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清末民初,在实业救国社会思潮的影响下江苏各地兴起了投资办厂的热潮,南通张謇、无锡荣氏兄弟等一批爱国实业家成为中国近代工商业领军者,促使江苏成为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祥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江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奋勇争先、走在前列,率先成为经济大省。新时代,在党和人民的团结奋进之下中国已经踏上民族复兴的新征程,“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更是如火如荼,广大苏商将继续发扬苏商精神,传承前辈实业报国基因,在探索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中展现苏商新作为。  相似文献   

2.
《中国市场》2011,(8):10-17
目前,大部分大型民营企业的资本配比基本实现主业、房地产、金融证券投资三分天下,而且后两者比例越来越高。实业是经济的基础,当实业家都被"逼"成了投资家,我们不禁要问,谁来拯救实业之心。  相似文献   

3.
如果财富路径没有什么不可曝光的,为何一味地刻意“隐形”?在实业与资本间谜一样地游走,作为上榜新贵,是该算实业家还是“资本玩家”?[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首创重新定义了做投行与做企业之间的关系,这种模式会帮助中国众多的实业家们完成从实业资本到金融资本的“惊险一跃”吗?  相似文献   

5.
实业是经济的基础,只有实体经济的发展才能真正增加社会财富。实业是经济的基础,只有实体经济的发展才能真正增加社会财富。没有实体经济的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就缺少了基石。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实体经济健康、稳定地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四川物价》2010,(9):29-29
阅读: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不久前刊登专栏作家吴晓波的文章说,近年以来,专心实业似乎已经是一件十分“落伍”的事情了。当年曾被视为偶像的松下幸之助、杰克·韦尔奇等实业家不再时髦,人们更津津乐道的是巴菲特、索岁斯和李嘉诚。  相似文献   

7.
201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明年中国经济谋求“稳中求进”的发展基调。会议提出“要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努力营造鼓励脚踏实地、勤劳创业、实业致富的社会氛围”,这一点可以成为明年“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抓改革和促和谐”等多项政策目标的有机结合点,也能成为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滕斌圣 《商界》2010,(11):102-102
"实业优则投资",这个正发生在中国的潮流并非国际惯例。在欧美和日本,很少有身处壮年的实业家在事业巅峰期激流勇退,转向投资。为什么中国的实业家更愿意中途变身为投资家?  相似文献   

9.
王文正 《浙商》2012,(9):76-80
“实业、投资、金融、地产,这是耀华集团的四大业务板块。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这四个板块对我来说都非常重要。但是如果—定要我选出一个最重要的板块的话,那我还是毫不犹豫地说:实业!我从实业起家,实业也是我永远的追求。虽然我知道,它很难……”  相似文献   

10.
《中国经贸导刊》2010,(1):109-110
宏观经济多目标需要多工具搭配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日前在“2009中国金融论坛”上表示,中国货币政策需要考虑多重目标,目前要围绕通胀、经济增长、就业、国际收支四大目标考虑政策制定。实际上,通胀、经济增长和就业是国内目标,而国际收支平衡是对外目标.但内部均衡和外部平衡往往是存在矛盾的,需要政策搭配来解决。  相似文献   

11.
观点·声音     
《大经贸》2011,(3):11-11
周德文:引导资本回归实业 近日,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副会长周德文存中国经济时报撰文认为,目前火量民间资本加入“炒”的行列,不但民间资本热钱化,一些企业也对“制造业”不冷不热,甚至加速“逃离”。民间资本及企业对“短平快”产业的热衷以及埘制造业的远离,不但会引发经济过热、物价上涨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中国经贸导刊》2009,(19):95-96
低碳经济更是法治经济,电信“低资费”时代难言到来,展望中国经济未来:“V+U”形增长  相似文献   

13.
赵福帅 《华商》2014,(18):80-81
上世纪90年代,当中央电视台“正大综艺”的主题曲《爱的奉献》响遍中国时,很多国人知道了泰国有个“正大集团”。这是一家华人家族企业,是改革开放后第一个在内地投资的外商集团。正大集团在中国以外称作“卜蜂集团”,由华裔实业家谢易初于1921年在泰国曼谷创建。公司从农作物种子的销售开始,逐步发展壮大,形成了由种子改良、种植业、饲料业、养殖业、农牧产品加工、食品销售、进出口贸易等组成的,完整的现代农牧产业链。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实业群中有这么一类商人,他们的公司规模做得再大,实业名头弄得再响,你最多只愿意称之为老板——大老板也罢,却不愿将他们算作实业家或企业家。《商界名家》本期报道的严介和(见《严介和“狂富”真相》)是这样,王刚(见《“亚洲钱王”泡沫》)也是这样。  相似文献   

15.
丁璐燕 《浙商》2013,(14):30-33,35
2013年6月的“钱荒”,仿佛是一记警钟,一记中国经济的警钟。中国即将爆发“金融危机”或“经济危机”的声音尘嚣日上。经济危机真的要来了吗?企业的方向在哪里?当经济下行时,企业的策略又在哪里?  相似文献   

16.
《中国经贸导刊》2009,(22):101-102
高房价使财富分配机制严重扭曲;草根经济与创业板;中国经济或已进入新一轮库存周期;“中国制造”改写世界贸易格局;复苏期尤忌GDP情结;应让消费成拉动经济主角;创新,要注意两件事;创业板不要用“动态市盈率”作幌子;“‘乱收费’已解决”或只是虚幻政绩的自画像;  相似文献   

17.
互动     
《三联竞争力》2002,(3):4-4
中国制造——是中国,而不是日本,在打造亚洲经济的未来,实业立国——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中国市场》2010,(21):13-13
倡导维权的同时更应倡导食业的社会责任,注重诚信才是抓好质量和服务的基础,而只有产品质繁真正得以提高,“中旧制造”才会真正得到闫际认可。中国经济才能真正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现在中国经济的状况是:在极高的金融成本之下,内生性(或主动性)增长动力严重匮乏。对中国而言,更急迫的问题是要“有效压低金融成本”,其核心是“打破金融和实业之间业已形成的恶性循环圈”。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先铲除货币投资,释放现有的金融能量,而不能一方面要压低金融成本,另一方面又允许金融空转消耗能量。虽然这很难,但再难也得做。  相似文献   

20.
丁璐燕 《浙商》2013,(7):74-75
“虚拟经济诱惑力太大,相比之下’实业又存在许多困难与风险”,企业家要在两者间抉择,需要十足的勇气和定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