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国失地农民利益补偿机制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征占土地搞开发建设为标志的大中城市扩展使大量的农民失去了维持生存的土地,虽然我国建立了相应的土地补偿机制,但目前这一机制还缺乏合理性和说服力,尽快建构并完善合理的征地补偿利益分享机制,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和保护失地农民利益的法律体系等失地农民利益补偿机制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城市化快速推进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土地,以及附着于土地之上的一系列利益.虽然我国已建立了相应的利益补偿机制,但现行的机制仍面临着诸多困境,这不仅制约了农民合法利益的获得,更阻碍了城市化的健康发展.要均衡城市化与失地农民利益_二者之间的关系,唯有尽快突破现行机制中的种种困境,构建适应城市化发展的城乡一体式的失地农民利益补偿新机制.  相似文献   

3.
完善失地农民补偿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正确途径是要重新建立新型的征地补偿办法,提高征地补偿标准,尤其是对农民直接补偿的标准.让失地农民有足够的资金去参加社会保险、接受技能培训。除此之外,还应该改革当前单一的货币化补偿办法,积极建立促进失地农民就业、创业的机制,尽快实现城乡社会保障的统筹发展,真正从根源上解决好失地农民问题。  相似文献   

4.
新征地补偿标准与征地补偿多元化模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现行征地补偿标准存在补偿标准低和模式单一等缺陷,国土资源部即将出台的新征地补偿标准也仅是在补偿倍数上进行调整,并没有进行质的改变.通过分析目前国内征地补偿研究现状,针对即将出台的新征地补偿标准,提出了包括建立征地补偿专用基金、公益性与经营性征地对农民进行同等补偿、重新确定征地补偿费的构成及量化等内容的征地补偿多元化模型.  相似文献   

5.
征地过程中失地农民心理特点探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针对目前征地过程中大量失地农民的现状,以重庆市的失地农民为例,他们存在着五种心理特点:趋避冲突、不满情绪、感染与从众心理、侥幸心理。剖析其成因,政府应增强征地透明度、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失地农民再就业机制、加强失地农民的素质教育等,切实解决好失地农民的就业、生活问题,搞好征地工作,保证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顺利推进。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农村土地转化为非农业用地,失地农民数量急速增加,引发大量的冲突和社会矛盾.而导致各种冲突和矛盾的深层次原因在予公共利益被泛化,征地补偿机制极不合理.要保障失地农民的权益,必须清晰地确认公共利益的范围,完善我国的征地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7.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以及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经济快速发展,城郊或农村土地被大量征用,出现了失地农民这个新的社会群体。有资料显示,基本上每征一亩地,就伴随着1.5个农民失地。随着改革的深入,从城市化初期的就业安置转化为现行的货币安置补偿,失地、失业问题油然而生,失地农民成为城市化浪潮中的新弱势群体,积聚了诸多社会不稳定因素。这个问题若得不到及时有效解决,势必影响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8.
明晰农地产权 改革征地补偿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我国现行征地补偿机制存在补偿范围小、标准低等缺陷。其根本原因,在于征地补偿缺乏明晰的产权基础和客观的产权价值依据。因此,明晰农地产权,改革征地补偿势在必行。笔者认为,通过对农地产权的登记确认,对产权损失的客观评估以及几项保障措施的实施,可有效维护失地农民集体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9.
[目的]深入探究城郊失地农民征地补偿满意度和冲突意愿,以期完善征地补偿制度,并为相关决策部门提供借鉴。[方法]以济南城郊400名失地农民为样本,以暴力反抗、信访行为和网络申诉为因变量,以补偿方式、补偿标准和补偿分配公平性的满意度为自变量,以年龄、性别、受教育年限、失地年限、社会资源、家庭纯收入、家庭资产和土地补偿金额为控制变量,文章采用分层回归分析探究征地补偿满意度各维度对冲突意愿的不同影响。[结果]实证分析表明补偿分配公平性对暴力反抗、信访行为和网络申诉均有极为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但补偿方式仅负向预测暴力反抗,补偿标准仅负向预测信访行为,据此我们认为补偿分配公平性才是暴力冲突的关键变量。[结论]在城郊征地过程中,应切实保障征地补偿分配公平性,提高补偿标准,扩大补偿范围,且对失地年限较长的城郊失地农民提高其土地增值收益占比。  相似文献   

