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何昀 《消费经济》2007,23(3):89-92
文章围绕建设节约型社会这个主题,对节约型社会的性质、内涵、特征,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必然性,建设节约型社会与消费方式变革的关系,以及推进以节约型消费为取向的消费方式变革途径等观点进行综述,并简要评价,指出了相关研究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2.
面对我国经济高速增长所带来的资源、环境压力,党中央提出了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目标,并把这一目标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战略步骤之一。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必由之路。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必须从观念、法制、体制、技术等层面入手,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3.
《绿色民法典草案》及其对节约型社会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祥武 《商业时代》2007,(32):60-61
节约型社会不是自然生成的,而是主要依靠法律的调节实现。作为民法对我国环境资源问题的回应,厦门大学徐国栋教授主编了旨在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民商合一的《绿色民法典草案》,全书着眼于更有效益地分配、利用和节约人类宝贵资源,并通过规定"取得时效"、"浪费人及其保佐"、"相邻关系"和"财产分割"等总则性的资源节约型法律制度来实现人类在生活、生产、智力上的资源节约,是一部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民法典草案。  相似文献   

4.
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国务院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国发[2005]21号)要求,进一步加大资源节约宣传力度,推广资源节约的先进技术和典型经验,普及资源节约知识,努力营造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良好氛围,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宣部、全国人大环资委、科技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水利部、建设部、农业部、国资委、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北京市人民政府等12个部门定于今年12月17—21El在北京举办建设节约型社会展览会。  相似文献   

5.
关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三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建 《市场论坛》2005,(11):2-3
经济发展中的资源瓶颈,使中国社会各界深感到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紧迫性,但是应当怎样建立节约型社会,首先需要从认识上搞清楚一些问题.所制定的政策才会有较强针对性。  相似文献   

6.
建设节约型社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是党中央立足国情作出的具有全局性的重大战略决策。其着眼点和根本途径是增强内生力量。即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抓好能源、水源节约和土地利用,大力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和发展循环经济,建立节约型社会的各种保障体系,并举全党全国之力夺取实效。  相似文献   

7.
张晓春 《北方经贸》2006,(11):19-20
在资源稀缺的社会中,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必然选择,而政府部门和行政事业单位使用国家财政资金,消耗大量国有资产,应从国有固定资产着手,重点加以管理。文章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内涵看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必然性,以及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8.
构建节约型社会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在提倡资源与环境和谐发展的今天,运用好绿色财政税收政策,对实现经济发展的环境化、生态化、绿色化,支持节约型社会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较低,经济的快速增长加剧了人与生态、资源之间的矛盾,不断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重点议题,由此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以下简称节约型社会)的重大决策.本文分析了提出这一决策的现实背景,对其理论基础进行了全面的概括,并总结出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现实意义,最后提出了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0.
当下,建设节约型社会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建设节约型社会,必须加强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制定激励政策,加快科技进步,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只有充分发挥政府、企业和公民的合力作用,才能稳步推进全民节约型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1.
经济发展中的资源瓶颈,使中国社会各界深感到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紧迫性。应当怎样建立节约型社会,首先需要从认识上搞清楚一些问题,所制定的政策才会有较强针对性。  相似文献   

12.
论建设节约型社会中的消费方式变革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何昀 《消费经济》2006,22(5):66-70
文章立足于推进节约型社会建设,从消费方式的角度切入,考察了现有不良消费方式的“泛奢侈化”特征及其危害,阐释了节约型消费的新内涵及其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契合关系,最后提出了推进以节约型消费为取向的消费方式变革的路径,即:构建生态伦理、营造节约氛围,引导节约型消费;提供技术支持,保障节约型消费;发挥政府示范作用,带动节约型消费;强化法律规制,推动节约型消费等。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资源环境瓶颈约束加剧,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途径。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观念、法制、体制、技术、管理等层面上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制约问题就是:我国的资源、能源日益紧张,对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威胁,而另一方面我国经济发展中的资源浪费过于严重,资源利用率和经济效率极低。节约型社会建设是我们的必然选择,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制约问题就是:我国的资源、能源日益紧张,对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威胁,而另一方面我国经济发展中的资源浪费过于严重,资源利用率和经济效率极低。节约型社会建设是我们的必然选择,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6.
外国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做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经贸导刊》2005,(22):28-29
世界很多国家非常重视节约型社会建设工作,积极开展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期刊出一些国家创建节约型社会的经验和措施,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我国经济社会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党中央明确提出建设节约型社会,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莱钢作为大型钢铁联合企业,是社会经济生活中的重要环节,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企业,是提高莱钢核心竞争力,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莱钢在“十一五”期间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企业的主要任务是:  相似文献   

18.
节约型社会建设已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依法进行节约型社会建设是实现节约型社会的必然选择。但是,我国有关保障节约型社会建设的法律还有诸多不足,必须进一步完善立法,构建科学合理的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9.
建设节约型社会包涵了生产、建设、流通、消费各领域的节约资源,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基础、必然要求和主要途径,也更有利于实现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最终目标,因此,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就必须下决心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相似文献   

20.
建设节约型社会包涵了生产、建设、流通、消费各领域的节约资源,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基础、必然要求和主要途径,也更有利于实现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最终目标,因此,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就必须下决心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