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农保实施过程中的难题及破解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农保制度已经在全国进行试点,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进一步加大试点的范围,这对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推进以民生建设为重点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对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在试点中出现了很多的新问题,如财政分担机制不合理、参保和个人账户积累过低和新农保和城镇养老保险的无法对接等。为使新农保制度能够快速有效推进,并真正建立农村养老保障的长效机制,应该采取相应的对策对这些问题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2.
新农保经办服务与管理能力的提高,是顺利落实新农保政策的重要保障。辽宁省建昌县的问卷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农村居民对新农保制度设计和实施过程的满意度总体较低,通过对农村居民关于新农保经办服务满意度的调查分析表明,基层经办服务平台建设薄弱,新农保信息系统建设滞后,农村信用联社经办服务能力不足等问题十分突出。为了解决新农保在制度设计上的缺陷,避免政策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建议通过完善新农保服务平台建设,拓展信息系统的保障功能,加强政府的财政支持力度等方面改进新农保末端经办服务与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3.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协调城乡经济发展、切实解决农村居民老有所养问题的重大举措.我国新农保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但在新农保制度实施过程中,也暴露出了缺乏法律法规保障、个人缴费易出现逆向选择、基础养老金替代率低等问题.本文从我国新农保制度可持续发展的角度,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解决农村居民养老问题的一种制度创新和有益探索,对于促进社会公平,统筹城乡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农民作为新农保的需求主体,其参保行为对于整个制度的运行和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从制度需求层面出发,根据2012年江浙地区新农保试点实地调查数据,使用ordered probit模型,对农民参加新农保的缴费档次选择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农民更倾向于选择较低缴费档次,制度信任、政策认知对农民的缴费档次选择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年龄则呈现"U"型线性作用关系。基于此,文中提出完善新农保的制度设计、提高政府补贴力度等政策建议,以推进城乡养老服务均等化进程。  相似文献   

5.
本刊讯记者从近日召开的陕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上获悉,2011年,陕西省将加快推进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继续扩大新农保试点覆盖面,把试点县范围扩大到70个。  相似文献   

6.
<正>马年春节后的首个工作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已基本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的基础上,依法将这两项制度合并实施,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统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使全体人民公平地享有基本养老保障,推动城乡体国民待遇均等化。此项决定事意义深远,可谓中国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向前迈出了可喜步,也是中央新春送给中国农民的份满载希望的礼包。据统计,截至2013年末,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突破2亿,城居保和新农保合并后将使亿多的老年人受惠,这其中90%以上都是新农保。而且,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问  相似文献   

7.
张郁杨  陈东 《农业技术经济》1985,(收录汇总):82-99
本文从机会不平等这一创新性视角出发,基于2011年、2013年、2015年和2018年四期CHARLS基线调查微观数据,采用PSM-DID模型探讨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的实施对城乡之间老年健康公平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城乡之间存在明显的健康机会不平等,2011—2018年机会不平等程度有所下降,且老年群体较之中年群体降幅更大;新农保政策显著缓解了城乡户籍造成的老年健康机会不平等,这一结论在更换匹配方法、调整研究样本、安慰剂检验等一系列检验后依然稳健;新农保政策的缓解效应存在明显的群体异质性,中等收入、得到更多家庭养老支持和健康状况更差的老人受益更多;新农保的政策效果在短期内随着养老金领取时间的增加而增强,但从更长时间维度看政策持续性尚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8.
根据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国务院决定,从2009年起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以下简称新农保)试点.到2011年底,全国试点地区参加新农保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人数达到3.3亿人,8759万人按月领取养老金.尤其是一些发达地区新农保的参保率更是高达99%,但是新农保制度在实施的过程中也存在着很大的问题,本文主要从我国发达地区的农保实施情况来透视新农保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9.
我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政策的实行,对于确保老年农民的基本生活,统筹城乡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差别,深化和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具有重大意义.本文结合辽宁省新农保试点的实际,对新农保政策执行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调查(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2008年和2012年浙江省数据,探讨中国政府实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新农保")后,农村居民是否因加入"新农保"而改变其消费行为。实证结果表明,"新农保"政策实施前未享有养老保险的农村居民在投保"新农保"后,显著增加了非耐用消费品支出和必须品支出。"新农保"政策促进了浙江省农村居民的消费,这对现阶段亟需扩大内需的中国经济具有非常重要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11.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从试点到全面推开,覆盖面广、涉及部门多、影响深远,对制度的经办服务体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通过四省市六个新农保试点县市的案例和农户问卷调查,比较分析不同区域特征的新农保试点地区服务提供情况,同时分析不同类别群体对新农保服务的体验情况及参保意愿,本研究在弄清我国新型农村养老社会保险的服务提供能力现状与问题的基础上,研究新农保服务体系建设的方案与政策,试图得出我国新农保服务提供能力的基本判断,并提出进一步加强能力建设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分析了俗称"老农保"的农村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阐述了"新农保"实施的迫切性、具体步骤及应注意的问题:政策落实到位;财政资金到位及管理队伍的建设。  相似文献   

