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家,是一个回味无穷的字眼儿。365个日夜的积累,天涯游子的归心,几乎都存家里进发和满足。拥有房子未必算有家,团圆的感觉只有家里才能找到。于是,原本没有月亮的除夕奇迹般拥有了月亮,这颗月亮不是挂存天上,而是藏在亲人心中。  相似文献   

2.
爆竹声中一岁除,过了除夕又一年。我儿时就盼过年,就像盼星星盼月亮,扳着指头数日子,大年三十终于到了。尽管童年的除夕没有电视,早些年甚至没有电灯,靠点煤油灯照明,但过年对于小孩来说无疑是新奇有趣的,不必说跟着爸爸屁颠屁颠地去村口杀鸡打花的欢心;不必说过年穿上新衣新鞋时的自豪;也不必说拿着长方形小红纸见物就贴赏红迎新的欣喜;更不必说给长辈们拜年就有压岁钱收入小口袋中的憧憬,单说年三十夜里捡炮仗.  相似文献   

3.
农历新年的临近,让除夕不放假的2014年节假日安排成为各界议论的焦点。除夕不放假,意味着除夕再度成为工作日,而这也让除夕夜高速路通行照常收费有了依据,在加大广大工作者回家难度和成本的同时,进一步冲击着民众对春节的传统认识,引发了很多行业工作者的集体吐槽。  相似文献   

4.
文萃     
除夕守岁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相似文献   

5.
作家张爱玲说。老年人回忆中的三十年前的月亮是欢愉的,比眼前的月亮大、圆、白;然而隔着三十年的辛苦路往回看,再好的月亮也不免带点凄凉。  相似文献   

6.
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都要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  相似文献   

7.
辞旧迎新,迎春接福,春节贴“福”字,是中华民族由来已久的习俗。每逢农历除夕,人们便在屋门、窗叶、墙壁、箱框等处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这个“福”字,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对美好未来的祝愿。  相似文献   

8.
当午夜子时新春来临,整个中华大地上空,爆竹声震响天宇。屋内是通明的灯火,庭前是灿烂的火花,屋外是震天的响声,把除夕的热闹气氛推向了高潮。爆竹声响是辞旧迎新的标志。喜庆心情的流露,期盼生活红红火火,新的一年顺顺利利,流光溢彩的烟花,清脆响亮的鞭炮,昭示着又一个春天的到来。  相似文献   

9.
除夕敲钟的习俗是伴随佛教的发展而形成的。自东汉明帝永平年间佛教传入中国后,经三国、两晋、南北朝,随着佛经的翻译与研究,佛教逐渐发展的同时,寺庙也兴起了除夕敲钟的习俗。到了隋唐时期,钟声也随之定为敲响108下。为什么要敲108下呢?现在流传的有三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是:明代朗瑛所著《七修类稿》的“钟声数珠”中记载:“扣一百八声者,一岁之义也。盖年有十二月,二十四气,七十二候,正得此数。释氏念珠,亦借此义。”至今一直沿续下来。第二种说法是:由于国人对数字本身的奥妙联想和对天体的神秘观念而成。108包含着12个9,9被古人认作是阳…  相似文献   

10.
古人说:“如果黄金是太阳,白银就像月亮。”很多古代文明中,一年有13个月,每月28天。因此,最早的金银比价是1:13。  相似文献   

11.
省里的一位朋友来铁岭工作,非要看看赵本山的家乡。他说,本山很伟大,他的伟大在于他每年除夕的夜晚,都能够使十几亿人同时开怀大笑,这是任何人、任何力量也做不到的。听了他的话,作为生活在较大城市的市山的老乡,当然十分的自豪。  相似文献   

12.
情洒财苑写心声李厚胜《工会财会》的问世,为全国工会财务干部开拓了一个五彩缤纷的百花园。我由衷地为之欢呼,并为之讲耘。挥毫泼墨爬格子,不是玩潇洒,也不是赶时髦,我觉得那是心灵的付出,是感情的给予。感情越深,责任越大。在写作中,我为了寻找一个素材,为了捕...  相似文献   

