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20世纪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上半期,东亚国家的经济处于高速增长之中,东亚发展模式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但是,从20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东亚国家接连爆发金融危机,东亚发展模式似乎又变得一无是处。总结东亚发展模式的成功之处和存在的问题,有助于包括我国在内的东亚国家实现经济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2.
基于1996—2017年吉林省天保工程区和非天保工程区林业三次产业产值数据,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对两个区域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区域内具有竞争力和区域优势的产业。研究结果表明:天保工程实施以来,吉林省天保区林业第三产业逐步取代第二产业成为支柱产业,但林业产业经济总量较低,产值增速缓慢,对吉林省林业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明显,第一、二产业竞争力和区域优势偏弱;非天保区仍以林业第二产业为主导产业,第一、二产业产值增速较快,对吉林省林业经济增长的贡献明显,其产业竞争力和区域优势突出。因此,吉林省天保区应创新林业第三产业的发展模式,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多元化途径;非天保区在保持林业第二产业发展势头的同时,应注重经济质量的增长。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无论是东亚还是拉美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都把保持经济的高速增长作为主要目标。但经济的高速增长并不会自动消除贫困现象,更不会自动达到社会的公正和协调发展,甚至会使收入分配有恶化的趋势。但是,东亚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却实现了经济增长与公平的并存,本文主要分析其中起到重要作用的因素。  相似文献   

4.
发展中国家根据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专业化生产并出口具有比较优势的矿产资源并未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和福利增长 ,说明静态比较优势理论还存在不足。经过对其进行修正 ,构建了动态比较优势模型 ,分析了自由贸易条件下的贸易福利 ,得出了自由贸易导致福利减少的充要条件。最后从动态比较优势理论的角度对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中国能否走通“东亚道路”,首先要研究“东亚模式”的特点。“东亚模式”的要点是:东亚几小龙的腾飞都是在殖民地基础上进行:以传统当作实现现代化起飞的现实起点;以市场机制下的经济自由作为立国之本:现代官僚制国家在合理性的基础上对民间企业进行有效的辅助与疏导;政府谋求一种集中的政治权威;在经济自由化的起点和政治自由化的终点之间有基本制度和保障;“东亚模式”只是一种过渡模式。  相似文献   

6.
贫困是困扰我国西藏农牧地区发展的一个长久以来的问题,虽然多年来我国西藏地区的扶贫工作已经取得了很大成效,但是目前贫困人口率仍远远高于国家平均数。西藏农牧区是我国贫困面积最大的区域,且各地区之间发展状况相差较大,也给扶贫工作带来了许多难度。从发展经济学角度分析,经济增长与脱贫工作息息相关,经济增长对于脱贫工作的带动不仅仅在于增长速率,还在于经济发展过程中各项要素的组合利用状况,后者需要立足于当地的社会结构与区域特色,选择适合当地的产业发展模式与经济增长方式。因此,国家提出精准扶贫的概念,要求西藏农牧区根据县域特点因地制宜制定对策。在农业优势区,适宜集中农业化优势发展相关产业,并以工带农,推动农业的产业化发展;在畜牧业集中区,要积极发挥牧民的生产积极性,将牧民生产、企业带动及科技支撑结合起来,建立产、学、研、销一体化的畜牧业产业化模式;在特色资源区域,可以大力发展特色资源生产基地,建立全面有效的特色经济区域管理机制;在交通沿线区域与边境县,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更好地发挥地理优势。  相似文献   

7.
中国自然资源优势观的重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然资源比较优势观是引发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处于“西部经济增长动力不足和因西部经济发展过缓而使东部产业升级速度放缓”的“两难境地”的主要原因。因而要破除传统自然资源比较优势观,以新经济增长理论为基础构建自然资源竞争优势观。构建自然资源优势观的过程表现在三个方面:①自然资源价值观在人们思维中逐渐形成;②自然资源增值观的形成;③资源要素的经济系统观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方向与政策课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东亚经济合作的特征 东亚经济合作的发展集中表现在区域内相互贸易和直接投资的增长以及区域内生产的国际化。东亚区域内的直接投资深化了产业内及企业内的国际分工,促进了区域内贸易的发展,从而在区域内形成经济增长的循环机制。1980年代至1990年代中期东亚地区经济的飞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这种紧密的区域经济合作。  相似文献   

