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现代营销(创富信息版)》2016,(1)
随着雾霾等环境问题越来越多地走入了大家的视角,我国的经济政策发展不再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而是在经济发展的同时需要注意对于环境的影响。企业和个人日常的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垃圾,所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企业和个人不断规范自己的生产、生活行为。在具体到物流行业,就是要大力发展绿色物流,在物流中发展绿色包装,形成物流行业的绿色化。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的发展,资源的日益匮乏以及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绿色浪潮的兴起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给物流企业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剖析了绿色包装给物流企业带来的好处,探讨绿色包装在物流企业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物流是供应链的一部分,是社会再生产中的重要一环,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物流的需求是巨大的。因此,现代物流的发展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然而,现代物流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越来越严重,如废气污染、噪音污染、资源浪费、交通堵塞、废弃物增加等,这些后果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全球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原则。绿色物流强调了全方位对环境的关注,体现了与环境共生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是新的物流管理趋势。 相似文献
7.
8.
9.
发展绿色包装不但可以减少节约资源、优化生产环境,而且可以提高国际竞争力,加快企业发展,还有利于促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本文深入分析了绿色包装的内涵,找出合适的绿色包装的材料,并提出了实现绿色包装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绿色物流发展途径创新——以绿色包装的实现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经济日新月异的今天,如何在高速发展的同时实现低碳环保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议题。在物流运输行业中,包装技术的改进与革新促进了物流行业迈向绿色化。包装是人们在进行物流活动时,为方便流通所进行的一种必要的操作活动。随着物流行业的飞速发展,人们对包装的要求已经不满足于其能提供简单的加固保护作用,而是探索如何实现绿色包装和集中包装,实现包装的绿色化、合理化,从而进一步促进绿色物流的发展。现代物流中,包装的标准化、科学化、循环化等问题都是物流企业需要不断研究的课题。包装绿色化已经成为发展绿色物流的必由之路,越来越受到各界的欢迎与重视。 相似文献
11.
绿色物流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它代表了现代物流发展与环境的协调,与绿色制造、绿色消费共同构成了一个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绿色经济循环系统,成为21世纪物流管理的新方向。文章分析了我国绿色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2.
以低排放、低能耗、低污染为特征的新经济发展模式,使低碳生产、低碳生活正在逐步成为人们的行动准则,"使用绿色简易包装"的呼声日益高涨。通过分析绿色包装的重要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绿色包装在物流活动中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循环经济条件下,绿色物流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关注。本文从循环经济条件下绿色物流的内容构成,阐述了我国发展绿色物流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4.
绿色、环保的概念已深入到各行各业。今天,绿色物流也成为我们所关注的一个话题。本文从昆明城区建设绿色物流的角度分析了建设绿色物流的原因,并针对绿色物流建设过程中可能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中国商贸:销售与市场营销培训》2016,(19)
伴随着我国快递行业的快速发展,快递商品包装的需求量及快递商品包装废弃物日益增大,并且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本文从快递商品包装现状着手,分析了现今我国快递商品绿色物流包装的必要性及快递商品包装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该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6.
城市绿色物流发展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河北省保定市物流发展规划的研究,结合时代主题--可持续发展,分析发展绿色物流的必要性,并以绿色包装、绿色逆向物流为例,指出绿色物流是保定市物流发展的必然趋势,并就如何开展绿色物流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我国绿色物流与国外在观念、政策性、技术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我国实施绿色物流管理的具体举措分为政府层面和企业层面,政府要对物流发生源、交通量、交通流实施有效管理,而企业的重点应是进行绿色运输和绿色包装。 相似文献
18.
简析发展绿色物流对绿色奥运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1世纪新的物流管理趋势和2008北京奥运需要形成绿色物流管理系统,发展绿色物流对推动举办绿色奥运会具有积极意义。本文从绿色奥运的含义及绿色物流的理论基础,分析并提出发展绿色物流的策略及其在绿色奥运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浅析我国绿色物流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传统物流对环境的影响,指出绿色物流是适应可持续发展要求,满足国际市场需求的。针对我国绿色物流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物流基础设施、信息技术、管理体制等方面的问题,作者从政府职能和企业作用两个方面给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