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九六四年11月4日国务院就调整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农业银行基层机构发出通知,规定除个别大集镇外的农村,两行应合设一个机构,受两行的双重领导,以农业银行为主。同年,根据中央调整市镇建制的指示,几年来,各地撤销了一批不符合条件的市。我国设置市建制的城市,从1921年的206个减少到168个。同年,我国国民经济管理体制开始进行第二次大的调整,到1965年结束。这次调整是把1958年下放的管理权限,又基本上收归中央,采取中央集中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2.
城镇化发展战略与城市体制创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推进城镇化要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遵循客观规律 ,循序渐进 ;要走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道路 ;有重点地发展小城镇 ;注意城镇化进程中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问题。城镇化的进程中 ,还要制定新的设市标准 ,增设新的建制市镇 ,进行城镇化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创新。  相似文献   

3.
李燕珠 《房地产导刊》2007,(12):120-121
甫踏上厦门,便喜欢上了这个城市。厦门有着悠久的历史,其行政建制始于宋朝,当时属泉州府同安县(绥德乡);近一千年来,厦门几易其名,宋朝称“嘉禾屿”,明初称“中左所”,不久又改称“厦门城”,明末清初则被郑  相似文献   

4.
“城中村”是指位于城市规划区范围内、仍然保持村级建制的区域。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描绘了统筹城乡发展的宏伟蓝图,统筹城乡发展,首先要规划好、统筹好“城中村”的发展。本就以南通市主城区——崇川区的“城中村”改造为例,对“城中村”改造的问题做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5.
<正> 一、“省情”指的是国家所属以“省”为单位的历史建制与行政区划范围内存在的各种情况。它隶属上位类的“国情”,统辖下位类的“市情”、“县情”、“区情”、“乡情”等等。与其平行则有其他省情、直辖市情、自治区区情、特别行政区区情。二、“省情”是空间概念,又是时间概念,是特定时空条件下一定社会形态基本状况及其特点的总和。它有相对稳定的一面,如由历史建制与行政区划所规定的自然条件等;它又有变化发展的一面,如一省范围内人类为了生存所进行的生产活动推动着社会向前发展等。  相似文献   

6.
2004年,深圳宝安、龙岗两区18个镇218个自然村的27万村民全部告别农民身份,行政村改制成为股份合作公司,村民转变为股民,实现了“从农村到城市”和“从农民到居民”的两个转变,使深圳成为中国第一个没有农村行政建制和农村社会体制的城市。  相似文献   

7.
评对两个环境、资源经济学问题的数学处理——商榷两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感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编辑部对当代环境问题的关注,仅在1996年上半年已发表了两篇有份量的环境经济学论文:“城市规模与城市污染——数量模型的分析”(孔爱国、郭秋杰,1996年第2期,第53-58页)以下简称“孔、郭”论文;和“90年代初我国生态破坏诱发的水旱灾害的损失计量”(张晓,1996年第5期,第56-64页),以下简称“张”文。文章力图对各自所论问题给予较为严谨而规范的数学处理,这在我国的这些领域中尚不  相似文献   

8.
“七五”期间我国城市分布与全国及各省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密切关联。这一期间,城市化度(以不含辖县的市区非农业人口计)由1985年的11.31%上升到1990年的13.51%;同期城市总数增长率为6.28%,是1953—1985年32年间城市总数增长率的2.8倍。“七五”期间,作为城市化推进形式的城市近域推进和广域推进均在迅速进行,城市总体的极化与分散倾向因此并存。一、1986—1990年城市分布 (一)总况。 1.1953-1990年的37年间,我国城市总数的年平均增长率为2.91%,其中增长最快的是>100万人口的特大城市,其次为20-50万人口的中等城市;增长最慢的是  相似文献   

9.
我国城市化和社会保障的状况我国城市化发展的背景和效果。首先,城市化是人类进入工业社会以后,社会的经济发展使经济关系、人口、生活方式等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过程。它包括互相关联和互相作用的三个方面:一是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产业结构由农业型经济转变为非农业型经济;二是人口向城市集中,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变,市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增大;三是社会生活向城市性状态转变,城市生活方式扩展到其他领域,人际间的血缘、亲缘关系削弱,业缘关系强化。这三个方面综合的空间形式是城市地域的扩大、市镇数目的增加和都会地区的出…  相似文献   

10.
认识改革开放后的我国城市 ,有必要树立城市“发育”观。城市“发育”观在本质上就是城市发展观。用“发育”一词在于强调我国城市正处在高速成长阶段 ,在于借长高、长重、长体能、长智慧的青少年做比喻 ,增加形象感 ,在于说明我国不少历史名城正在迎来老树发新芽的新时期。从“改造 80年代”说起  最近 ,北京媒体播报了“改造 80年代”的大幅报道 ,[1] 说的是拆除两座 80年代修建的大楼。一座是东直门 2 0层高的居民楼。另一座是崇文区的文化馆。这两座大楼分别建于 1 989年和 1 984年 ,使用期限只有 1 2年和 1 7年。人们常说 ,建筑高楼…  相似文献   