9.
东亚经济合作的特征 东亚经济合作的发展集中表现在区域内相互贸易和直接投资的增长以及区域内生产的国际化。东亚区域内的直接投资深化了产业内及企业内的国际分工,促进了区域内贸易的发展,从而在区域内形成经济增长的循环机制。l980年代至1990年代中期东亚地区经济的飞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这种紧密的区域经济合作。  相似文献   

10.
樊俊花  张洁 《山西农经》2022,(23):170-172
近几年,农业实现产业化、现代化已成必然趋势,也是当前比较先进的农业经营模式,在农村经济增长、农民增收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区块链技术出现以后,大幅度推动了农业产业化发展,也带来了极大的挑战。融资难是当前农业供应链发展中面临的关键性问题,如何将供应链中上下游企业优势发展和增强农业融资内源动力值得深思。文章在对区块链技术及优势进行分析的基础之上,探讨区块链技术在农业供应链融资方面的促进作用,提出了区块链技术促进农业供应链融资与价值共创机理的建议,仅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1.
本文考察在市场机制和政府财政支出共同作用下,资本技术构成变动及其驱动效应分解对贫困县与非贫困县、省界贫困县与非省界贫困县经济增长的不同影响。研究发现,第一,资本技术构成的质量型产出增长效应在非贫困县、贫困县全样本以及省界贫困县中都是显著的,产出抑制效应则在非贫困县和省界贫困县中都显著存在。第二,非省界贫困县既没有非贫困县所具备的市场机制优势也没有省界贫困县扶贫政策方面的政策红利优势,其资本技术构成无法体现出质量型产出增长效应,主要表现出水平型产出增长效应。第三,省界贫困县的政府财政支出不仅会通过挤出效应抑制该地区经济增长,而且会通过与资本技术构成水平型增长效应的交叉作用为“僻壤”省界贫困县注入增长动力。非省界贫困县政府财政支出则可以显著推动该地区经济增长,又会因其与资本技术构成之间的交互作用而产生的产出抑制效应阻碍该地区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2.
“东亚模式”的基本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炼  施祖留 《水利经济》2005,23(6):39-42
“东亚模式”不同于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发展模式,也不同于制度模式,而是为了与通常所说的拉美模式、欧美模式相比较,对一组互相邻近的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共性的抽象。它强调东亚各国(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共性,但不否认东亚各国(地区)各具特色的经济发展模式,并以动态发展的眼光看待“东亚模式”。“东亚模式”是一种根据客观现实。不断加以调整、变革的模式,它在经济、文化、管理方面都具有明显的特征,加强对“东亚模式”新现象和新问题的研究,借鉴东亚各国的先进经验,可以促进了解和交流。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乌兰察布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经济效益进行定量和定性的分析研究,为该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农业产业经济发展提供有益借鉴。[方法]文章运用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测算农业产业的比较优势,构建产值增长贡献率模型分析农业结构调整对农业经济的影响,并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关系进行回归分析。[结果]乌兰察布市农业产业的显著综合比较优势主要集中在集宁区、卓资县、四子王旗、察哈尔右翼前旗,并且多数农业产业的规模比较优势相较于产量比较优势更为突出;通过预测模型看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对农业经济增长呈负向贡献率;从回归分析得出,小麦、玉米、莜麦、豆类、马铃薯、油料作物、蔬菜瓜果产值每增加1%会分别为乌兰察布市农业总产值带来0.020%、0.057%、0.015%、0.018%、0.223%、0.847%、0.468%的经济增量。[结论]玉米、油料作物、蔬菜瓜果和马铃薯对农业产业总值推动力较强,小麦、豆类和莜麦对农业产业总值的推动力相对较弱;乌兰察布市农业结构调整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不太显著。  相似文献   

