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基于中国1985—2009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将能源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引入D-S形式的总量生产函数,利用扩展了的内生增长模型,实证检验不同专利活动对能源及劳动产出弹性的影响差异。结果发现专利活动特别是发明专利对劳动力的产出弹性发挥了明显的促进作用,专利活动对我国能源产出弹性的整体贡献较小,专利活动对能源产出弹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实用新型专利上,发明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对能源产出弹性的提升没有发挥显著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研发投入、专利产出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在知识经济时代,如何最大化发挥研发投入、专利产出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贡献问题成为当前理论研究的重点。通过构建山东省2005—2020年面板向量自回归(PVAR)模型,对三者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与传统理念认知以及山东省经济地位存在较大反差,即无论是从静态模型上还是动态模型上,山东省研发投入、专利产出效率均没有有效发挥出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积极推动效应。因此,山东省需要因地制宜制定并完善研发投入、专利产出及人才储备方面的配套体系策略,最大程度发挥研发投入、专利产出对地区高质量经济发展的潜力作用,为其他区域性经济发展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3.
以河北省1993—2010年的科技活动投入经费、科技人员投入和GDP三组数据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协整理论和VAR模型等计量经济学分析方法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河北省的科技活动投入经费、科技人员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经济增长确实促进了科技活动经费和科技人员数量的增加,但反之没有明显的因果关系;科技活动经费投入的增加相对于科技人员投入增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4.
我国专利产出与经济增长的协整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选取1987~2004年时间序列数据,对我国专利产出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专利产出和GDP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协整系数为0.311433;二者在10%水平上具有Granger双向因果关系。VAR分析结果表明:经济增长对专利产出的影响强度相对较大,专利产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强度相对较小,这主要是由我国的科技管理体制以及技术市场不健全造成的。目前,我国需要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尤其是要加强官产学研之间的合作。  相似文献   

5.
"土地是财富之母,劳动则是财富之父",这句哲语无疑说明了经济增长的源泉,也正是这种思想带给了历代学者研究和创新的灵魂.从古代到现代,从国外到国内,通过理论和实证的研究,经济学家证明了不同要素投入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本文利用不同的模型来对比河北省的物质资本投入、劳动力投入和人力资本投入在不同阶段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从而分析河北省经济发展背后的支撑点,并针对其结论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6.
山西省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单位根检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等计量方法,对1996—2008年山西省的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山西省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单向因果关系,并用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对二者的关系进行了模拟。  相似文献   

7.
运用哥布-道格拉斯(C-D)生产函数计算出近20年来我国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计算结果表明,我国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与经济发达国家相比,有相当大的差距,即使与发展中国家相比,我们也处于劣势。有效的财税政策是促进技术进步的重要途径。可考虑的对策有:建立和完善全社会、多渠道、多层次的科技投入体系;调整税收政策,鼓励企业技术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继续实行加速折旧政策;建立合理的激励企业技术创新者利益机制。  相似文献   

8.
建立了区域科技创新溢出测度模型和区域经济溢出测度模型,并以2004年~2008年我国30个省区的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发现:R&D资金投入对于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显著,但影响力增速逐渐放缓,而人力资本量和城市化率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不显著,区域间的科技创新溢出受到抑制;各省科技创新投入转化率及科技创新溢出的经济效益有着明显的不同,科技创新在经济各要素的溢出活动中的作用并不突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运用平行面板数据的基本理论,对1996~2005年全国30个省市的地方财政科技投入与地方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地方财政科技投入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影响在各个地区及年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1990年以来,我国教育和经济体制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革。通过对1990-2012年教育投入和经济增长数据的描述分析,发现教育经费构成及增长显著受到教育投入体制改革的影响;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但二者的相互影响具有一定的时间滞后性;教育投入和经济增长的双向促进作用随时间的推移逐渐增大。对此,提出了优化教育投入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我国科教支出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采用1953年到2003年的时序数据对我国科教支出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后发现:我国对教育和科研的财政支出和GDP变化有着长期均衡关系,并且教育支出在长期中受经济增长的影响较大,科研支出却在短期中受经济增长的影响较大;而科研支出在长期中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却比教育支出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2.
通过理论模型证明了一国或一地区发展适宜技术是实现经济增长的最优路径,并在计量检验我国东、中、西部典型省(市)技术、资本和劳动力贡献率的基础上,进一步说明了发展适宜技术对不同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意义。同时,结合各省自身要素禀赋的特点,分析了不同省份经济增长存在差异的原因,并进行了细致的比较研究,指出在以技术推动经济增长时,必须采用适宜技术,才能使资源得到最合理的利用,使经济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经历了由模仿向独立自主创新转变的内在逻辑和过程。政府干预下企业低成本竞争对于技术进步路径转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这种低价工业化发展是后进国家由模仿通向创新的必由之路。向下扭曲要素价格,高估企业价值的低价工业化是增长路径向最优增长路径回归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4.
在人力资本积累模型基础上构建理论分析框架,从空间视角解释人才集聚、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以中国2005—2017年省域面板数据为基础构建空间杜宾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从全国层面来看,人才集聚与技术创新不仅对本地区经济增长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同时通过知识溢出、技术溢出、协同效应其对邻域地区经济增长也存在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分地区而言,东部地区技术创新与人才集聚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和溢出效应;中西部地区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作用不显著,中西部地区在人才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人才大量流失对经济产生负向作用;地区间经济增长不能趋同的一个原因是人力资本吸引效率存在差异,人才往往在吸引效率更高的地区集聚。  相似文献   

15.
创新与中国经济增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先通过Granger因果检验分析了创新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因果关系,然后利用阿尔蒙多项式分布滞后模型对创新和中国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估计了创新的产出弹性并分析了其动态变化过程,发现国外创新也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促进因素,但其产出弹性低于国内创新。  相似文献   

16.
我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经济增长与劳动就业有着密切的关系。一般认为,经济增长能带动就业增长,就业增长反过来也能促进经济增长,而我国的统计数据则显示两者存在着明显的非一致性。通过对不同指标进行比较和实证研究,在分析我国经济增长和就业增长不一致性的原因基础上,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7.
管理创新贡献的测量方法新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有的管理创新测量结果的不稳定性源于测量内容的不确定。从促进经济增长意义上看,管理与管理创新是等同的。本文从广义进步的分解入手,探索了一种新的测量方法:利用总体、个体的总量生产函数的相互联系,不用索罗剩余法,把总体层面上的管理创新贡献计算转化为个体层面的管理水平计算。文章也提出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国内外成熟的研究结果表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一种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目前,中国经济金融快速发展,但中西部发展并不均衡。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法,对河南省近20年的经济金融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金融发展的测量指标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较高的相关性。因此,对于经济欠发达省份而言,应以金融创新为先导,通过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积极培育金融市场,激活金融要素,调整金融结构,带动区域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