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历史上的人口迁徙、战争以及不同民族和地区间的通商交流,直接促进了不同地区和民族间的文化和文学的交流,也将民间故事传播到中国各地,而各个民族和地区根据自己的民族特征和文化特色将这些由外来传入的民间故事加以改造,在保留了故事母题的前提下,也形成了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民间文学。  相似文献   

2.
作为全国闻名的商业重镇之一,经过数千年的文化积淀,武汉已经具备了较好的商业文化基础,但是和国内外商业发达地区相比,武汉在商业文化上仍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极大地制约了汉商的发展。本文在分析汉商文化的内涵和特点的基础上,结合汉商文化发展的历史进程,探索制约汉商发展的文化因素并寻求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文化传播从网络、广播、有线电视到报纸等基本覆盖了全国所有的地区,但是农村与城市相比,无论在传播内容、传播形式、传播终端上都逊色城市,城市凭借人口与资源的优化抢占了农村的文化空间,造成了农村文化传播的困境,制约了农村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西部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远远落后于东部沿海地区和中部地区,也远远落后于西部城市地区,很大程度上与西部农村人力资本积聚机制不完善、积聚力很弱相关。人力资本积聚是促进西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在西部农村人力资本积聚过程中,要构建起教育——学习机制、能力建设机制、医疗——保障机制、迁徙转移机制和政府引导机制。  相似文献   

5.
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作为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方面,具有较高的开发和保护价值。本文详细分析了四川少数民族地区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的特点和开发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四川少数民族地区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迁徙自由已成为社会关心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我国宪法在保护公民的基本权利,特别是保护公民的迁徙权利问题上还存在很大缺陷。文章阐述了恢复迁徙自由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并对迁徙自由的规定作了构想。  相似文献   

7.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民族大融合的时期。在这一时期,许多少数民族内迁,民族迁徙频繁,使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增多,许多民族在与其他民族交往的过程中都或多或少的产生了文化变迁现象。其中,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拓跋鲜卑的文化变迁就是一个典型的事例。本文着重从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以及影响等方面来探讨拓跋鲜卑的文化变迁现象。  相似文献   

8.
中亚西部丝绸之路的干线上,粟特人是一个独具特色的商业民族,他们通过漫长的丝绸之路频繁往来于中亚与中国之间,成为中世纪东西方贸易的承担者.历史上粟特地区漫长而复杂的历史发展背景,造成了粟特人多元化的生存环境和历史文化,反映在他们商贸经济中所使用的钱币也是多元化的.陆续出土的粟特铭文钱币佐证了粟特这个神秘民族的历史轨迹.粟特不是受制于西方强大的帝国,就是依附于东方的王朝.即使是中亚地区相对独立的时候,粟特也是由那些迁徙过来的游牧民族所控制,始终没有完全独立.所以,粟特地区可能更多地成为经济中心而一直没有成为政治中心.  相似文献   

9.
大延琳(?-1030)是辽中期在东京地区起兵反辽的渤海移民领袖,建立了“兴辽国”。从起义时担任东京舍利军详稳,负责皇族事务管理来看,大延琳可能是与辽廷通婚的外戚渤海贵族。大氏家族在移民辽阳府后,成了该地区极具影响力的世族,使得其有很高的威望能领导渤海移民的反辽事业,像大氏这样的辽阳世族一直到金代中期还依然有较强的影响力。大延琳反辽斗争失败后,辽圣宗又实行了迁徙东京道渤海人于上京和中京地区安置的政策。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经济版图上,经济发达地区以迅猛的经济发展速度带来科技、教育、文化的高速繁荣,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受历史、区位、资源、观念的影响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出现了全方位的差距,实现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靠工业突破来推进工业化是不可避免的环节,其中对高素质人才和劳动力的要求又使得高等职业教育走上舞台,只有通过高等职业教育的大力发展,才能真正为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相似文献   

