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络环境下的著作权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信息技术缔造的网络环境中,作者、传播者、社会公众三方利益冲突日益尖锐,人们在充分利用浩如烟海的信息资源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与资源的主人发生了利益冲突。这向我们提出了一个新的挑战:如何建立一套网络环境下著作权保护体制,在知识产权权利人获得了有效的权利保护和良好商业回报的同时,社会公众最广泛地使用网络资源。本文从网络环境下的著作权的客体及侵权行为方面对网络环境下的著作权进行分析,探索网络环境下的著作权的本质,并在对我国网络环境下的著作权保护问题现状提出质疑的前提下对网络环境下的著作权保护的完善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衡阳 《企业经济》2005,(2):92-93
虽然我国网络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才出现的,但发展相当迅速。随着网络的发展和广泛应用,网络传播环境下发生的版权纠纷也随之出现,本文从网络传播环境方面来探讨企业版权的问题,以求教于同仁。  相似文献   

3.
《价值工程》2013,(8):205-206
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信息网络传播成了传播作品的重要传播途径。信息网络传播涉及到一系列新的对著作权保护与合理限制的问题。本文对信息网络传播权的保护与合理限制以及信息网络传播权在中国的具体应用等方面进行论述,浅析信息网络传播权。  相似文献   

4.
网络环境下出现的各种各样的著作权纠纷,使网络侵权和合理使用的法律边界问题成为知识产权法学界关注的焦点。本文从备受争议的网络短片《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说起,认为其使用影片相关画面和场景的行为,应属合理使用的范畴,而不构成著作权侵权。我国应完善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的相关立法,以进一步明确和规范网络作品的侵权与合理使用的法律界限。  相似文献   

5.
在著作权法中,合理使用是一个最易引起争议而又难以被人理解的规则。为保证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更好地履行《TRIPS》的规定,我国对著作权法中的合理使用作了重大调整,部分缩小了合理使用的范围。文章通过阐述《著作权法》在我国的发展和合理使用中的"复制权"在西方的发展,对我国合理使用制度的调整及有待完善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网络技术也迅猛发展,伴随着网络技术的日益完善,我们人类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网络信息时代.它的到来让人们感受到了世界因它而变得更加美好,人们可以在网络上自由免费的下载小说、 音乐、 文学作品等,可以通过网络更加快速的了解信息、 传递信息,也可以在虚拟的网络空间中无拘无束的沟通、 交流、 共享资源甚至可以在网络上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从而使得国家更加趋于民主化.但是社会大众并没有认识到这些作品的权利所属,在满足自己需求的同时打破了以往在权利人和公众之间的一种平衡,而利益平衡是著作权中的核心所在.因此,网络作为一种新型产物,随着它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某些困扰,在给著作权的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因此,我们应该考虑到在网络环境下,著作权的合理使用制度会遇到怎么样的挑战,是否可以战胜这些挑战等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7.
随着内容分享网站的发展,有关的知识产权网络侵权纠纷也随之增加,对网络著作权也提出了新的挑战。笔者针对内容分享网站对于用户将未经著作权人许可的上载活动定义为合理使用,根据合理使用制度本身的涵义以及我国的法律规定,论证了该行为不属于合理使用而是网络侵权行为。  相似文献   

8.
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传统的著作权的使用制度机制已经难以维护著作权的人权利。为了平衡著作权人以及公众对于著作权使用的界限,对著作权作品行使权力进行了必要的限制,同时对于侵犯网络著作权的惩治,以及对将来著作权的发展提出的发展性建议。  相似文献   

9.
网络技术的改革发展迅速,然而不少负面影响也随之而来,不断滋生的著作权侵权事件即是一个鲜明的例子。在网络环境下著作人的合法权益不断受到侵犯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滞后、人们对具体侵权行为及表现了解甚少及层出不穷的新的著作权侵权方式。本文通过对网络著作权侵权行为的剖析及如何在网络环境下对著作人的合法权益进行保护的分析,希望能为完善滞后的相关法律法规方面提供一些思路,在网络环境下保护著作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0.
网络技术的改革发展迅速,然而不少负面影响也随之而来,不断滋生的著作权侵权事件即是一个鲜明的例子。在网络环境下著作人的合法权益不断受到侵犯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滞后、人们对具体侵权行为及表现了解甚少及层出不穷的新的著作权侵权方式。本文通过对网络著作权侵权行为的剖析及如何在网络环境下对著作人的合法权益进行保护的分析,希望能为完善滞后的相关法律法规方面提供一些思路,在网络环境下保护著作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1.
王月英 《企业导报》2014,(21):133+147-133
在网络信息传播中,网络用户和信息服务提供者的传播行为会导致多种侵权问题,侵权行为的发生导致侵权责任的承担,根据行为主体和行为性质的不同,侵权责任的形式和构成要件也不相同。  相似文献   

