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债的发行方式逐步实现市场化,品种和期限趋于多样化,认购主体也由企业单位为主转向以个人和金融机构为主。最为突出的是,近年来国债发挥着货币工具、信用工具及调控工具等多重功能,国债的发行规模越来越大。而国债规模的大小直接关系到政府运用国债调控经济运行的净效果,关系到利率的稳定、金融秩序的维护和金融风险的降低,所以适度的国债规模对经济发展起着  相似文献   

2.
我国国债规模影响因素分析及政策借鉴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在对我国历年国债发行规模数据分析的基础上采用Statistica软件,运用分段线性回归的方法,对影响国债规模的因素进行了选取,进而建立国债规模的分阶段线性模型。通过模型所展现的国债规模发行趋势,我们认为:以发行国债为主要内容的积极财政政策近期内不应淡出,我国政府应当在适度控制国债增长速度的前提下保持积极财政政策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3.
近20年来,我国国债的发行规模呈现了快速增长的态势,为了避免过高债务规模的产生及其蕴含的潜在风险,将国债发行规模控制在一个适度的范围内至关重要。本文试图通过理论分析和模型证明对当前国债规模的适度性作出判断,从而对未来我国国债管理提出相关政策建议。通过对历年国债各相关指标的理论分析,以及时间指数模型、ARMA模式、KMV模型的实证分析,笔者认为我国当前的国债规模已经超出安全范围,并存在较大的偿债风险。为了扭转不良趋势,采取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势在必行。积极预防未来国债发行和偿还可能引发的风险,不仅可以促使国债市场健康有序运行,更能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4.
孙建 《经济视角》2012,(3):45-46
本文将国债风险划分为宏观经济风险和信用风险两个方面,并在对这两种国债风险的国内外研究成果梳理的基础上,分析了其间的内在联系。研究认为发行国债不能仅仅考虑国债对于经济的促进作用,还应当考虑国债发行带来的宏观负效应以及政府的承债能力。只有国债的规模处于适度的区间,才可能将国债信用风险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的同时,实现促进宏观经济的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5.
本文将国债风险划分为宏观经济风险和信用风险两个方面,并在对这两种国债风险的国内外研究成果梳理的基础上,分析了其间的内在联系.研究认为发行国债不能仅仅考虑国债对于经济的促进作用,还应当考虑国债发行带来的宏观负效应以及政府的承债能力.只有国债的规模处于适度的区间,才可能将国债信用风险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的同时,实现促进宏观经济的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6.
发展和完善我国国债市场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完善国债发行市场。国债发行市场主要涉及国债的发行规模、国债品种和国债发行方式等方面。我国国债的规模近几年上升迅速,国债发行市场已经由买方市场转化为卖方市场。我国  相似文献   

7.
赵天鹏 《经济师》2000,(2):56-57
债券,作为我国经济生活中的一种筹资手段和投资对象,它对聚集社会闲散资金、调整社会资金结构、发展生产有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国债是以偿还为条件的信用活动。因此,利用债券集资必须有一定的限度,过量使用,必然会降低社会资金的使用效益。本文就国债的适度规模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谈一些粗浅看法。一、适度的国债规模刺激经济发展,规模过大对经济发展有负面效应1、国债是弥补财政赤字的较优方式。败政赤字出现后,一般有三种方式弥补。一是动用历年的财政结余;二是向中央银行借款或透支;三是发行国家公债。采用第一种弥补方式的前提必须有结余…  相似文献   

8.
作者对我国国债规模进行了全方位的考察以后,认为虽然我国国债规模仍处在适度区间内,且由于国债对国民经济起到的积极作用和全社会对国债的强劲需求,应使我国国债规模逐步适度增长.但从整个趋势看,我国国债规模扩张速度过快,又使我国国债规模处于应债能力宽松而财政债务负担沉重的状况.因此应采取措施以适度控制国债规模扩张速度,防范潜在财政风险.  相似文献   

9.
李科  崔丹 《时代经贸》2007,5(2X):130-131
作者对我国国债规模进行了全方位的考察以后,认为虽然我国国债规模仍处在适度区间内,且由于国债对国民经济起到的积极作用和全社会对国债的强劲需求,应使我国国债规模逐步适度增长。但从整个趋势看,我国国债规模扩张速度过快,又使我国国债规模处于应债能力宽松而财政债务负担沉重的状况。因此应采取措施以适度控制国债规模扩张速度,防范潜在财政风险。  相似文献   

