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城市旅游的兴起带动了城市旅游形象方面的研究,城市植物景观是城市旅游形象的重要载体,独具特色的植物景观对于塑造城市旅游形象与提升城市知名度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实施基于旅游功能的树种规划是营造和凸显城市旅游形象的有效途径,依据旅游"城市化"与城市休闲对树种规划的更高标准要求,提出具体的措施与建议,为传统基于生态功能的城市树种规划提供了有益的补充。  相似文献   

2.
怀旧文化与城市旅游吸引力提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意义上的怀旧就是人们对过去的一种怀有情感的记忆,怀旧文化越来越表现为社会的普遍现象。城市怀旧文化旅游开发可以满足人们对于城市怀旧旅游的需求,从而提升城市的旅游吸引力。本文结合城市旅游吸引力系统分析,提出通过怀旧文化提升城市旅游吸引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按照城市旅游资源对城市旅游发展规划的影响,对昆明市旅游资源在旅游资源的特性、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旅游资源的吸引范围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对旅游资源现状、资源对城市发展规划的影响以及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具体归纳,并提出发挥城市理念、听取民众意见、完善旅游发展规划、重新改造一批景点以及培养资源开发和规划人才等建议,以促进昆明旅游业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4.
经济的发展使旅游成为一种大众化行为,旅游业发展的强大带动作用对提高城市竞争力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很多城市纷纷走上了发展旅游业的“强市之路”.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城市旅游发展需要寻求更有效地沟通方式,实现城市旅游目的地与客源市场之间的信息流通,以全新的视角推介、宣传和营销城市旅游产品,注重城市旅游营销的延续性和创...  相似文献   

5.
旅游开放空间是城市旅游的重要载体,对提高城市旅游的整体吸引力具有重要作用,其包括旅游绿色开放空间、旅游蓝色开放空间、旅游灰色开放空间;分析了开封市旅游开放空间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运用生态学、旅游学等众多学科的原理和方法探讨了开封市上述各开放空间的构建.  相似文献   

6.
在城市旅游这一新兴的旅游活动模式中,城市本身成为旅游目的地,拥有多种旅游资源,具有旅游吸引力。而城市中的建筑景观则是构成旅游吸引力的要素之一,会对城市旅游产生影响。本文以广州为例,分析新旧建筑景观并存对城市旅游的影响,探讨新旧建筑景观和谐共存进而发展城市旅游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白西 《山西农经》2022,(10):51-53
旅游城市的发展,带动了城市周边农村地区的乡村旅游产业、农副产品销售等农业经济相关项目的发展,与乡村旅游相关的农业产业和农业项目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但鉴于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薄弱,各种生产要素缺乏,且当地政府未能对农业经济各项目进行规范指导和统筹规划,导致旅游城市周边农业经济发展出现了一些问题。文章阐述了旅游城市周边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创新,分析了旅游城市周边农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旅游城市周边农业经济发展的具体对策。从规模化经营,科学引导、增加各种生产要素投入及注重农业相关品牌打造等多个方面,加速我国乡村振兴事业的总体步伐,以期为相关人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近几十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大量游客集中涌向热门旅游目的地,使得这些地方出现了潜在的过度旅游问题。在重新界定“过度旅游”概念的基础上,本文从旅游资源状况、经济状况、社会状况三个方面构建了过度旅游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综合评价法对2003、2008、2013和2018等年份我国22个典型旅游城市的过度旅游程度进行评价,结果发现,(1)我国22个典型旅游城市过度旅游程度整体上加大,其中北京、上海、重庆、成都、武汉、张家界、三亚、丽江等城市表现显著;(2)从城市等级来看,常年处于过度旅游的城市主要为直辖市和副省级城市(省会城市),其中,过度旅游程度最高的城市为北京;(3)从旅游城市分类来看,张家界、黄山、重庆等自然山水名城过度旅游程度加重较为显著,其次为成都、三亚等休闲娱乐城市。  相似文献   

9.
聊城市城市旅游形象的再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旅游形象设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从聊城市的历史沿革和旅游资源赋存两方面对聊城市文脉进行分析,概述了聊城市城市旅游理念形象的发展历程及存在问题,在此基础上进行聊城市城市理念形象的设计;聊城市城市旅游视觉形象的设计从宏观、中观、微观3个层次展开;从政府、旅游企业、社会居民和旅游院校4个方面时聊城市城市旅游行为形象进行设计。  相似文献   