13.
龙年春节着实过得很乐呵,从除夕到初五天天都有兴奋点。不因好吃,不在好穿,是远在澳洲网球大赛送来的精神大餐,让我大饱眼福的:中国四朵金花闪亮登场,小克的顽强拼博,天才少女的机智勇敢,纳达尔与费德勒的较量……能够享受网球比赛,还真感谢友人颖儿给自己亲临网球场地的机缘,在教练老师指导下,挥了几拍之  相似文献   

14.
叶红 《科学投资》2006,(6):51-51
如今不论是寻找商机.还是苦心经营的过程中.细分市场并找到自己的独特位置显然是成功之道。黄宏维专攻洋娃娃.并且将洋娃娃做得种类繁多是在细分市场中寻求出路的方法.而黎君专门经营舞服.将之专业化发展,经营思路也是如出一辙。  相似文献   

15.
忆除夕     
庄恒 《深交所》2010,(2):30-31
今年除夕。与往年过得有所不同。第一次没有在自己家过年,远赴女友湖南老家拜见准岳父母。每逢佳节倍思亲。截然不同的过年风俗,使我更加怀念亲人和家乡除夕的热闹景象,一项项独具特色的习俗、一道道香味四溢的菜肴和一幕幕忙碌有序的场景历历再现眼前……  相似文献   

16.
赵丽坤 《金卡工程》2010,14(2):216-216
近年来未成年人校园伤害案件的迅猛上升,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对未成年人校园伤害案件的责任承担的规定,我国现行法律之规定存在许多问题。本文析现行法律的缺陷,试图寻找未成年人校园伤害案件责任承担之新架构。  相似文献   

17.
家乡的月亮     
也许是临近中秋的缘故,这些日子脑海里总浮现出家乡的月亮,许多陈年旧事也跟着一起往外涌,岁月如烟,万千感慨. 古往今来,我们炎黄子孙对月亮似乎天生多情,你看古人写的诗:“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独上西楼,月如钩”,“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人们钟情月亮,各有各的原因.“嫦娥奔月”是古老相传的故事,据说因为嫦娥我们才有了中秋节,不过我亲近月亮并非因为嫦娥.记得有一年母亲带我和二弟赏月,指着月亮问:“看见嫦娥没?”二弟说:“嗯,看见了.”而我却怎么也不觉得月亮里的那个影子是嫦娥.  相似文献   

18.
雪上生明月     
雪,高于一切。涵养大地素洁之辉。生一轮月亮,在雪地上。伫立雪中,望着一轮明月,我想海上升明月,而雪上生明月。雪上生明月,洁白的素笺上,才有素雅的手笔来写素雅的诗思。不是吗?雪地上这一轮月亮照亮挂雪的雀巢、蜂巢,牵动了心中的幻念。似乎从梦中走来,又像正进入梦幻,读清凉广寒,读夜光杯和琵琶声中的诗句。曾  相似文献   

19.
龙年春节着实过得很乐呵,从除夕到初五天天都有兴奋点。不因好吃,不在好穿,而是远在澳洲网球大赛送来的精神大餐,让笔者大饱眼福的:中国四朵金花闪亮登场,小克的顽强拼博,天才少女的机智勇敢,纳达尔与费得勒的较量……能够享受网球比赛,还真感谢友人颖儿为我提供亲临网球场地机缘,在教练老师指导下。挥了几拍之后,从心底爱上了这种浅绿毛绒球,虽然做为大众一族没有更多机会在网球场地去感受和体会,但脑海里却开辟出这块空间。无论是QQ资讯,还是中央五台消息,只要有网球。就有幸福来临之感。  相似文献   

20.
姜克华 《新理财》2005,(5):48-48
春节前夕,我在2005年第1期的《新理财》看到了“台湾珠友再办珠算征联活动”的启事。鸡年除夕,我提议全家来个应征珠联的活动.立即得到子孙们的热烈赞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