为20万亿元。包括表内信贷规模约9.7万亿—9.8万亿元、来自通道业务的规模保守估计约为4万亿—5万亿元,以及地方政府BT代建及打白条欠企业的债务规模约为6万亿—7万亿元。这个数字要比2010年时统计的10.7万亿元地方平台债翻了一倍。  相似文献   

10.
国家审计署2010年6月23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交的审计报告,首次披露了备受社会关注的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审计调查了18个省、16个市和36个县本级,截至2009年底这些地方的政府性债务余额高达2.79万亿元。此次审计发现,地方政府性债务总体规模较大,特别是2009年地方债务增长迅速。在审计的2.79万亿元政府性债务中,2009年以前形成的债务余额为1.75万亿元,当年新增1.04万亿元。报告显示,部分地方政府偿债压力较大,存在一定的债务风险。  相似文献   

11.
2009年以来,地方融资平台的债务风险,上升为左右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局的重要因素。预计到2010年底,地方政府债务将超过GDP的30%,达到11万亿元以上。  相似文献   

12.
"六招"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有的地方政府负债余额大,有资料估计约为4.1万亿元,其中地级市与区、县两级占61%,约2.4万亿元。这是不是个准确数据,还说不清,因此,要准确地反映,还需要进行一次普查。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一是我国地方政府债务是在30年的经济体制转轨中逐渐积累形成的,既有地方政府举借和担保产生的直接债务,又有经济、  相似文献   

13.
我国现有的地方政府负债余额大,有资料估计约为4.1万亿元,其中地级市与区、县两级占61%,约2.4万亿元。这是不是个准确数据,还说不清,因此,要准确地反映,还需要进行一次普查。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一是我国地方政府债务是在30年的经济体制转轨中逐渐积累形成的,既有地方政府举借和担保产生的直接债务,又有经济、  相似文献   

14.
《宁波经济》2011,(9):3-4
中国人民银行对2008年以来全国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情况的专项调查显示,截至2010年年末,全国共有地方政府融资平台1万余家,较2008年年末增长25%以上,其中,县级(含县级市)平台约占70%。央行调查结果还表明,2010年年末,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占当地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的比例,基本不超过30%,至于地方融资平台贷款规模,不久前国家审计署公布了一个数字,地方的债务高达10.7万亿。  相似文献   

15.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的地方投融资平台数量急剧增加。各地方政府通过搭建投融资平台举债,包括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企业债等。近几年地方政府举借债务规模迅速膨胀,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在加速累积。截至2010年底,我国省市县三级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10.7万亿元。其中,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6.7万亿元,占62.62%;负有担保责任的2.3万亿元,占21.80%。据万得数据,2007年9月23日至2013年4月23日,我国债券发行总额46万亿元,其中,发行94只地方政府债券,发行总额8500亿元;发行1299只企业债,发行总额19457亿元;发行2064只中期票据,发行总额37714{L元;发行3128只企业债,发行总额48474亿元(见表)。  相似文献   

16.
日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在京开会,议题之一,便是考虑要对地方政府发放债券重新关上"闸门"。所谓重新,就是曾经开过的这道口子,权衡利弊,考虑再三,这回下决心要重新关上了。书面的表述是:"除法律和国务院另有规定外,地方政府不得发行地方政府债券。"此举一出,引发热议,有举手赞成,认为早就该关的;也有表示反对,认为不宜妄动的。人大常委会为何商议重新禁止地方债券?其直接原因是,地方政府债务越积越多,再不关闸门,要出大问题!去年6月,审计署发布2010年审计报告显示,全国省、市、县三级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已达10.7174万亿元!其中政  相似文献   

17.
从允许举债到不得自行发放政府债券,我国地方债这颗隐形的“地雷”带来风险可见一斑. 根据国家审计暑较早前公布的信息显示,截至2010年底,全国省、市、县三级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共计10.7万亿元.如此庞大的地方政府债务,被视为中国银行业,乃至整个宏观经济的巨大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18.
李令 《宁波经济》2013,(10):39-40
国家审计署官方网站今年7月28日发布消息称:"近日,根据国务院要求,审计署将组织全国审计机关对政府性债务进行审计。"此前,审计署已先后两次组织对地方政府性债务进行了审计。国家审计署不久前发布的地方政府本级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公告显示,36个地区2012年底债务余额共计3.85万亿元,比2010年增加4409.81亿元,增长了12.94%。  相似文献   

19.
债者,人之责也。毫无疑问,今年是地方政府偿债压力最大的一年。审计署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约11万亿元,而今年需要偿还的债务占债务总余额的21.89%,这意味着,2014年地方政府需偿还债务或高达近2.4万亿元。财政部副部长王保安此前曾表示:"在财政收入增速放缓而支出刚性强的背景下,地方政府偿债压力会进一步加大。"那么,地方债的问题到底有多严重?  相似文献   

20.
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难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政府不断增加的债务负担已经成为当前经济运行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央行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5月,全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负债规模达5.26万亿元,较2008年初增加了两倍左右。一些地方政府的负债收入比高达3:1甚至5:1,远高于60%的国际警戒线。如何有效化解巨额的地方政府债务、有效降低地方政府的负债率,成为摆在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面前的一个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