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价值工程》2015,(24):44-46
"三农"问题是我国政府关注的重大问题,而农民问题又是核心问题,加强农民思想观念和科学技术教育,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基础工作。农民科技教育是科教兴农的主要内容,是破解"三农"问题的关键因素。甘肃省贫困地区农民受自身素质、观念、教育经费、师资力量以及教学模式等因素的约束,阻碍了农民科技教育的发展进程。通过分析甘肃省农民科技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需要进一步加强职业技术学校教育经费投入和教师配备、改革的教学模式和教育形式,全面促进农业科技化、农村现代化、农民新型化。  相似文献   

2.
张碧波 《企业导报》2010,(1):45-47,135
缩小城乡差距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目标,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并有利于区域经济的整体发展。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农民素质,一方面是增加农民家庭现实收入的根本保证,另一方面是增加农民家庭未来收入的根本保证。必须制定并落实倾斜于发展农村教育的政策、深化农村教育体制改革、加大对农村教育的财政投入等,大力推动农村教育的发展,以缩小城乡差距。  相似文献   

3.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保护农民权益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三农”问题是新、旧两届政府都非常重视的问题。朱镕基在200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和放松。而在“三农”问题中,保护农民权益又是其中的关键。实现和维护农民的权益必须采取得力举措:农民直选乡镇官员;组建具有独立性的农会;允许农民自由迁徙;调整分配实系;大力发展农村教育。  相似文献   

4.
金海超 《企业导报》2015,(3):193+190
"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农业、农村、农民三个问题始终关系着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根本问题,也是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的必然产物。中国要发展,必先解决"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5.
农民是农业和农村的主体,提升农民素质不仅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也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农民整体素质偏低,直接制约了我国农村经济及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农村教育、技能培训和文化事业,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这是一项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农民收入增长速度放慢,农民支出刚性增强已成为农村工作中的一个突出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不仅关系到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而且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改革和发展的前景;不仅关系到农村社会的稳定和干群关系的改善,而且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因此,我们必须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  相似文献   

7.
我国农民家庭美德教育目前是相当滞后的,这种状况是由经济、文化、政策以及农民自身主观等方面因素作用的结果。落后和滞后的农民家庭美德教育必然对构建和谐农村造成负面影响,并制约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速度、广度与深度,必须从战略的高度来看待和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8.
赵倞 《活力》2013,(12):14-15
五大连池市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级市,现辖11个乡镇,105个行政村,农民家庭4.3万户、农村人口15.6万人、农村劳力8.3万个。2012年底全市转移农民总量4.9万人,其中常年转移市外务工农民3.2万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560元,其中农民劳务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0%。  相似文献   

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不懈奋斗的系统工程,这就迫切要求构建一个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要求、满足农民提高自身素质需要的农村教育,为建设新农村提供强有力的人力与智力支持."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教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农村教育整体薄弱的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扭转,城乡教育差距还有扩大的趋势,教育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10.
发展农民教育事业,造就优秀的农村人才,才能推动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1.
葛炎  徐宁 《中国就业》2006,(4):40-41
在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工程中,浙江省长兴县把劳动力技能培训作为推进劳动力转移的关键环节来抓,在全县推行“农民技能培训教育券”制度,对农民技能培训实行政府买单,鼓励乡镇、部门和经济主体积极组织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工作,有效促进了劳动力转移工作的深入开展。自2004年9月实施以来,全县共发放培训券8050份,完成培训6694人,结算培训经费267.76万元。  相似文献   

12.
随着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农民的现实状况也在不断地变化。试图从深化农民教育理论研究、革新农民教育内容、完善农民教育管理体制、扩展投资途径的探索出发为培养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做出有益探索,以期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3.
知识、技术、人力资本等教育因素对于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教育对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强农民抗风险能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六太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因此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做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农业财政工作直接体现着政府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在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新的历史阶段担负着支持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历史使命,这就对新形势下的农业财政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以"农业科技"为关键词,指出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把农业科技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农民是农村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要加速农村科技的进步,增强农村综合生产力,就必须提高农村广大劳动者的科技文化素质。提高农民科技素质,教育是前提、是基础,只有加强农民科技教育,才能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和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从而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三农问题"是我国比较严重的问题,而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就是大量减少农民数量,农村城镇化能够有效的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本文主要探讨了在可持续发展前提下,城镇化过程中搬迁农民就业问题,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低、农村生产力落后、农民的生活明显低于城镇居民,这是我国三农(农业、农村、农民)的基本状况。近几年来,三农问题已成为中央、政府工作的重点,提出要更多地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三农问题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中新网,2003—01—08)。学术界也对三农问题投入了前所未有的广泛关注,“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已成为对三农问题的共识。  相似文献   

18.
农民教育对提高农民科技文化水平、增强就业创业能力、开发农村人力资源、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知识、技术、人力资本等教育因素对于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教育对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强农民抗风险能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农村社区化进程包含由空间转型向文化转型的双重过程,由此促使农村由传统村落治理模式向社区管理模式转变。从北京近郊区的实地调查结果来看,在农村社区化的双重转型过程中,尽管空间转型影响了传统村落文化,但农民的日常生活依然具有很强的"路径依赖"特征,文化转型产生出"文化堕距","村落的终结"并不意味着"农民的终结"。然而,特大城市的土地价值内嵌于农村社区化的空间转型,极大地促使了农民原初的生存理性转变,这可能使得城市化进程中的特大城市农民市民化进程呈现特殊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