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以我国北黄海和南黄海两大海洋产业系统为基础,简述了海洋经济在黄海区域的发展格局。我国黄海海洋产业的发展与东北亚经济区和环黄海经济圈的发展大背景息息相关,区域内各主要港口存在激烈竞争,必须充分利用区域优势,加强合作。同时,新时期的区域海洋发展战略也使黄海海洋经济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2.
川东北地区是四川主要的人口集聚区域之一.该区域在城市化和工业化方面,均落后于四川平均水平.为维护区域生态,改善人居环境,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共同富裕和发展的目的,必须加快以工业为先导的城市化发展.为此,应当以城市群空间经济的思路规划这一区域城市化和工业化,并调整川东北地区的建设用地供应策略.  相似文献   

3.
信息窗     
近年来,长江经济带的开发开放区正由东向西迅速展开,现已初步形成3个经济圈,2个沿江经济区的发展态势。 3个经济圈是: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圈,以武汉为中心的长江中游经济圈和以重庆为首的长江上游地区经济圈。两个沿江经济区是:皖赣经济区和三峡库区。  相似文献   

4.
正安徽阜阳是皖北农业大市,面对长三角经济圈的融入和高铁新时代的到来,农业如何尽快适应一体化发展,彰显自己的优势,笔者进行了调研,并以太和农业为例展开了分析与思考。太和农业在长三角区域的表现太和县175万亩耕地,绿色食品基地认定面积达100万亩,基地为长三角区域源源不断地提供着优质农产品,是长三角区域的大菜园、  相似文献   

5.
劳动力是经济活动区位、尤其是生产活动区位中的重要因素之一。西三角是一个跨川、渝、陕三地的复合型经济区域,是中国西部最大的经济核心区。本文将ARCGIS技术应用到劳动力要素分析中,以期为图件制作、综合评价提供快捷、精确的方法,对西三角都市圈的劳动力要素整体状况进行全面分析,并将西三角劳动力要素状况与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  相似文献   

6.
中原经济区正式纳入"十二五"规划纲要,标志着中原经济区建设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十二五"及今后相当一个时期,"投资拉动型"仍将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中原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本文将大中原经济区建设与地方政府二者结合起来,站在宏观视角,提出政府区域投资规划实施构想。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国森林公园旅游产业的不断发展,各区域的森林公园的资源要素禀赋也存在着较大差异,而对此的研究有助于更为直观的认识中国森林公园旅游发展的形势。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出我国省际森林公园旅游发展的综合指数,通过Esteban-Ray极化指数构造出我国森林公园旅游发展极化指数,分析我国森林公园旅游发展极化现象。实证研究发现,我国森林公园旅游发展极化效应已经开始显现,并且有向集聚方向演变的趋势;通过对我国三大区域森林公园旅游发展极化趋势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东部地区森林公园旅游发展极化程度与中西部地区相比有显著的差异,据此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经国务院批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和《黄河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以下简称:一蓝一黄经济区)上升为国国家战略.建设"一蓝一"黄经济区对于实施国家海洋战略、建设海洋强国,以及打造全国新的经济增长极、构建以环渤海与黄角为中心的战略经济圈,拉动辐射整个黄河流域、渤海沿岸和东北老工业基地社会经济快速崛起,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农发行作为农业政策性银行,应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大力支持"一蓝一黄"经济区建设为,区域和社会经济稳健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9.
重庆,辖内农业人口占总人口比重74.2%,是一个大城市与大农村并存、二元经济结构十分突出的特大城市,既有较为发达、以商业为主的主城经济区,也有欠发达、以农业为主的库区及渝东南少数民族自治县。2004年,重庆市40个区县按经济发展情况依次划分为都市发达经济圈、渝西经济走廊和三峡库区生  相似文献   

