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沪港经济》2010,(1):20-23
“当2009年第四季度第一个月,CPI和PPI还都是负值时,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把正确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好通胀预期的关系作为宏观调控的重点。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2009年国务院常务会议首次将管理通胀预期与保增长、调结构相提并论。”  相似文献   

2.
生产领域价格与消费领域价格已出现联动上涨局面,2010年,或许能成为“低通胀、高增长”时代开始的第一个年头  相似文献   

3.
目前,国际石油和铁矿石等基础原材料价格的波动不止,与此同时,美元持续贬值,导致全球美元泛滥。尽管国内的通货膨胀压力在减小,但发生国外输入型通货膨胀的风险却依然存在。[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中国经济周刊》2005,(28):12-12
人民币对美元2.1%的升值幅度够了吗?没人知道——只有市场知道。目前这种试探性的安排已经给中国货币当局留下了相当的缓冲余地与空间。汇率机制的灵活性运比汇率水平重要,短期升值是毫无疑问的;但是,这一轮热钱来去和亚洲货币多头聚集之后,在中国经济减缓成定局之后,在中国长期通胀压力之下,谁知道人民币以后是升是贬呢?其他亚洲央行又将如何行动、外汇储备结构如何调整、美元资产又将如何波动?但是不管怎么说,目前人民币终于升值了。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未来全球平均通胀上升到更高水平的可能性非常高。一方面,全球经济治理和政策的不确定性会长时间持续,无知和政府的短视会增大通胀的可能性。在这方面,发达国家过于宽松的货币政策和政府持续攀升的负债水平,都是值得警惕的信号。另一方面,全球化提升效率的空间已经相当有限;农产品可能长期供不应求。更重要的是,一般价格水平中,资产价格的分量将越来越重,流动性所带来的通胀可能集中体现在资产价格上。  相似文献   

6.
连续5年以两位数增幅保持经济调整增长的中国在进入2008年后遭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从上个月开始袭击中国的大雪造成了2万亿日元的经济损失,此外通货膨胀日益严重和输日毒饺子事件使得中国的“奥运之年”开局不利。尽管中国的经济在近10年经受了巨大的考验,但是这次它还能化险为夷吗?  相似文献   

7.
《中国经济信息》2007,(10):40-41
中国人民银行顾问樊纲表示,抑制通货膨胀的根本目的则是为了防止经济增长过热,并避免经济发展出现较大的波动,因此,中国应监控资产价格的变化。中国在制定货币政策的过程中不应只监控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的上升,还应关注资产价格,特别是房地产及股票价格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通胀迷局     
去年下半年以来,我国消费者物价指数(CPI)持续上升,通货膨胀的幽灵已经侵入了我们的经济生活。无论对政府、企业,还是个人来说,通货膨胀都成为了再也难以回避的问题其实,与CPI冷冰冰的数字比起来,人们对于通货膨胀的理解更多还是出于直观的感受:房价飞升、股市狂飙、肉贵奶涨、粮食价增……人们蓦然  相似文献   

9.
7月14日,北京大学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与经济增长研究中心正式发布《中国经济增长报告2013》。报告认为,虽然2012年的中国居民消费物价指数(CPI)涨幅已降至2.6%,但通货膨胀的潜在压力在未来几年仍然较高,并且在国际国内经济矛盾复杂的条件下,很有可能以某些短期的突发变化为契机,从结构性物价上涨迅速演变为总量通货膨胀。  相似文献   

10.
对于明年宏观调控首要任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今年“一个防止”的基础上增加为“两个防止”: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  相似文献   

11.
2007年至今,通货膨胀的压力一直存在,主要表现为农产品价格、房地产价格、生产资料价格一路攀升。通货膨胀问题虽然在国家宏观经济层面、统计数据上看并不严重,然而对于百姓生活而言,却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基于国际经验,把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的关系概括为五种类型。对我国1978~2011年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经济增长可能导致产生通货膨胀的压力、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没有稳定的促进或促退关系,以及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不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应对通货膨胀压力,应从实行稳定货币量的货币政策,稳定社会通胀预期,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保护好中、低收入阶层,控制和消除资产泡沫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3.
王博 《新财经》2008,(3):18-23
去年下半年以来,我国消费者物价指数(CPI)持续上升,通货膨胀的幽灵已经侵入了我们的经济生活。无论对政府、企业,还是个人来说,通货膨胀都成为了再也难以回避的问题 其实,与CPI冷冰冰的数字比起来,人们对于通货膨胀的理解更多还是出于直观的感受:房价飞升、股市狂飙、肉贵奶涨、粮食价增……人们蓦然发现,钱突然变得“不值钱”了  相似文献   

14.
【美国《华尔街日报》6月8日】过去10年问,来自中国、印度和东欧的廉价劳动力帮助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实现了没有通货膨胀阵痛的经济增长。而现在,这一价格抑制因素正在走向反面,而且全球的通货膨胀压力也开始聚积。  相似文献   

15.
在食品价格继续高涨的推动下,8月份CPI涨幅达到6.5%,超过了5.9%的市场主流预期,也突破了7月份5.6%的10年新高点。这种情况下,有人认为,中国即将进入“通货膨胀时代”。2003年以来,中国经济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速和温和的通胀水平,但这种情况不可能无限持续下去。“万有引力定律”同样适用于中国,不断扩张的中国经济终究会出现供给约束,届时将出现通胀。[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美国《华尔街日报》7月18日】我们应该记住历史的教训:1994年1月1日,中国的人民币汇率并轨,央行将牌价汇率由1美元兑人民币5.8元贬值至1美元兑8.67元,人民币贬值50%。此前的中国经济高度发烧,通胀最高超过了20%。当久违的通胀再次让我们担惊受怕的时候,人民币实际上已经开始走向高估的道路,而通胀因素在以前则一再被我们轻视。在人民币继续升值的呼声中,我们难道要眼睁睁看着人民币持续走向高估的道路?  相似文献   

17.
6月份,中国的消费价格涨幅突破了4%。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开始密切关注,中国将以何种政策调整应对卷土重来的通胀压力。除了加息和回笼流动性之外,也有人提出人民币升值对抑制通货膨胀效力如何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将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引入新凯恩斯混合斯菲利普斯曲线框架,并构建计量模型对中国的通胀进行实证分析.结论认为:我国经济增长存在通胀效应;通胀既受到通胀预期的影响而具有前瞻性,也受到前期通胀影响而具有后顾性,且前瞻性预期对通胀的影响处于主导地位;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对中国通胀率的传递效应非常微弱且统计上不显著.文章的结论启示我们:当前治理通货膨胀不应对人民币汇率期望过高,而应更多地将注意力放在国内经济平衡和改变民众的预期上.  相似文献   

19.
【英国《金融时报》6月12日】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如果中国经济还在宏观调控、巨额顺差、人民币升值的泥坑中不能拔足,最后将是中国经济的全面通胀和资产价格泡沫。[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段然 《上海经济》2012,(1):17-19
国内外对中国通货膨胀的主流看法南P=e×P^*(P是围内价格指数,P^*是国际价格指数,e是一美元兑换多少人民币,比如1美元:7元人民币,则e=7),当P^*增加时,P也会增加,引起中国输入性通货膨胀;如果要使P稳定,e要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