11.
长城地带是中国历史上的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交融地带,长城沿线的地区可称其为"长城区域社会",位于这个区域社会中部的敕勒川地区既有农牧文化交错带的典型特征,又具有其自身的独特性。敕勒川文化是一个地理概念,既有敕勒川平原这一地域空间的独特环境,又受归化城土默特蒙古族与晋陕汉族移民及西北回族移民族群精神内核的约束与影响。作为边疆民族地区的敕勒川文化既是河套平原地域文化的一部分,也是北方民族文化的阶段式遗存。其地方性、民族性特质非常明显,具有多元化文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世界文化线路遗产的保护与旅游开发——以四川省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线路遗产保护研究和实践在世界范围内受到重视,为四川文化线路遗产的保护和开发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四川拥有茶马古道、南方丝绸之路、古栈道等多项文化线路遗产.进行针对性的保护和开发无疑对文化线路遗产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意义重大.以世界遗产委员会对文化线路遗产的具体要求为主线对四川文化线路遗产的开发进行了相关探索。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在广西的早期传播,是在当时社会背景下,受到民族地区客观存在的文化特色和地区差异影响,在传播方式、传播路径上表现出独具一格的传播特点。本文通过对20世纪20年代,马克思主义在广西早期传播特点的分析与归纳,为当前进一步实现马克思主义在广西传播的大众化和地区化寻求经验启示。  相似文献   

14.
李富强的《让文化成为资本——中国西部民族文化资本化运营研究》一书,探讨了民族文化在西部经济建设的支撑作用,提出民族文化产业化运营是西部民族地区发展之道。少数民族地区资金资本、技术资本、人力资本等资本的相对不足,使其以文化资本为优势来发展经济成为必要和必需。该书著于西部大开发之初,虽然存在值得商榷之处,但其所提起的启发与思考,至今仍具有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5.
通过计算Moran's I指标发现,中国各省内部县与县之间的教育财政配置存在明显的聚集效应。对聚集效应的研究结果表明,教育支出聚集效应受到经济、财政和人口迁徙聚集效应的影响,经济聚集、财政资源聚集和人口迁徙聚集对教育资源空间聚集的影响都是正向且显著的,说明这三个因素都对教育财政资源的空间聚集产生了正面溢出效应。不同因素的溢出效应强弱不同,经济聚集对教育财政资源聚集的溢出效应最强,其次是财政资源聚集,影响最弱的是人口迁徙聚集。  相似文献   

16.
《全国商情》2007,(12):99-101
谈到推动2007年中国直销文化成长的力量,有一点是不得不被提及的,那就是在中国本土的直销员队伍中各种系统文化的出现和逐渐普及。与直销企业不同,这是一种真正“平民化”的文化,它诞生并成长于最普通的直销员群体,并且在这个群体中发挥作用,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讲,与企业文化相比,它将所谓的“人性”反映得更为直接和直白,并且其建设的成功与失败,  相似文献   

17.
当前影响和决定一个城市、一个地区综合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的因素很多,但文化是基础,文化更关键。先进的文化造就发达的经济,落后的文化只能伴随着贫困的经济。文化是城市之魂,它是城市生存的基础和城市人生活的精神支柱,同时也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经济增长点。一个城市是否具有竞争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其文化资源、文化氛围和文化发展水平来衡量,建设国际化城市必须要以先进的文化作为支撑。  相似文献   

18.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忠实地反映着使用该语言的社会群体的民俗文化。广西陆川乌石镇客家方言词汇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样式,典型地反映了客家迁徙历史、山居生活、客家信仰和避讳心理等重要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9.
唐朝饮茶之风与茶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是茶的故乡,早在商代就开始栽种茶树,到汉代,茶叶已发展成为商品。巴蜀是当时全国茶业中心,饮茶之风在四川盛行,魏晋南北朝时发展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到了唐朝,南北统一,交流密切,饮茶之风也遍及北方。据封演(唐德宗时人)《封氏闻见记》卷六《饮茶篇》记载:  相似文献   

20.
高速铁路作为一种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其开通有助于促进时空压缩,对企业选址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通过构建多期DID模型考察了高铁开通对文化企业选址的影响,并基于风险投资视角剖析了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风险投资是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持,邻近风险投资机构以获取资本助力是吸引文化企业选址的重要区位因素.高铁建设有助于拓展风险投资中心城市的异地投资范围,增加了高铁开通地区获取风险投资的机会,提升了这类地区对于文化企业布局的吸引力.相对而言,与主要风险投资中心城市有高铁列车连通的中小城市或边缘地区,其对于文化企业选址的吸引力相对较高.高铁建设通过时空压缩便利区际互动,可以增强异地主体间对于软信息的获取能力,拓展风险投资在地理上的可能空间,有助于在更大空间范围内匹配投资与产业机会,进而促进经济活动布局的空间拓展,在某种程度上解释了高铁建设对经济发展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