10.
我国国债发行规模的预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现代经济计量学的方法对我国国债发行规模进行了实证研究。采用GDP与财政支出中的投资性支出这两个最主要的变量,建立国债发行规模的EGARCH模型,预测我国未来5年的国债发行量,以此判断国债发行规模的适度性。  相似文献   

11.
贾康(1996)在“国债适度规模、债种结构与利率匹配”一文中认为,“在一国每一特定时期的特定条件下,必然客观地存在着某种适度债务规模的数量规定性”,由此引发了对中国国债适度规模的讨论。 一、国债规模是否偏大的三种观点 关于中国国债规模大小一直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法:一种观点法认为中国国债依存度、国债偿债率偏高,国债规模偏大,需要控制国债规模,防范国债规模风险。持这种观点的学者主要有:朱红梅(1997)、张银政(1997)、陈守东和赵振全(1997)、陈志楣(1998)、《财政赤字与国债研究》课题组  相似文献   

12.
陈春霞 《当代财经》2002,(12):44-45
国债是国家发行的有价证券,通过发行国债筹集资金,可以用作经济建设,可以弥补财政赤字,可心借此调整经济结构。我国国债自恢复发行以来,规模不断增加,我国国债规模是否合理,发展趋势如何,值得深思。  相似文献   

13.
对于我国当前国债发行规模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秦彬  肖坤 《生产力研究》2003,(6):264-265
本文通过对我国国债发行规模的阐述 ,并通过对具体的国债规模指标分析及国际比较 ,提出了如何解决我国财务债务重负同国民经济应债能力强大的矛盾以及我国国债发行规模偏大与国债的累积规模不大之间的矛盾等问题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试用Eviews软件分析国债发行规模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教东 《经济师》2002,(4):43-44
文章从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角度出发 ,运用Eviews软件 ,实证分析了影响国债发行规模的多种因素 ,并从中找出中央财政支出是影响国债发行规模的最重要的因素 ,从而否定了国内生产总值是影响国债发行规模最重要因素的普遍观点。此乃一家之言 ,供研究商榷  相似文献   

15.
国债规模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从实证的角度出发,运用EViews软件分析了影响国债发行规模的多种因素,确定财政赤字与还本付息额是影响国债发行规模的最重要的因素,并对1979-2001年的国债规模进行了拟合.我们的结论是发行国债额几乎等于财政赤字与还本付息额之和,而这一债务格局难以实现长期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本根据对国债发行现状(规模、结构)的分析,并结合回归方程的预测及国债依存度较高的政策因素,论述我国当前乃至今后国债发行规模的扩大趋势。  相似文献   

17.
实践证明,国债在筹集资金促进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从中长期看,应坚持在降低国债筹资成本,控制国债规模的基础上,优化国债的结构,提高国债资金的使用效益,从而增强政府的偿债能力和控制金融风险的能力,保障经济健康持续快速发展。一、降低国债的筹资成本1.调整利率。在市场利率处于较低水平或逐步上升时,应该发行期限较长的债券;在市场利率处于较高水平或逐步下降时,应发行期限短的债券或利率随市场利率浮动的债券。发行国债应尽可能安排在银行降息之后与银行加息之前,这样可大大降低筹资成本。随着国债发行…  相似文献   

18.
防范潜在财政风险适度控制国债规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作者从国债需求、国民经济的应债能力、财政的偿债能力等方面全方位、多角度地考察了我国的国债规模,认为从静态看我国国债规模仍处在适度区间内,但从动态趋势看,我国国债规模扩张速度过快,加上隐性债务及或有债务,正面临巨大的债务压力和与日俱增的潜在风险,国债规模处于国民经济应债能力宽松而财政债务负担沉重的矛盾之中.本文提出了适度控制国债规模,防范潜在财政风险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债发行的规模入手,从国债规模与货币供应量、国债规模与货币需求两个方面分析了国债规模与通货膨胀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20.
在市场经济的国家财政和货币政策已经成为国家对经济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我国是在98至99年度根据经济形势需要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作为其重要工具──国债的发行规模迅速增大,并由此引来各种争议,有人认为我国财政基础较弱,大规模债务负担会引发财政危机,因此今后国债政策的发展方向已备受人们关注。 一、我国国债发行的概况 我国从1981年开始发行国债,国债的规模迅速膨胀,累积发行国债近12600亿元,1998年底,国债余额已达6495亿元。这段时期,国债规模的扩张可细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在94年以前,由于财政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