10.
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开展的5年来,区域合作与领域不断拓展。环渤海地区向陆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向海连接海上丝绸之路。向东邻接东北经济区;向西沟通京津冀;向南联系着中原经济区;向北连接东北亚经济圈,具有独特的地缘优势。本文采用定性定量结合的方法对该地区区域发展与产业优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域己从过去的第二产业独大,向二、三产业并举转变,多数城市的优势产业基本形成,但集聚辐射能力仍不够突出。基于此,环渤海地区应重点发展区域合作,发挥产业聚集扩散效应,进而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首先介绍了钱纳里的区域经济发展阶段标准和弗里德曼的核心—外围区理论,继而运用以上理论对京津冀地区各城市的发展阶段和层级结构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得出京津冀地区城市协同发展战略:构筑环首都经济圈、打造沿渤海经济带、加速冀中南地区崛起、对接融合中原经济区。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1998—2018年31个省份的种植业碳生产率,运用Dagum基尼系数、Kernel密度估计方法和Markov链方法对中国八大综合经济区种植业碳生产率的区域差异及分布动态进行实证考察。研究表明,中国种植业碳生产率整体呈上升态势,但总体区域差异表现出下降—上升—下降的倒“N”型演变趋势,区域间差异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部分经济区存在显著的梯度差异和极化特征;整体上中国种植业碳生产率向高水平方向转移趋势明显,高水平地区种植业碳生产率呈自我强化状态且具有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因此,中国八大综合经济区种植业碳生产率的提升不仅要把握种植业碳生产率的区域差异及其来源,还要积极利用经济区之间种植业碳生产率的空间溢出效应,以实现中国种植业碳生产率的跨区域协同提升。  相似文献   

13.
作为我国传统老工业基地的东三省地区(辽吉黑经济区),现阶段已成为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后的中国经济发展的"第四极",但由于历史原因,在其区域经济、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对于东部地区尚有一定差距。本文在分析东北三省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及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立足市场抓教育 面向社会育人才杨德方,杨雨华,罗贵生近年来,巴中市粮食职工学校立足市场,面向社会,"加强管理炼内功,面向市场育人才",摆脱了困境,走出了低谷,为全市乃至川东北地区的粮食系统培养了一批专业人才,为革命老区的经济建设作出了较大贡献,先后被...  相似文献   

15.
城市群的出现是一个历史过程,是由一个区域中心城市通过极化效应集中了大量的产业和人口,不断地扩大规模、增强实力,通过对周边区域产生的辐射带动效应,形成的一个又一个城市圈或都市圈。城市群内部的中心城市即为增长极,增长极具有支配效应和创新特征,增长极的吸引作用和扩散作用决定着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城市群发展战略已成为发展地区经济的一项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省矿业产业布局及结构创新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矿业由于受资源赋存条件和地质开采条件的制约,在产业结构上呈现出分散型、超重型、单一型、稳态型、技术结构低下型等特点。根据区域成矿规律之预测成果,可将黑龙江省划分为北、南、东三个矿产资源经济带、七个矿产资源经济区。应根据各经济带和经济区的矿产资源情况,调整矿业产业布局,创新矿业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17.
基于八大经济区的区域经济差异及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经济差异一直是地理学的研究重点之一,而"五个统筹"更强调了区域间协调发展的必要性;以八大经济区为研究单元,以人均GDP为数据,分析了各经济区之间的差异,并预测了趋势;认为绝对差异在扩大,而相对差异出现了缩小的趋势,但由于相对差异缩小的趋势刚刚出现,所以将来一段时间内绝对差异会进一步扩大;建议抓住各区域均呈快速发展的时机,统筹区域间的发展,积极改革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领域,促进区域间协调、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8.
以京津冀环渤海经济圈为依托,推动构建河北低碳经济区,与京津两地形成中国最大的绿色发展区域,获得国家战略支持的良好前景,加强低碳经济立法,从法律完善角度阐释如何保障低碳经济稳步发展,是促进河北省低碳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和有力保障,对河北省建立低碳经济法律体系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2003年全国政协十届一次会议香港组会上,全国政协副主席、香港著名实业家霍英东先生高瞻远瞩地提出了红三角地区的新概念,提出"南沙--红三角--华南经济圈"三步走的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20.
随着黄河三角州高效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级战略,快速的经济必然带来交通运输需求的迅猛发展,特别是地区间出行需求的日益增长和要求的日趋快捷,环莱州湾运输通道已经无法满足.开辟莱州至东营跨海通道是解决运输能力短缺、运距较长的最有效途径.在全面分析了黄河三角州区域特征的基础上,从经济、社会等领域多角度论述了建设通道的必要性,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