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环球财经》2009,(6):120-120
虽然人物尽是化名,但全盘照搬作者本人、亲眷、挚友、恋人等上百人的真实经历的描写,令明眼人立时便能看出《小团圆》是张爱玲不折不扣的自传体。  相似文献   

2.
毛灿月 《理论观察》2008,(2):127-128
作为学术专论的序言,《〈红楼梦魇〉自序》以写实的态度,表述了张爱玲与《红楼梦》及作者的精神与情感渊源。张爱玲与曹雪芹文人品格的共性,源于他们共同的“末世,,之感。张爱玲继承了《红楼梦》对悲剧本原的演绎方式,将评点和考据《红楼梦》作为间接诉情文本,消解其对时代与人性的悲剧感。  相似文献   

3.
李安导演的电影《色·戒》改编自张爱玲的短片小说《色戒》,上映之后引起各方面的反响,褒贬不一。作为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从表现手法和叙事结构上必然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4.
张爱玲的作品《弟弟》和《金锁记》同属20世纪40年代的得意之作,而名气相差甚远,但文学创作成就却是异曲同工。重新审读和解构张爱玲的小说《弟弟》,以一个崭新的视角和层面去解读张爱玲小说观中大书特书的“苍凉感”和“对称的不平衡”等创作特色与成就,是深入认识张爱玲文坛地位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5.
俞春霞 《宁波通讯》2011,(18):62-62
一直敬仰着被称作近代文坛奇女的作家——张爱玲,一口气读完了她的作品《怨女》,久久沉浸在故事的矛盾纠葛中无法自拔,心却隐隐作痛。  相似文献   

6.
张爱玲的短篇小说《心经》与经典佛经《心经》同名。小说《心经》描写了父女畸恋的悲剧故事,本文旨在通过对两位主人公形象分析入手,探求其人生选择酿成悲剧的佛学渊源,并试图粗鄙地挖掘佛学旨意对张爱玲其文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刘星 《魅力中国》2011,(17):227-228
《半生缘》作为一代才女张爱玲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一改昔日作品中华丽炫灿的文字,归之于一汪湖水似的平淡和静默,自有一种无法言说却又回味无穷的沧桑萧瑟,却仍旧深深打着那些熟悉的烙印,张爱玲式的“苍凉”调子在《半生缘》中借助浓浓的时间回溯和流逝感被渲染得如此缠绵悱恻,始终挥之不去。本文旨在通过人对时间的挣扎这一主题,还原“苍凉”在《半生缘》中的生成情境与特殊意义,并由此体会“苍凉之美”的人生启示。  相似文献   

8.
《召树屯》和《帕素吞》是分别在中国傣族地区和泰国地区广泛流传的两个著名民间故事,均属于天鹅处女型故事的第四代异文“王子和孔雀公主型”故事,故事在王子得妻、失妻、寻妻和团圆这四个主要情节基础上展开。通过比较这两个民间故事的女性人物和男性人物、女性人物之间的关系,男性人物之间的关系以及男性女性之间的两性关系等,探索两个有着深厚渊源的民间故事的共同点和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9.
丁孟君 《魅力中国》2010,(26):259-259
《金琐记》中的曾七巧,是张爱玲笔下最有代表性的人物之一。金钱是她精神的主宰,黄金的枷锁使得她人格扭曲,导致最后亲手毁掉了儿女的幸福。本文揭示曹七巧的“嗜钱如命”和“人性恶”的性格特征,再通过外因、内因的分析来阐述曹七巧上述两种个性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是享誉国际汉学界的经典名著,尤以对钱钟书、张爱玲等重要作家的重新发掘而名垂史册。该书关于钱钟书的一章,误认为钱氏在牛津大学的B.Litt.学位论文《十七、十八世纪英国文学中的中国》发表在国立中央图书馆的英文馆刊《书林季刊》,实际上,该文发表在国立北平图书馆的英文馆刊《图书季刊》。文章就此错误进行了勘正。  相似文献   

11.
文章导语好些年过去了,不显山、不露水的《色·戒》终于引起轰动。可这个顶着激情戏招摇过世的作品,还是原先那个故事么?张爱玲的《色·戒》,从开始写它,到最终发表,相隔30多年。不多的文字里,透着尘世沧桑,真读得懂,需要阅历。这篇短短的小说重又被提及,而且成为公众热点事件,是因为李安,因为国际影坛大奖;更重要的是因为情色。在一片暧昧的意淫中,电影《色·戒》像是只为床戏而存在。但这恐怕不是大导演李安想要的全部。他应该真正理解张爱玲的《色·戒》,那肯定不是激情戏或者床上表演。  相似文献   