12.
文章结合当前信息产业化环境下著作权保护中的合理使用制度,以及数字图书馆具有的特点,分析我国《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7条关于数字图书馆对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的立法不足,并提出完善该方面制度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3.
当前,"博客"已经成为互联网技术和内容创新的产物,因为其参与、互动和个性化的特征深受网民喜爱。从严格意义上说,包括博客在内的网络著作权只是载体和传播渠道不同于既往的著作权,其内容与权利本质与其它著作权没有区别,所以,"博客"也属于作品,同样应该受到著作权法的规范。本文就是从这一着眼点入手,对于"博客"作品的著作权合理使用问题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4.
陈冬冬 《中外企业家》2009,(5X):139-140
在网络迅速发展的今天,网络促进了信息流通的同时,也对传统的知识产权保护框架提出挑战。P2P软件的出现在传播网络信息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严重损害了著作权人的利益。  相似文献   

15.
黄亚男 《产业与科技论坛》2009,8(3):114-115,195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推广,对网络隐私的侵权已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并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但是互联网的广泛性、异构性和虚拟性、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立法工作不完善,导致了网民的个人隐私安全得不到很好的保护。另外法律具有滞后性,无法弥补对当事人所造成的身心伤害。故要想个人隐私安全得到彻底保护,便要从源头抓起。本文初步探析了网络服务提供商(ISP)的侵权责任,并指出其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6.
网络著作权的保护的核心问题是著作权人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平衡。著作权人和公众的利益是对立统一的。合理使用制度是实现二者平衡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7.
胡旻雨 《活力》2022,(20):171-174
在互联网时代下,数字化方式存储的网络作品数量多,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但传统技术手段在著作权维权中存在版权登记成本高、数字信息易篡改、侵权证据难保全等问题,为当今网络环境下的著作权保护带来困扰。区块链技术具有去中心化、难以篡改、可追溯性的特征,有利于高效便捷地登记版权、可靠保全侵权证据、完整记录流转信息,为著作权保护提供技术支持。然而,作为一项技术手段,区块链应用于著作权侵权案件的合法性问题值得探讨。本文从法律解释和司法实践两方面出发,分析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著作权侵权案件的合法性,为区块链技术应用于著作权侵权案件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网络的角度对著作权的合理使用制度进行分析,证实如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调整在网络环境下其制度仍然具有一定的价值。新时代下的网络有着惊人的发展速度,著作权人、传播者及使用者之间所存在的利益关系平衡是传统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无法做到的。在网络环境下,合适使用制度面临着巨大的冲击与挑战。  相似文献   

19.
在"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大背景下,知识产区领域也迎来了巨大的挑战,出现了很多依据现行著作权法无法规制或规制不力的尴尬局面。网络实时转播行为,其法律性质如何,现行著作权法如何进行规制等问题,就是其中之一。依现行著作权法,将其归入"广播权",则在字面上有些牵强;将其归入"信息网络传播权",但误读了我国著作权法的立法原意。第三次著作权法修改草案"将原来的广播权改为播放权,控制直播、转播等非交互式的情况下使用作品的情形,信息网络传播权则控制以交互式使用作品的情形。"合理地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20.
随着网络用户的不断增加,人们已从阅读传统纸质媒体过渡到电子阅读,著作权的领域也随之不断地扩展,导致网络侵权的案件不断上升,网络侵权案件备受关注。在网络侵权案件中,提供内容服务的网络服务商一般承担直接侵权责任,这是大家都比较认可的。而提供中介服务的网络服务商本身不构成直接侵权的主体,但是如果其客观上为直接侵权者提供了实质性帮助,则可能构成间接侵权。对于间接侵权的网络服务商来说,严格责任更适用作为归责原则,有助于提高网络服务商的注意责任,减少网络侵权案的发生。而与一些发达国家关于间接侵权规则完善的规定比较,我国对网络服务商提供间接侵权责任较为分散,不足以解决现有的网络版权间接侵权问题,应该进一步完善我国的间接侵权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