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贾婷婷 《北方经贸》2012,(11):45-46
对黑龙江省大豆生产现状进行分析可知:大豆种植成本逐年增加,种植效益低下,种植面积逐年减少。支持大豆生产的对策建议是:加快新品种培育;加大政策支持;发展保险制度;加大科技投入;出台轮作补贴政策。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受进口大豆冲击,加之大豆比较效益差,导致大豆种植面积大幅度减少,使黑龙江大豆进口数量逐年增多,出口数量逐年减少,大豆对外贸易出现严重逆差。应加大政策引导和对大豆产业的支持力度,增加对大豆科研的投资力度,建立大豆种植基地,拓宽大豆出口市场,以扭转黑龙江大豆对外贸易逆差的局面,促进黑龙江对外贸易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大豆在我国北方地区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是重要的油料类作物和饲料作物,种植范围广泛,适用能力相对较强。近年来,随着油脂以及饲料加工领域对大豆需求量的不断增长,极大地推动了大豆种植产业发展,各个地区依托当地种植制度发展大豆栽培管理,但仍然存在栽培技术相对落后,栽培管理不科学以及大豆生产中后期出现落花落荚现象,严重影响大豆产量,对提高大豆品质产生了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大豆进口量逐年增加,大量的大豆进口,直接挤压国内的价格,严重挫伤了我国豆农的种豆积极性,预计今年我国大豆种植面积1.33亿亩,同比减少640万亩左右。国产大豆与进口大豆相比,存在品质不一,含油率较低的缺点,面对国际市场竞争,我国大豆产业需要扬长避短,通过宣传国产大豆非转基因的优势,加大食用大豆的出口;充分利用大豆资源,提高大豆蛋白加工能力,提高大豆附加值等途径振兴我国大豆产业。  相似文献   

5.
近些年来,我国的大豆需求不断提高且进口来源集中。为满足国民需求和规避进口集中的风险,我国亟须开辟多元化大豆进口渠道。鉴于哈萨克斯坦农业资源丰富且与我国贸易关系紧密,选定哈萨克斯坦为研究对象。基于2001-2020年哈萨克斯坦大豆种植面积、产量数据,模拟种植面积扩增、单产提升的四种情形得出对应种植面积,建立灰色模型对哈萨克斯坦大豆增产进行模拟与预测。结果显示:2020年,其大豆产量为实际产量的5.5~12倍;2030年哈萨克斯坦大豆产量将达2020年实际产量的16.5~36倍。  相似文献   

6.
<正> 1 我国食用植物油产销概况 1.1 油料作物产销情况 近年来我国粮食连年丰收,出现了阶段性、区域性、结构性的过剩。为了调整种植结构,我国农业部及时提出了“稳粮压棉扩油”的措施和“一退四还”政策。 1.1.1 油料播种面积 我国油料播种面积逐年增长,1998年我国油料播种面积达1292万公顷,其中大宗油料大豆的种植面积为850万公顷;菜籽的种植面积为620万公顷;花生的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是我国的大豆之乡,大豆种植面积占全国的33.2%,占东北的64%,总产量占全国的37.3%,在我国大豆生产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黄蓓 《中国物价》2014,(3):49-52
近二十年来,我国大豆市场一直保持供求同步快速增长的态势,大豆的总供给大于总需求。由于国内大豆产量增长缓慢,供给的增加主要依靠国外进口来实现。国内大豆需求逐年增长,其中2012/13年度榨油消费占总消费的82.4%,国内外大豆价格差是大豆进口的主要原因。大豆是土地密集型农产品,在需求刚性和国内水土资源约束不断加大的矛盾下,大豆进口的资源替代、供给保障和结构优化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针对克东具大豆栽培存在的弊端,依据实践经验,分析总结了大豆高产栽培技术的主要措施,即合理轮作、深松整地、良种选择及处理、适时播种合理密植、增施肥科、四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适时收获等内容,以期为大豆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我国大豆产业的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历史发展的过程,简述了我国大豆产业目前的状况,以及入世后面临国内外大豆市场彼此开放的新贸易格局,我国大豆产业发展的优、劣势,并提出应对措施,展望了大豆产业市场的前景。  相似文献   

11.
农产品季末库存水平反映了各个农产品的市场供应紧张程度,会影响各个农产品的价格以及相互之间的比价,进而影响农户的种植意愿。本文基于美国农业部报告数据,从定量的角度研究四种主要农产品库存对全美农户大豆种植意愿的影响。研究表明,对全美大豆种植意愿影响最强的是玉米库存,其次是大豆库存,而小麦库存和棉花库存的影响相对较弱。本文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利用农产品库存变化对全美大豆种植意愿的可能变化进行提前预判。  相似文献   

