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产性服务业作为实现调控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手段,对甘肃省的快速发展具有较强的推动作用.为研究甘肃省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状况,本文运用投入产出法,根据2007年与2012年甘肃省投入产出表的相关数据,计算出甘肃省2007年及2012年生产性服务业的中间投入系数、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结果表明:甘肃省生产性服务业的中间投入率增长较慢;后向关联程度较弱;前向关联中,信息传输、软件和技术服务业及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较大.  相似文献   

2.
鄢慧丽  熊浩 《物流技术》2014,(19):247-250,278
将应用一种物流业调整系数进行物流业数据的挖掘,试图获取更加可靠的数据进行物流业产业关联分析。首先,通过对已有的物流业统计标准进行分析,界定物流业范畴;然后,将物流业增加值的4个构成要素与投入产出表的相关部门之间对应,并计算相关部门的物流业调整系数;接着,构建包含物流业与统计年鉴中17个国民经济产业部门的18部门投入产出模型;最后,利用该投入产出模型对物流业的产业关联度进行分析,并与传统物流业处理的关联分析进行比较研究。分析表明,利用物流业调整系数挖掘的物流业数据,确实能帮助进行物流业产业关联分析,且其结果更加符合物流业的实际特征。  相似文献   

3.
马朋飞 《物流技术》2020,(3):55-59,152
基于2012、2015及2017年投入产出表,通过计算中间需求率、中间投入率、影响力系数及感应度系数等指标,分析我国物流业与制造业的产业关联现状。研究结果表明:制造业对物流业的中间需求相对稳定,物流服务投入在制造业总投入中的比重虽然较低,但也基本稳定;且制造业对物流业的拉动能力强于物流业对制造业的拉动能力。因此我国物流业与制造业的关联性仍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4.
基于重庆2010年的投入产出数据,从产业关联性和波及效果两个维度,用消耗系数、分配系数、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进行定性分析.数据分析表明:重庆物流业对第二产业有较强的依赖,并对第二、三产业有明显的带动作用;物流服务大部分由第二产业消费,具有较强的生产服务性;物流业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大于经济发展对物流业的拉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重点说明物流业是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对天津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首先基于投入产出基本流量表,整合出包括物流业在内的四大部门投入产出表;其次计算直接消耗系数、完全消耗系数、影响力系数、感应度系数、生产诱发系数,分析天津市物流业的产业关联特征及波及效果;最后通过对天津市物流业进行投入产出系数的纵向和横向比较分析,得出天津市物流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物流业作为支持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受到了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从产业的角度,以1990~2008年的数据为基础,运用主导产业的理论,通过全面分析现代物流业的各项产业指标和系数,深刻揭示了现代物流业的产业特性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我国物流业目前发展还不够成熟。不完全具备主导产业的特征,但物流的确具有主导产业的潜在特征.发展物流业对我国经济恢复和发展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阳威  张洪 《经济界》2012,(1):72-76
本文主要运用投入产出法及云南省2002年的投入产出表,计算云南省42个部门产业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对42个部门产业关联情况进行分析,重点分析判断某些产业对云南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和云南经济发展对其的需求程度,并结合此次的“桥头堡”战略及云南省目前的产业发展的重点,进一步确立这次“桥头堡”战略中云南省的相关产业布局,使之更好地促进全省的经济发展及其产业结构的调整。  相似文献   

8.
张慧 《物流科技》2014,(3):80-82
针对河南省物流业产业波及效果动态分析,可以探求物流业同国民经济体系中相关产业的技术经济联系,进而找出物流业发展的一般规律,认清物流业同其他产业的关联度,这对产业结构优化和产业政策的制定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我国政府有关部门和广大企业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现代物流业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全国各地兴起了发展现代物流业的热潮。高度认识现代物流业在国民经济或区域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科学规划发展现代物流业,是各地政府和物流企业共同面对的课题。对于欠发达地区的张家口而言,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积极培育现代物流业是其中重要的内容之一。文中旨在分析张家口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现状,探讨如何更好地依托优势,发展现代物流业,促进产业优化升级,从而为张家口市经济的发展提供动力支持,推进我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0.
韩嵩 《数据》2010,(1):63-65
现代物流业在我国产业地位的确立,为其自身的可持续快速发展埋下了伏笔,也是现代物流业具有一定影响力和辐射功能的最好佐证。本文以2005年中国投入产出延长表为基础,从物流业同国民经济其他产业的关联角度全面分析现代物流业的各项投入产出指标和系数,来研究物流业发展现状,以便我们能够准确认识物流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探求现代物流业的一般发展规律,进一步为优化产业结构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1.
肖斌 《价值工程》2014,(35):22-23
本文通过灰色关联分析表明,金融危机后五年来东莞物流业和其它产业之间的关联还存在较大的不适应性,物流业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需要进一步提升东莞物流业发展水平,推进相关产业转型升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城市高水平崛起。  相似文献   