10.
以江西省吉安市创建国家级森林城市为背景,分析了森林城市建设中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实现"国家森林城市"建设目标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城市绿地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城市景观、旅游资源、生态文化等结合不够紧密,城市绿地系统的综合功能及其对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的作用与贡献尚未得到充分体现;城市绿地系统在生物多样性、景观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的维护上考虑不足。因为在国家森林城市建设中,需要着力解决这些问题,才能提高城市森林资源质量和优化城市森林资源结构,因此针对国家森林城市建设的背景,提出了建设森林旅游示范目的地、"森林人家"示范点,完善森林旅游示范设施,加快推进森林旅游服务体系工程等发展森林旅游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通过研究美国城市旅游发展、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旅游服务、娱乐购物业等方面的一些成功经验与做法,针对四川旅游业发展实际,提出了完善旅游产业结构,发挥旅游的教育和文化传播功能,打造都市旅游品牌,形成促销合力等。为四川发展城市旅游提供借鉴的理念和管理经验,对四川发展旅游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刘玉 《山西农经》2021,(4):96-97
近年来,在互联网的带动下,各种线上行业不断壮大。旅游网络营销作为热门营销方式之一,对城市旅游发展有重要影响。城市旅游网络营销是向旅游用户宣传有关城市旅游的信息和服务,并在了解用户需求的基础上,制订适合旅游人群的旅游网络运营活动。针对新冠肺炎疫情下的青岛城市旅游网络营销现状,结合国家政策提出网络营销策略,为青岛旅游业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3.
宁夏地级城市旅游竞争力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宁夏回族自治区5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从现实旅游竞争力和潜在旅游竞争力2个方面,旅游业发展水平、自然生态环境、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发展条件4个大类29个具体指标构建了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加权计算并分析了各城市的旅游竞争力。结果表明:银川市旅游竞争力最强,其余城市相对较弱;城市旅游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发展水平是决定城市旅游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4.
论述了城市旅游的有关概念,对城市的空间符号、城市RBD和环境旅游憩带等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15.
东北四城市旅游竞争力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定量的方法在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方面的应用,用层次分析法(AHP)构建了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的指标体系,并介绍了指标量化与处理以及综合评价值确定的方法,对哈尔滨、长春、沈阳和大连的旅游竞争力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6.
通过进行省域主要城市旅游竞争力的综合评价能挖掘省域内主要城市旅游发展的潜力,整合优势资源,从而推动省域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以江苏省为例,选取30个指标,构建包括旅游业绩竞争力、旅游资源保障力、社会经济运行力、基础设施支撑力和生态环境支持力等五个方面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熵值法对江苏省13个主要城市的旅游竞争力进行测度。结果表明,江苏省城市旅游竞争力主要表现在社会经济运行力、生态环境支持力和旅游资源保障力三个方面;在旅游竞争力各个方面和综合测度中,苏州均处于第一位,其他城市排名基本上遵循苏南、苏中、苏北城市的排列顺序。  相似文献   

17.
旅游形象对城市发展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对旅游欠发达的城市更是如此。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获取基础数据,采用模糊综合法从游客的视角评价兰州城市旅游形象的游客感知水平。评价主要从自然景观、人文特色、旅游设施及服务和社会环境四个方面进行。结果表明:兰州市旅游总体形象综合评价得分为3.153,根据最大隶属原则,兰州市旅游总体形象的评价语义为“一般”。其中,游客对于人文特色的认可度较高,对社会环境的认可度偏低,自然景观、人文特色、旅游设施及服务和社会环境的评价语义均为“一般”。另外,人文特色的表现水平高于平均水平,自然景观、旅游设施及服务和社会环境的表现水平低于平均水平,因此,兰州市应重点加强自然景观、旅游设施及服务和社会环境的建设力度。  相似文献   

18.
生态适宜度评价思想已得到了世界各国的基本认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是目前我国旅游业的最高荣誉品牌,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载体,也是一个复杂的人工生态系统.借鉴前人的城市生态适宜度的测算指标体系,选取了旅游资源维、旅游市场维、城市社会维等5大维度35项可持续指标,利用2001-2007年相关教据,对甘肃省六大地级优秀旅游城市的生态适宜度进行了测评.通过各城市生态适宜度综合分析,指出各优秀旅游城市发展的优劣势及时空差异规律.  相似文献   

19.
沈阳城市旅游的SWOT分析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阳有丰富的城市旅游资源,但目前沈阳城市旅游优势与劣势并存,面临着重要机遇和严峻的挑战,搞好沈阳城市旅游开发建设将进一步促进沈阳经济的发展并加快城市建设的步伐。  相似文献   

20.
近几十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大量游客集中涌向热门旅游目的地,使得这些地方出现了潜在的过度旅游问题.在重新界定"过度旅游"概念的基础上,本文从旅游资源状况、经济状况、社会状况三个方面构建了过度旅游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综合评价法对2003、2008、2013和2018等年份我国22个典型旅游城市的过度旅游程度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