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创意产业人才胜任力模型构建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扬 《经济师》2009,(12):203-204
创意产业人才对我国创意产业的发展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我国创意产业人才却长期存在缺口,因此探索创意产业人才胜任力模型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文章界定了创意产业人才的定义,并以动漫、广告业为例,根据相关文献总结出创意产业人才的素质要求,建立了动漫、广告创意人才的胜任力特征模型.以胜任力模型作为人才的能力和素质的鉴别标准以便为以后的研究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科技领军人物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同时对胜任力和胜任力模型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概述;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基于知识与技能、管理胜任力和个人特质三个维度的企业科技领军人物的胜任力模型,并以此胜任力模型为层次评价模型,构建了一个基于层次分析法(AHP)的验证模型,具体介绍了验证方法以及模型的实际运用.  相似文献   

3.
销售人员的能力素质直接关系到销售企业的"命脉",然而提高销售人员能力和素质的关键就是提高销售人员的胜任能力,销售人员胜任力的提升有利于业绩的增长,高效完成企业目标,实现企业使命。本文根据胜任力模型的构建流程,设计出销售人员胜任力模型,从而为销售人员的招聘、培训、绩效考核和薪酬管理提供基础和依据。  相似文献   

4.
《经济师》2016,(3)
文化产业具有附加值高、可重复开发的特点,是未来推动GDP增长的强大动力。文化产业在我国的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和发达国家还有许多差距,阻碍其发展的很大因素是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的欠缺。文化产业不同于其他产业,需要经营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把握市场、组织管理的能力。这种复合型人才的有效培养和选拔都会对文化产业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文章通过调研和数据分析构建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的胜任力模型,阐述对胜任力模型中包含的不同素质的测评方法,为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胜任力研究综述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70年代胜任力概念被提出后,胜任力的研究就成为全球的焦点。本文阐释了胜任力与胜任力模型的含义,对国内外关于胜任力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总结了其不足,指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我国人才测评专业人才的胜任力与培养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笔者构建了我国人才测评专业人才胜任力模型并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我国人才测评专业人才胜任力包括职业道德、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3个维度共计17个指标;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人才测评专业人才培养机制建设的具体措施,包括多专业、分层次的人才培养模式与理论研究机制以及多行业、分等级的资格管理模式与实践培训机制。  相似文献   

7.
张雅楠  苏梦 《时代经贸》2012,(24):77-77,79
本研究以某大型国有企业内训师为调研对象,深入了解了该企业内训师队伍的建设情况,通过对不同条件内训师的调研,提取了优秀内训师所预备的各种能力和品质。通过专业方法,如BEI行为事件访谈、能力素质编码等方法建立了内训师胜任力素质模型。通过大量资料的分析及实地调研,项目小组得出了初步的适合国有企业使用的内训师胜任力素质模型。  相似文献   

8.
企业组织绩效管理胜任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组织绩效管理作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部分,在管理过程中影响员工的行为和公司目标的实现。文章介绍了胜任力的发展、胜任力模型;然后通过某企业的案例分析,在企业绩效管理现状中提出企业员工个人绩效管理流程,试图为企业员工的绩效管理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王永波 《当代经济》2016,(35):74-75
胜任力素质与个人业绩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胜任力是持久的、潜在的个人特征,不同岗位对个人胜任力素质会提出不同要求,企业通过构建岗位胜任力素质模型,能够有效配置人力资源,将员工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对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科技领军人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最重要的人才资源。为探究我国科技领军人才引进与培育政策体系演进脉络,聚焦江苏省实践,筛选出58项相关政策进行文本内容分析,发现江苏省科技领军人才政策体系总体经历了探索期、快速增长期和加速发展期3个阶段;呈现出自下而上与横向拓展相结合的特征;政策核心主题经历了从物质条件保障向制度环境建设的转变;政策体系顶层设计逐步从政府主导向社会多元主体共同设计转变。最后,提出了科技领军人才引进与培育政策体系优化建议,为高层次科技人才工作实践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1.
区域科技投入是科技型人才发展的强力支撑,对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的产生与提升具有重要影响。首先研究了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科技投入构成要素及其对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山西的科技政策投入、科技人才投入、科技基础设施投入和科技经费投入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优化山西省科技投入、提升山西省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的对策建议,旨在推动山西省的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2.
随着跨地区及国际间科技问题的逐渐增多,加之与民生相关的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科技发展呈现出复杂化、民生化与多主体参与等特点,从治理视角解读科技管理已成为西方学界的热门话题,尤其在能源、转基因、纳米技术等领域。但我国学者对科技治理的研究,无论是理论体系构建,还是科技治理参与主体、组织机制及国际性治理等均刚刚起步。因此,厘清近10年国外科技治理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探索国外学者在科技治理模式构建、机制建设、政策工具应用和政策学习等方面取得的经验和教训,能为我国科技治理工作提供参考,并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对84名创新型科技人才的研究发现,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深厚的专业积累与稳定的研究方向、敏锐的观察力、严谨的方法和系统思维能力是创新型科技人才的4个典型特质。培育创新型科技人才,政府要重点塑造有利于创新的教育文化,发挥科技评价的创新导向作用,完善高层次人才的引进政策。各类科研机构也要加强对科技人才的教育培训,建立符合科技人才成长规律的科技评价体系,从薪酬体系、选拔机制、发展渠道和科研基础建设等方面强化对科技人才的创新激励。  相似文献   