10.
征地完全补偿制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征地补偿制度的内容构建与运行绩效,影响着耕地保护、失地农民权益维护、城乡统一土地市场建设等一系列问题.现阶段,我国实行征地完全补偿的时机已经成熟.本文从经济、社会和法律三个方面探讨了征地完全补偿的内涵,实行征地完全补偿制度的意义,征地完全补偿制度实施的社会背景、经济基础和法律条件,研究了完全补偿的范围和标准,探索了征地完全补偿的特往.  相似文献   

11.
城镇化进程中的征地行为,使越来越多的失地农民收入锐减,就业不稳定,缺乏基本生活保障,陷入贫困的境地。本文试图从中国农民权利贫困的角度来探讨征地补偿制度中存在问题及导致失地农民贫困的根源,以期为失地农民摆脱贫困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2.
乡村振兴战略提出要坚持城乡融合发展,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在城市扩张过程中通常会出现征地拆迁现象,由此产生失地农民。本文基于对皖东乡村的实地调查,提炼出现阶段失地农民安置补偿的实践样态,尝试以农民的视角去重新解读新时期失地农民的安置选择逻辑。笔者尝试从“主体嵌入”视角出发,通过分析失地农民在安置地选择上的关系嵌入、安置方式选择上的制度嵌入和生计选择上的资本嵌入三大维度,提出构建失地农民安置补偿过程中的全生命周期的沟通机制、社会保障一体化和利益共享机制,进而促进失地农民安置补偿机制转型。  相似文献   

13.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权益流失严重,必须创新农村土地产权和土地征用制度,调整土地产权关系,明确征地补偿目的,范围和标准,完善补偿费分配机制,建立城乡统筹的失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多元化的失地农民医疗保障,最低生活保障及就业培训服务保障制度;还要推广“议行分离”的村级社区自治制度,并进行失地农民社会援助.  相似文献   

14.
我国征地补偿制度问题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信访视角对我国现行征地补偿制度进行了分析,认为(1)现行征地补偿制度设计不科学。征地补偿对象——农民集体与承包经营权人两者在征地中利益交织(征地补偿费分配比例不明)、征地补偿方式与被征土地在功能上不具有替代性、补偿标准难以遵循等价原则;(2)现行征地补偿制度所要求的同地同价原则在实际征地补偿方案审批过程中难以得到有效贯彻;(3)现行征地补偿标准调整迟滞,实施同一标准跨时太长,与社会环境脱节,演化成了一种特殊的限价措施。  相似文献   

15.
征地补偿制度问题及失地农民的权益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丽 《农业经济》2007,(6):31-33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产生了大量失地农民.由于目前征地补偿制度中存在着诸多问题,致使失地农民的权益严重流失,成为构建和谐社会面临的突出问题。本文就征地补偿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失地农民的权益保障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6.
完善我国征地补偿安置机制的对策和建议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完善征地补偿安置机制是确保被征土地所有者权益、解决目前在征地问题上的矛盾和问题的需要,是市场经济的要求,也是构建乖口谐社会的要求。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七个方面着手,完善我国征地补偿安置机制。  相似文献   

17.
征地补偿的困境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各地在解决“三农”问题中暴露出来的失地农民陷入困境问题,与其未能获得相应的土地补偿资金有很大关系。其中,现行土地补偿标准偏低是一个重要原因。土地补偿标准与市场收益脱节成为征地失控的动力现行土地征用补偿标准是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于199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村集体土地大量被征用,土地被征用后,大量的失地农民生活艰难,缺乏基本的最低生活保障,失地农民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社会发展中极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从征地补偿的历史沿革及其特点出发,并对征地补偿的现状及弊端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立市场调节征地补偿标准的必要性、合理性及设计思路,为土地征用制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村集体土地大量被征用,土地被征用后,大量的失地农民生活艰难.缺乏基本的最低生活保障,失地农民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社会发展中极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本文从征地补偿的历史沿革及其特点出发。并对征地补偿的现状及弊端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立由市场决定的失地农民补偿标准的必要性、合理性及设计思路,为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失地农民合理利益完全补偿问题探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失地农民的补偿问题是关系到农民利益及社会安定的重大问题。本文分析了现行失地农民补偿政策存在的问题,陈述了实行完全补偿的依据,并对完全补偿的范围、补偿期限及补偿价格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