14.
(一 )互补型的合作模式 依据地方经济的各自优势与劣势,互相补充,相得益彰,形成发达地区与中西部地区在资金、技术、原材料、吸引各种专门人才和吸收利用外资等方面的经济合作,发达地区借助其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等方面的优势,与西部省区在资源开发利用、生态环境保护、旅游资源开发等方面的优势和商机相结合,形成强弱联合的互补型合作模式,带动西部省区的经济发展,优化地区产业结构,繁荣市场,增加就业,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   (二 )聚拢型的合作模式 西部中心省区依据已具有的较好经济技术基础、科技实力和人才优势,将周…  相似文献   

15.
县域森林资源丰富度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基于2002~2014年森林资源丰富县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县域森林资源丰富度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内在联系,对"资源诅咒"假说进行了验证,并探讨其传导机制。实证分析表明:在县域层面,森林资源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负向作用,森林资源丰富县并未因森林资源的比较优势而获得更快的经济增长,其发挥的生态效益也没有助推当地经济增长,说明森林资源丰富县存在"资源诅咒"现象,通过进一步研究发现,"荷兰病"效应是"资源诅咒"的一个传导机制。  相似文献   

16.
国际     
<正>联合国:中国经济今明两年将保持适度增长。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更新了其2017/2018年《世界经济形势展望》报告。报告显示,2017年世界经济增长率将为2.7%,2018年将为2.9%;东亚和南亚依然是世界经济增长最富活力的地区,其中中国经济在2017/2018两年将保持适度增长势头。报告指出,很多发达经济体及转型经济体引领全球经济复苏;经济增长在全球呈现不均衡态势,一些最不发达地区的发展前景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7.
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始于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式,其增长模式侧重于从资本方面分析经济增长的因素,也称为经济增长的资本决定论。此后有索洛、丹尼森的经济增长的技术决定论,舒尔茨的人力资本决定论,以及本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形成的强调专业化的人力贸本和新知识的新增长理论。舒尔茨的 “改造传统农业”对农业增长进行了专门的研究。林毅夫的“中国的农村改革与农业增长”试图评价某项改革对增长产生的影响。陈吉元、韩俊等的“人口大国的农业增长”,以增加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农民的收入为主线,对中国农业未来前景和发展迫路进…  相似文献   

18.
D·帕金斯先生是一位资深的中国问题专家,写过有关中国问题的许多著述。《中国:亚洲的下一个经济巨人吗?》是他最近推出的一部力作。该书对中国的经济发展作了较详尽和系统的描述及评价,许多观点对我国的改革及发展颇有启发。 全书包括《东亚的发展经验》和《中国是否会走东亚发展的路?》两篇相互联系的论文。它的思维主线是:东亚(日本、南朝鲜、香港、台湾、新加坡)在50年代至80年代期间,经济获得高速的增长,它们这种高速增长是否具有发展中的共性?而中国作为东亚中的一员,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经济起  相似文献   

19.
亚洲地区新兴工业化经济群体、东盟和中国这些东亚地区的国家与地区均持续取得了高速经济增长,同时相互扩大了贸易与投资,从而逐步形成地区性经济圈。东亚地区金融危机后经济逐渐呈现恢复势头;此外,东盟、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亚欧首脑会议等组织也在努力进行区域内、区域外的经济合作。本文从东亚经济发展现状探讨东亚经济圈未来发展中中国应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相似文献   

20.
比较优势是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中国农村区域辽阔,由于多种原因,各地都有自己的比较优势。改革开放以来,各地涌现了一大批利用自己的比较优势,扬长避短,从优势上突破,促使经济起飞的典型。这些典型有力的支持着农村区域经济的迅速增长,推动着农村区域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