11.
瑞典是个君主立宪制的国家,中央和地方无领导和被领导关系。在瑞典,市镇是基本的层级,省是辅助性的层级,主要承担市镇无力承担的社区职能(主要是医疗)。市镇议会是独立的法人实体,是市镇的权力机关,每4年选举一次。市镇议会实行议行合一,由市镇议会任命一个主要的执行委员会,作为议会运作的最主要主持机构。市镇议会的席位数量由市镇议会确定,一般由31-101人组成。选举机构 选举机构是保证选举工作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进行的组织载  相似文献   

12.
<正> 最新发布的《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1-2002)》首次公布了城市发展能力评估结果。《报告》认为,城市发展实际上是“数量”与“质量”,“综合实力”与“发展潜力”等方面的共同体。  相似文献   

13.
法国:廉租房占总量20以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法国政府不久前公布的政令,该国所有市镇必须保证20%以上的住房是廉租房,否则将被处以高额罚款,以保证“穷人也能住上好房子”。目前,法国近1万个市镇中只有742个“富人区”未建廉租房,在一些移民聚居的市镇,廉租房通常占总住房数的30%以上。廉租房的建设资金由中央政府、大区政府、省政府、市镇政府和一些大企业或事业单位共同筹集,其中“政府资金”通常达70%。房屋建成后,则分别交由各省政府、市镇政府以及企事业单位“社会住房办公室”管理,其“配额”由中央政府统一确定。关于廉租房的分配,法国政府规定所有人均收入不超过一定标准…  相似文献   

14.
针对我国城市老龄化加剧和未富先老的现实问题,从养老金短缺、独居老人数量增大、机构养老供给不足几个方面,从老年人日常交往特点出发,对目前我国城市养老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同时,分析国外较为成熟的经验,提出了适合我国“以房养老”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5.
美国历史学家施坚雅提出“施坚雅模式”是从市场结构角度对中国集市和区域体系研究提出的一种新的分析模式。近代江南市镇分布最初多受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结构的影响,但随着市镇经济的不断繁荣。市场因素对市镇分布的影响越来越大。吴县地区的市镇经由点到面的发展,最终形成一个比较成熟的市镇网络体系,其分布在某些方面与施坚雅模式存在一定的吻合。  相似文献   

16.
一、出台“三联动”的背景 “三联动”(即落实社会保障、土地处置与户籍转性三者的整体联动),是为了解决历史形成的、因非农建设被使用土地的农民的社会保险落实问题,由市镇保工作协调推进联席会议办公室等六个部门在2003年12月提出的原则性方案。[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波士顿市位于查尔斯与米斯蒂克两河河口,东濒临马萨诸塞湾,是马萨诸塞州的首府,算得上美国东北部新英格兰地区最大的港口城市。它周围还有十多个市镇,如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的所在地剑桥市等,这些城镇的结合体被称为大波士顿区。波士顿市民不但以拥有世界第一流的高等学府而骄傲,而且为自己的城市被誉为世界上最大的“建筑博物馆”感到自豪。  相似文献   

18.
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事关我国能源资源安全、城镇化和“五位一体”建设布局,对“两个一百年”目标的顺利实现及民族复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及深远影响.当前,我国资源型城市数量众多,资源开发处于不同阶段,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较大,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不尽相同,因此,对资源型城市实行分类引导、差别发展的原则,以明确各类城市的发展方向和重点任务.这里,针对我国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生态重建与可持续发展,就土地利用方面提出以下七类28条差别化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19.
工商部门恢复建制30年来,企业合同信用建设经历了从合同管理的“硬约束”到社会信用“软环境”的变化,从而由成文的商业契约约束转为不成文的社会契约约束。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过程中,合同信用建设要在加强对“商业契约”规范引导的基础上,注重“社会契约”意识的培育,构建良好的“社会契约软环境”,促进社会信用水平提升,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和谐社会建设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20.
一、城市群体的形成及其功能所谓“城市群体”是由若干个中心城市在各自的基础设施和具有个性的经济结构方面,发挥特有的经济社会职能,而形成一个社会、经济、技术一体化的具有“亲和力”的有机网络。这个“群体”通过若干个经济实体的有机结合,实现集聚效益和扩散效应的统一,从而促成各中心城市功能配套与区域经济之间的产业关联性和行业互补性。社会劳动地域分工的出现,商品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城市。城,在古代汉语中指的是在一定地域上用作防卫域的围起来的墙垣;市,则是交易的场所。当一定数量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