12.
杨奕 《物流技术》2014,(19):308-310
通过对我国物流业与经济发展之间相关系数和关联度的分析,并对两个系统的关联性进行定量分析,同时进行Granger因果实验和采用多维灰色动态协调模型GM(1,N)进行协调性验证。研究结果证明:区域物流业和区域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关联性,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然而当前物流业发展并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13.
广东省现代物流业的波及效果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靖辉  熊欣 《物流科技》2005,28(4):27-30
通过广东省2000年的6部门投入产出表,计算出各部门的直接前向关联指数和直接后的关联指数,直接消耗系数表,列昂惕夫逆阵,生产诱发系数表,影响力和感应度系数表,最后从各方面分析了广东省物流业与其他产业的关联关系。  相似文献   

14.
物流业作为生产性服务业,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增强国民经济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鉴于物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中央和地方政府相继建立了推进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综合协调机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规划和政策。得益于国家产业政策的导向效应和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近年来我国物流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王志刚 《物流技术》2014,(17):277-279
现代物流业是经济增长的重要贡献力量和拉动力量,与宜宾区域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长期而稳定的正相关关系。宜宾物流业发展与三次产业增长之间均呈现出较为明显的正相关关系,物流业对宜宾第一产业的拉动效应和影响较弱,对第二、三产业拉动和影响较强。为更好地发挥现代物流业对宜宾经济的促进作用,需要加快推进宜宾区域现代化物流园区建设,推动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工程。  相似文献   

16.
宋淑平 《价值工程》2010,29(28):107-108
主导产业能够对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起到引导和带动作用。本文依据西安市2007年投入产业表,加工计算出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并确定出西安市的主导产业。  相似文献   

17.
田丽娟 《物流技术》2012,(23):254-256
为了对物流业对本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进行趋势研究,选取北京物流业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宏观分析加计量分析的方法对其进行研究。通过宏观分析明晰了北京地区物流业发展的整体态势,通过建立拓展的C-D模型,确定了分析研究的大框架。在此基础上,利用最速下降分析方法,找到了北京物流业的发展趋势,从而对北京地区经济发展展开了有效的趋势预测分析。同时,根据模型分析结果,从政策层面为保障北京物流业和经济发展提出了富有针对性的具体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现代物流业是经济增长的重要贡献力量和拉动力量,与宜宾区域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长期而稳定的正相关关系。宜宾物流业发展与三次产业增长之间均呈现出较为明显的正相关关系,物流业对宜宾第一产业的拉动效应和影响较弱,对第二、三产业拉动和影响较强。为更好地发挥现代物流业对宜宾经济的促进作用,需要加快推进宜宾区域现代化物流园区建设,推动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工程。  相似文献   

19.
耿淑娟 《企业导报》2009,(5):135-137
利用2002山东投入产出表计算各产业的影响力系数、感应度系数、生产诱发系数和依赖度系数,对山东产业结构从数量上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结论及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为了对物流业对本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进行趋势研究,选取北京物流业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宏观分析加计量分析的方法对其进行研究.通过宏观分析明晰了北京地区物流业发展的整体态势,通过建立拓展的C-D模型,确定了分析研究的大框架.在此基础上,利用最速下降分析方法,找到了北京物流业的发展趋势,从而对北京地区经济发展展开了有效的趋势预测分析.同时,根据模型分析结果,从政策层面为保障北京物流业和经济发展提出了富有针对性的具体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