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5 毫秒
1.
《致富天地》2008,(6):5
在最近召开的全国纠风工作会议上,农业部副部长危朝安表示,今年农业部将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平等就业试点。根据农民工社会保障需求,积极推动解决农民工的工伤保险、大病医疗、养老等保障问题,推动将农民工子女教育、住房等纳入城市发展规划,不断改善农民工的工作、生活条件。另外,进一步改善服务完善制度,着力推动建立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2.
《商》2016,(11)
农民工为我国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农民工群体的养老问题也日渐凸显。根据年龄结构推算,目前面临养老问题的农民工主要是第一代农民工。第一代农民工由于不具备转化为市民的能力,大多数在年老之后会选择返乡。对第一代农民工返乡养老模式进行研究,从而完善第一代农民工返乡养老模式,不仅关系到解决第一代农民工养老风险,更能够促进我国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3.
韩霄 《致富时代》2011,(5):185-185
该文从目前城市农民工社会保障的现状的入手,分析了形成城市农民工社会保障现状的原因所在,主要和我国当前的户籍制度、法规缺位以及思维惯性密切相关,并由此提出了解决城市农民工社会保障的近期和长远两方面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研究保定市康庄村失地农民养老现状出发,总结了当前康庄村失地农民养老问题的原因,深入分析了中青年对未来养老问题的认识,提出了解决康庄村养老问题的建议,主要是:加强物质和精神文明建设,完善家庭养老;充分发挥村两委职能,发展社区公益养老;加强养老保险宣传,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完善农村老年人医疗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5.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形成了规模庞大的农民工群体,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在社会保障方面,农民工社会保障仍处于制度建立的初期,在制度的运行中出现了诸如失业保险严重缺失、养老保险参保率低、工伤医疗保险不健全、不能同等享受城市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等问题。本文从农民工群体的特征入手,通过对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必要性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提出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及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速度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城务工,形成庞大的农民工群体。农民工外出务工,不仅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地区发展,也为城市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有利于缩小城乡经济差距,对促进城市农村共同和谐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由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农民工的养老保险问题仍然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中一个亟需破解的难题,文章基于我国农民工养老现状分析了目前我国农民工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7.
市场经济与农村养老保障体系乔茜妮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中国迈向市场经济的必要保证。社会保障不仅要保城市,也要保农村。从现实和未来发展的情况来看,农村对社会保障的需求要远远高于城市,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实际上已经刻不容缓。一、构建符合国情的中国农村养...  相似文献   

8.
农民工基础社保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农民工是城市中的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他们处于社会的边缘地带,也被排除在社会的保障体系之外。本文是在对重庆市1083位城市农民工的问卷调查的基础上,以此为例分析了当前城市农民工社会保障的现状及问题,指出应建立城市农民工社会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并给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关于建立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阶段我国城市养老保障已逐步完善,但大多数农村的养老保障还不健全。为了解决农村老年人口的安置问题,实现社会稳定,农村的养老保障制度的建立及完善迫在眉睫。从分析农村养老保障建立的必要性及目前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一些富有建议性的对策思考,旨在为推动农村社保体系的建立和发展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0.
吕宇静 《商》2014,(4):186-186
近年来,随着策的改变,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土地,到发达地区寻找就业机会,城市农民工已经日益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特殊社会群体。当前农民工大批进城务工,引发了一系列思考,根据当前农民工的实际状况,笔者从现状、存在的问题、对策三个方面对农民工潮流引发的社会问题进行了分析,并试图对这一社会现象给予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当今世界,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世界性的问题。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不断加快,人口老龄化为社会所带来的问题目渐凸显,人们对于“养老”问题的看法也在变化着。很多人看到了养老产业的发展前景,了解到老年人对于养老服务的需求,正在逐步建立、完善市场化的养老经济。本文主要针对当前社会的养老问题,探讨市场化养老经济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2.
李萱锋 《商》2014,(50):37-37
随着城市化过程的加快,城市人口在不断上涨,老龄化也在加剧,养老的隐性问题随之显性化。解决养老问题将是社会不得不面对的重要任务,研究我国城市的养老,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介绍了当前我国老龄化的现状及其特点,对我国的城市社区养老,提出新的养老措施。经济社会发展给我国养老带来许多的问题,老年人口数量大,老龄化速度快,城市养老的复杂性和可操作性问题突出。针对我国现有养老存在的缺失和不足进行理论分析,提出完善我国社区养老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2008年下半年以来,席卷珠三角和长三角等地区的农民工退保潮再一次引起了全社会对于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的关注。本文从农民工输入、输出地的角度,选取四个典型城市,运用对比和定量分析的方法测算了输入地与输出地之间因政策差异所导致的农民工养老待遇差异以及由此对地方财政产生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与贫困地区儿童上学难一样,普通进城农民工子女就学也是我国义务教育的一个难点和薄弱环节。近几年国家政策调整推动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从边缘化走向平等融入城市,但进展很不平衡。仍存在违背政策进行歧视性收费、民办简易学校难以获得批准和扶持,没有安定的校址,多数只能在城市接受6年义务教育等问题。本文着重分析了当前农民工子女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推进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刘晓晖 《商》2013,(12):236-236,198
农民工是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建设中重要的力量,建设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切实保障农民工的权益,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构建和谐社会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6.
当前农民工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城乡统筹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因素,而农民工尽快融入城市是解决农民工问题的有效途径。文章在界定农民工的基础上,指出了农民工融入城市的主要障碍:传统的户籍管理是农民工融入城市的制度障碍;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是农民工融入城市的体制根源;城镇化滞后难以保障农民工融入城市;农民工文化程度较低市民化意愿淡薄是难以融入城市的内在根源。鉴于此,只有改革二元格局的户籍管理制度,还农民平等的公民权;统筹城乡就业,使农民工享有同等的就业机会;城乡统筹,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统一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体系;三管齐下加强对农民工的培训,才能加快农民工融入城市的步伐。  相似文献   

17.
《中国供销商情》2006,(5):45-45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民工问题。2005年以来,由中央和地方有关部门以及专家组成的小组开展了专题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经过近一年时间,起草了《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意见》指出: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他们为城市繁荣、农村发展和国家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解决农民工问题要坚持公平对待,一视同仁:强化服务,完善管理;统筹规划,合理引导;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当前要做好以下七个方面工作:  相似文献   

18.
张鑫 《现代商贸工业》2010,22(17):105-106
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至今,中国步入人口老龄化社会已过十年,迅速增长的老年人口使养老成为一个紧迫而沉重的话题。中国要根据国情逐步建立和完善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服务体系,但在居家养老观念逐步改变、社区服务没有完全普及的条件下,机构养老的补充作用在当前尤为明显,广大老年朋友对于养老服务机构的需求日益旺盛,从而也将带动整个老龄产业的发展。如何根据我国国情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养老服务机构、解决当前存在的诸多问题、构建和谐养老模式,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老龄人口的不断增加,公立养老机构在承担城市养老服务中占据重要的地位。由于公立养老机构资金大部分来源于财政,因此需要完善公立养老机构的财务信息披露。但是公立养老机构财务信息披露存在着信息过于笼统,缺乏有效的绩效评价体系,收支结构不合理和缺乏有效的监督体系等问题。政府应该构建完善的会计规范体系,建立统一标准的财务信息披露机制,建立公立养老机构绩效评估机制,强化内部控制机制和完善财务信息披露监督体系。  相似文献   

20.
《商》2015,(28)
随着老龄化的日渐严重,我国从1999年就进入了老龄化国家,如何养老成为当前和今后我们必须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如何养老、靠什么养老以及完善养老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