12.
张井 《南方经济》2009,(5):79-80
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以下简称《纲要》),是广东当前和今后规划时期的中心任务。实施《纲要》的有利条件很多,但困难也不少,任务艰巨。当前更是万事起头难,又遇世界金融危机严重影响。因此,要特别重视《纲要》实施的起步,抓住关键环节把《纲要》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3.
电影对于张爱玲,用她自己的话来讲,是“有一种难言的恋慕”。她自己就是个标准影迷,早在中学时代,就写过独到的影评,非但如此,她更在40年代开始写电影及话剧剧本,如:电影《不了情》、《太太万岁》、话剧《倾城之恋》,上映后即大受欢迎。60年代,她又为香港电影懋业公司编写剧本,计有《小儿女》、《情场如战场》、《南北一家亲》等。80年代至今,张爱玲的作品在内地逐步解禁,她的40年代的作品再度走红文坛,掀起了读者阅读张著的热潮,而部分身为张迷的电影人将张爱玲的小说改编为电影,计五部:《倾城之恋》、《怨女》、《红玫瑰与白玫瑰》、《半生缘》、《海上花》,另有三毛编剧影射张爱玲和胡兰成故事的电影《滚滚红尘》及若干电视剧、舞台剧等。张爱玲小说里的人物少有样板式的,多是真实的小人物不彻底的人生,多描画日常生活的细节,没有轰轰烈烈的剧情,不是传奇的《传奇》,其实是很不好拍的。稍不留神,就破坏了原著的意境,令人回味的文字转化为影像后,是否还能保留原著的神韵,是考验导演功力的难题。  相似文献   

14.
《中国西部》2013,(22):118-123
自6月27日上映以来,截至7月13日,上映16天进账4.53亿的《小时代》不仅开创了tt粉丝电影”新类型,也引发了“小时代火爆观影现象”和诸多社会话题。票房虽然火爆,但仿佛大部分影评人和观众并不买《小时代》的账,记者在时光网和豆瓣网上看见,前者有4万余人参与影片打分,平均分只有可冷的3.4分;而后者有12万余人参与打分,分数略高,也只有4.9分。从以往时光网和豆瓣网的打分睛况来看,这无疑属于“超级烂片”一级。  相似文献   

15.
张朝中 《开放导报》2005,(5):110-110
学邹蓝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在学术研究之余为《中华工商时报》、《经济日报》、《深圳商报》和《南风窗》等报刊以及网络撰写了大量的评论,内容涉及宏观经济、国际经济、国际政治、环境生态保护、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医疗卫生、企业和管理、化艺术和演艺等方面。今年5月,深圳海天出版社将他的这些评论收集成书,以《小话大说》为名出版发行。  相似文献   

16.
《牡丹亭》中贼子豪雄李全和他的夫人杨娘娘这两个人代表着作者的一种理想。戏曲中的李全和杨氏娘娘没有做宋朝封的王,到海上去做了海贼。这个结局与戏曲最后作者安排的柳梦梅高中状元,与杜丽娘团圆的结局存在一种对比,体现出作者本人在思想上的矛盾状态,处于出仕还是隐世的挣扎中。作者汤显祖一生仕途坎坷,《牡丹亭》中的李全夫妇的生活态度和生存状态可以看成是作者所追寻探索的一种生存方式。  相似文献   

17.
我国将公布实施《贷款通财》据泰国《中华日报》报道,中国金融主管机关正在加紧制定商业银行贷款标准—-《贷款通则》,预计这一通则不久就将公布实施。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制定并实施全国统一的《贷款通则》,目的是为了提高贷款使用的流动性、安全性和盈利性,减少信贷资...  相似文献   

18.
冉平 《中国西部》2011,(13):123-123
根据《蒙古往事》中的记述,出生于当时一个小部落首领家庭的铁木真,从小就已獭部落政治这门复杂的艺术。残酷的生活使得小铁木真很早就懂得将忠诚与背叛、勇敢与狡猾区分开来,为他以后能成为一呼百应的部落首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我的报告文学《残霞如梦》入选《新世纪优秀报告文学选(2001——2006)》(书中错印为《残雪如梦》),不少文友、读者除了祝贺以外,还问及文中女主人公们的情况。这次入选令我欣慰,不仅因为书中只在全国各报刊里精选了36篇,其中有我的作品,更重要的是柴达木女性再一次受到社会的关注。  相似文献   

20.
解玺璋 《今日重庆》2009,(1):111-111
看了电影《梅兰芳》,觉得还不错。最初听说陈凯歌接了《梅兰芳》,以为他攥在手里一个“雷”.真担心会“炸”了他。因为前有《霸王别姬》,是他很难超越的;而且,《梅兰芳》毕竟不同于《霸王别姬》,它带着太多的禁忌,影片中的那副“纸枷锁”几乎就是其自身处境的写照。所以,对这部影片,我—直不敢太抱有希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