14.
中美建交之后便开展科技交流与合作,目前科技合作已成为中美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中美科技合作划分为“起步与发展-波折-深入发展”3个阶段,总结了不同阶段中美两国科技合作的背景与动机、形式及特点,最后分析了中美双方在合作中的分歧。  相似文献   

15.
基于中国海洋科技资源配置现状,提出了当前存在的两个关键学术问题。探讨了“海洋科技梯度”的内涵定义,构建了基于涉海城市的“海洋科技梯度系数测度改进模型”;搜集整理了2001—2014年海洋科研机构的科技统计数据,在海洋科技创新效率测度的基础上,测算了全国涉海城市的海洋科技梯度,深入分析了我国海洋科技资源配置的总体规律。研究表明:我国海洋科技资源配置在区域空间上呈现“东高北高、南低中西低”布局,以行政为导向呈现出北上广的强势崛起,以政策为导向呈现出深圳、南宁、沈阳、济南等的后发优势。最后,讨论了当前海洋科技资源配置的形成原因,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中美新科技创新政策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6年几乎在同一时间,中美两国分别发布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和《美国竞争力计划》,研究在未来的探索、发明及创新上的国家科技发展的新政策,以及为此而提出的变革构想及发展路径。通过考察两国新政策的制定背景和主要内容,比较分析各自特点,提出我国未来科技创新政策应当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科技计划是一国政府利用财政经费组织实施研发活动的重要方式。目前,科技计划管理改革已成为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其中,国家科技计划的优化布局和组织管理是改革的重要内容。国外政府在科技计划管理的组织实施方面拥有较长的历史,在科技计划总体布局、组织管理和经费安排等方面均有许多值得我国借鉴的做法和经验。对国外政府在科技计划总体布局和组织管理上的主要做法进行了分析,并就值得借鉴的一些经验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湖北是中部崛起的战略支点,湖北发展水平关系到中部崛起战略的成败。湖北作为教育大省、科技创新大省,具有科教兴省的绝对优势,发展科技金融有利于湖北将科技优势转化为区域经济优势。湖北科技金融发展优势明显,但约束条件也较多。应该从制定科技金融发展战略与发展路径、建立健全科技金融市场机制、加快金融创新步伐、培育科技金融发展主体、完善科技金融发展制度体系等方面促进科技金融发展。  相似文献   

19.
整合科技资源,促进地方科技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钟荣丙 《技术经济》2006,25(7):19-22,33
科技资源是地方科技发展的“粮草”,资源缺乏严重阻碍地方科技快速发展。本文分析了地方科技资源的紧缺现状,探讨了科技资源整合的模式,并提出了从发挥地方科技管理部门的引导作用、搭建科技平台、建设科技中介、加强科技合作等方面整合科技资源,以促进地方科技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0.
国家科技项目监理机制运行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科技项目实施项目监理,是改变以往由政府机构直接管理科技项目,在投资及管理中引入第三方中介机构进行项目协调和监督的重要举措。分析目了前我国科技管理的现状与试行监理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在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探索科技项目监理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