13.
老龄化已经是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如何做到老有所养是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目标。随着农村社会养老形势的改变和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变革,改革完善新农保制度,促进农村社会养老可持续发展变得愈加重要。目前,我国新农保在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政策实施效果的有效发挥。本文以该制度的发展变迁为切入点,分析新农保制度的社会效应,并探讨该制度实施存在的困境和风险,并且依据当前我国农村社会发展现实,提出推动新农保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为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发展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利用2011年和2013年的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本文用倍差法估计了村庄实施新农保对农户农地流转的影响。本文首先考察了新农保对农户租入和租出土地的概率的影响,发现这一效应并不显著。对农地租赁价格的考察发现,新农保虽然并没有显著地影响农户租入和租出土地的实际价格,但显著地降低了农户租出土地的意愿租金。以上结论说明,新农保政策的实施从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农户对土地的依赖,可以预期,未来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与完善将进一步促进农地流转市场的发育。  相似文献   

15.
2009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标志着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进入新时期。新农保的出台也引发了学界的热烈讨论。把这一时期出现的对新农保的研究文献作为综述重点,分别对旧农保的弊端、新农保与旧农保的比较、新农保思路进行讨论并加以评述。  相似文献   

16.
家庭"捆绑"是新农保制度中最具代表性的激励机制之一,而这一机制的"松绑"是否改变了农户的参保预期、促进其参保行为的稳定性与连续性,是决定新农保制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对此,本文选取2015年CHARLS调查数据,运用Probit模型考察新农保家庭"捆绑"机制"松绑"对农户参保行为的激励效果。研究发现:(1)实施"松绑"政策对农户参保行为具有显著的逆向激励作用;(2)无论"松绑"与否,社交活动能改善农户对新农保制度各参数内涵的理解、有效缓解信息不完备问题,对农户参保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激励;(3)在不同收入群体中,农户参保的概率均随新农保制度实施时间的推移而下降,并且对于高收入群体而言这一时间效应更加显著。研究结论为社会养老保险激励机制的优化设计提供了经验证据,对促进农户连续参保、真正实现新农保广覆盖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筹资机制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国2009年底推出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在参保方式上具有半强制半诱导性,在资金来源上中央和地方政府责任更明确,在缴费方式上按年缴费多档位可选择,在筹资模式上采用统账结合的部分积累制,但存在集体补助资金缺位、地方财政资金到位状况缺乏监督、年轻农民参保比例低、筹资水平较难提供基本养老保障等问题,应当设立动态可调的新农保养老金替代率基准,采用缴费基数属地化的比例制缴费方式,提高新农保基金统筹层次,防范个人账户空账风险,理顺新农保与城乡多种养老保险制度的衔接机制.  相似文献   

18.
2月底,国务院印发《关于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到“十二五”末,在全国基本实现新农保和城居保制度合并实施,并与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相衔接,2020年前,全面建成公平、统一、规范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城乡并轨后,农民会有怎样的受益?养老金会增加吗?  相似文献   

19.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成效是决策层和学界颇为重视,并持续关注的问题。本文从理论机制与实证研究两个角度系统梳理关于新农保政策效果评估的主要文献,并对既往文献出现分歧的可能原因进行讨论。研究发现,新农保不仅对农村家庭的收入、贫困、消费、储蓄等经济福利产生影响,还将对农村居民的劳动供给、健康状况与主观福利产生作用。此外,新农保还在养老模式、性别偏好、儿童照料与健康,以及居民政治信任等方面发挥着溢出效应。既往文献在不同研究主题上存在不同程度的结果分歧,可能的原因包括研究时期、研究对象与内容、研究数据与方法等方面的差异。最后,新农保与农民增收渠道、农村人力资本积累、城乡差距的关系,以及新时期的政策优化设计等问题仍有待进一步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20.
"老有所养"是亿万中国农民梦寐以求的。自2009年12月开始,中央政府以财政补贴的方式支持全国320个县进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以下简称新农保)试点,试点面约占全国11%的县(市)。2010年,新农保的覆盖面又扩展到全国23%的县(市)。此外,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等发达省(市)都已在全域实施了新农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