12.
大豆是我国主要的油料作物与植物蛋白来源,近年来大豆供需矛盾十分突出,据资料显示,2021 年国内大豆进口量累计达 9651 . 8 万吨.为缓解大豆需求量紧张的问题,四川农业大学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团队经 20 余年研究,利用大豆和玉米宽窄行交替相间的种植方式,运用二者边行优势进行互补,创新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  相似文献   

13.
成林 《现代商业》2013,(34):83-84
近年来我国大豆种植面积不断缩减,进口规模持续攀升,但大豆需求量仍不断激增,市场缺口日益凸显。由于我国大豆产业链逐步被外资控制,对进口大豆十分依赖。要提高我国大豆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政府必须增加大豆产业的生产补贴,制定保护价格,鼓励对外直接投资,同时提高国产大豆单产量,改善品质,加大宣传与支持非转基因大豆的种植,加快推动我国大豆种植业的复苏。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省因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成为我国的大豆主产区,但是近几年来黑龙江省的大豆产量日益减少,种植面积日益萎缩,失去了原有的竞争优势.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从降低成本、提高产量和改变利用方式等方面入手,使黑龙江省的大豆实现从种植到销售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5.
大豆作为重要的油料、食用和饲料作物在世界各地广泛种植,也是参与国际贸易的重要农作物之一。“一带一路”倡议为沿线各国大豆贸易带来了重大契机。基于2016—2020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的大豆贸易数据,本文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探究了“一带一路”国家大豆贸易网络结构特征及其演化过程。研究表明:2016—2020年间“一带一路”大豆贸易网络整体连通程度较弱,各国间的联系密切程度较低;由于地理、气候、饮食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各国之间的贸易活跃程度也有所差异;中国是“一带一路”国家大豆贸易的重要参与者,起到沟通其他国家的桥梁作用,且其出口依赖程度较低。基于上述研究结果,建议我国应继续巩固“一带一路”国家大豆贸易的核心地位,提升中转能力,稳固大豆出口市场。  相似文献   

16.
美国农户(农场主)大豆种植意愿的变化对美国及全球大豆市场都具有很强的影响,研究美豆种植意愿的变化有助于我们对全球大豆市场的可能变化进行预判。本文根据美国农业部的数据报告,分析整理,结合三个与大豆种植意愿密切相关的因素构建一元回归模型,并对预测性能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基于上年度种植意愿的预测模型能够解释美国农户大豆种植意愿76%的变化。而对这一模型的误差分析发现,模型最大的两次高估都发生在库存处于相对极高的年份,而模型最大的两次低估则发生在库存处于相对极低的年份。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索与甘肃临夏州相适应的马铃薯和大豆双丰收的技术新模式,当地在不同生态区域开展了马铃薯-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筛选试验,该试验为临夏州粮食作物复合套种大豆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巴西大豆贸易状况和中国面临的机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是巴西主要农作物之一和农业收入的重要来源,巴西是世界大豆第二大生产和出口国。2004年,巴西大豆产量达到5010万吨,占世界大豆产量的26%。大豆种植面积2127.5万公顷,占巴西农作物种植面积的45%。巴西农民的大豆收入占总收入的23%,居世界首位。2004年巴西农牧产品出口390.16亿美元,占巴西出口总额964.75亿美元的44.44%。其中,大豆、豆粕和豆油出口分别为53.95亿美元、32.71亿美元和13.82亿美元,总计100.48亿美元,占巴西出口总额的10.41%,占巴西农牧产品出口总额的25.75%。巴西大豆种植和产量2003年1846.69万公顷,5153万吨,2004年扩大到2…  相似文献   

19.
美国农化公司孟山都,已从中国野生大豆的遗传材料中发现一种“标记基因”,并钭其申请专利。而孟山都申请专利保护的大豆,在中国已经被农民长期种植。接下来极有可能发生的情形是:作为大豆原产地的中国,农民或育种专家在并不知晓的情况下.就巳经侵犯了孟山都的专利。中国大豆产品甚至因此无法出口,否则便会引起国际贸易制裁。若防范措施滞后.类似命运和危机还极有可能落到中国的小麦,水稻等物种头上。  相似文献   

20.
受市场经济竞争不确定性与挑战因素过多影响,我国大豆市场价格话语权被国外企业所垄断,已成事实。在境外独资,合资企业与进口大豆双重挤压下,我国地产大豆买不上好价钱,豆农积极性不高,大豆种植面积年年在缩减,油脂压榨企业举步维艰凸显,这些现实性矛盾,都需要我们必须采取相应措施采保护国家粮食安全健康发展。黑龙江省是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因受地缘优势影响。大豆主产所占全国比重近40%。所以,从国家战略考虑,在黑龙江省黑河市建立以大豆为主要品种的期货市场,是我们从国情与黑龙江省情出发.通过具体措施落实,来充分保护广大豆农切身利益,促进我国大豆产业良性发展重要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