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其发展形势直接影响了我国民经济的发展.传统农业经济发展体制对资源过度需求,极大破坏了农业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理论取代传统的经济发展理论成为人类发展的必然,循环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理论指导下的最佳经济模式.本文理性分析了中国农业发展循环经济的紧迫性,论述了发展循环经济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以及推进农业循环经济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分析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并对当前农业循环经济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江西省乡村资源开采存在污染物排放量高、环境破坏严重等一系列问题,不利于资源型乡村在新时代背景下可持续发展。文章对江西省资源型乡村发展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发现,江西省资源型乡村可持续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产业结构调整过于缓慢、缺乏与发展配套人才等瓶颈问题,限制了江西省资源型乡村的建设,同时对现有资源型乡村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不利影响。为解决发展瓶颈,并提出明确发展思路、加速产业调整及引入技术人才等解决措施,旨在切实保障江西省资源型乡村的稳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循环经济与林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刘超 《林业经济问题》2005,25(5):257-259,264
生态环境的恶化,资源的枯竭,已经影响到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现。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是解决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人口、资源、环境等约束因素的根本保证,改变现行的林业经济增长方式,通过发展循环经济建立林业循环经济体系,是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5.
基于可持续发展视角的农业循环经济研究——以河南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可持续农业的不断改革,农业发展也趋于生态化,循环型农业经济体系的构建为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奠定一定的基础。文章以河南省为例,结合农村循环经济发展的特点,建立了纳入自然资源投放量的经济增长模型,模型指出生产经济增长中的技术和劳动增长数、资本增长数、自然资源投放增长数对经济增长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同时,该文根据模型对河南省得循环型农业经济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提出河南省发展可持续循环农业经济的对策措施,为促进河南省农业稳定快速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与实现四川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由于工农业的快速发展而引起的农业水土流失、土壤生产力下降、农产品与农业环境污染、生态环境被破坏等问题,已经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特别是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已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四川省政府因此提出了“20年三阶段,构建生态四川”的宏伟蓝图。本文认为,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其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7.
论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循环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这是我国目前的国情需要,也是实现资源和环境对经济建设的支撑.本文介绍循环经济的概念和意义,提出完善循环经济模式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发展县域循环经济的探索——以德化县发展循环经济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循环经济理念下县域经济从构建到完善,从主导产业的选择到三次产业结构的配置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探讨,并以德化县为例阐明循环经济体系的建设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建议德化县在已有的循环经济的雏形上进一步完善高质高效的县域循环经济体系,保证该循环经济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9.
本世纪头20年,中国将长期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发展的阶段,它既面临资源短缺和环境破坏的双重压力,又具备转变传统粗放型增长方式的重要战略机遇.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推进循环经济的发展,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也明确指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资源循环式利用.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已成为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长足进步,人与自然和谐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循环经济: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陈良  江波 《农村经济》2004,(9):65-67
发展循环经济是对自然经济,传统经济的否定,是解决我国农业资源枯竭,环境恶化的根本途径之一,是实现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生态农业建设的本质要求,有利于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兼容农业清洁生产等,生态城市,生态省建设同时也是循环经济理念在实践中的拓展,本指出,推进我国农业循环经济的措施在于加紧循环经济立法,发挥经济手段在循环经济中的作用,加强宣传教育,鼓励公民绿色生产和消费等。  相似文献   

11.
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刍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对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进行了比较 ,认为二者都追求资源消耗的最小化 ,在实现过程上有共同性 ,循环经济模式比可持续发展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 ,循环经济模式是可持续发展的实现途径。认为可持续发展概念上的抽象性决定了其操作上的艰难性 ,而循环经济模式则是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具体化  相似文献   

12.
现代农业观光园作为一种综合性的特色产业,不仅能够推动地方农业的发展,也能提高相关行业的整体发展水平,是地方推进农业发展的重要措施。我国各地都开始进行现代农业观光园的建设,观光园的普遍发展让城市居民的居住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同时也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收益。但由于我国现代农业观光园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普遍面临生态环境建设失衡的问题。文章以西安浐灞生态园区为例,在综合考量园区生态建设的基础上,指出园区建设还存在技术落后、专业人才匮乏、市场主体参与度不够、生态信息网络不完善、园区生态文明建设不协调等问题。运用内外部因素评价矩阵,分析浐灞生态园区现有的优势和弱点,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为其发展提供对策建议。文章指出浐灞生态园区应开放园区规划平台、引进先进的建造技术、与高校合作建立人才定向培养基地。现代农业观光园的生态环境建设应以科学生态观为指导,着重建设园区生态循环系统和资源循环系统,注重园区环保宣传,以营造良好的生态文明氛围。  相似文献   

13.
王卓君 《农村经济》2006,(2):101-103
本文以循环经济理论为基础,分析了中国区域贫困的成因,并以解决经济循环过程中内部不平衡为出发点,探讨了解决区域贫困问题的方法,为解决区域间发展不平衡所导致的贫困问题和经济不可持续发展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农业生产采取直线生产方式,既浪费物质资源,又破坏了生态环境,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循环经济理念的提出为我国农业结构调整指明了新的方向。现代农业生产必然要求我国农业结构调整要遵循循环经济的理念,实现更高层次的循环,沿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最终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者的统一。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层次分析法构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1994年~2009年兵团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并对2009年影响兵团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障碍因素进行诊断。结果表明:兵团农业循环经济整体水平逐年上升,主要是由于农业产出水平提高的拉动;资源循环利用水平与农业资源环境安全成为主要限制因素;最后提出了推进兵团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提出评价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四条判断依据,并构建了评价中部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状况的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等评价了中部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状况,并做出研究结论与启示。  相似文献   

17.
农业循环经济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循环经济是农业发展的根本,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我国农业经济运行的必然趋势.本文在深入分析农业循环经济和农业发展的关系的基础上,依据循环经济理论,提出了实现我国农业循环经济的主要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8.
循环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经济模式;以肇东市可持续发展示范区为基础,建立适合当地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并对新循环经济模式与传统经济模式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9.
面对农业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现实,人们开始反思和重新审视现代农业的发展模式,逐渐尝试进行了农业循环经济的实践探索.本文以黄河三角洲地区之一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为研究背景,探讨了农业循环经济问题,并提出探索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扶持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让农民共享改革成果是农村综合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农村综合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方法]以财政部试点文件财农[2015]197号为指导,以2016年宁夏回族自治区8县区80个试点村扶持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为案例。运用综合分析法,探究"四位一体"发展框架。[结果]文章创新性提出了创建村集体经济组织、建章立制、培养能力、扶持产业"四位一体"的发展构架。其中,创建村集体经济组织是首要关键环节,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提供合法组织保障;村集体经济管理制度建设与合作社章程建设是合法的制度保障;加强村党组织建设,选好配强村级领导班子和致富带头人是人才保障;因地制宜,选好产业,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道路是发展的支撑。[结论]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初步总结出了一些宝贵经验,以期为扶持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提供可借鉴、可复制的经验和做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