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表情性的审美诉求,是现代散文在颠覆古代散文审美价值之后所建构的全新美学意蕴;散文形式的本真表情性,表现为一切形式的整体寓意与诸多形式中赋予主体意象以抒情指义,即“人的发现”与个体生命意识的自由呈现。  相似文献   

2.
陈健 《商》2014,(31):252-252
各大高校在实施日语教育时开设了众多课程。本论主要论证日本文学课程在日语教育过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主要归纳为认知作用、教育作用以及审美作用。其中审美作用属内在的、本体论范畴,是精神价值。无论从力学还是哲学方面讲,内在的作用是要因,是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3.
黄海迪 《商》2014,(13):86-86
在现象学中,洛丽塔风格包含着感知和想象,用服装、化妆方面外在的形式束传达,它亦是一种精神的探索,有着本我与超我的矛盾。在这些探索的基础上进行融入性的审美的超越和反思,它的更深的启发性才可以被有的放矢到极限,一个开阔的天空才得以放晴。  相似文献   

4.
高驰 《商》2013,(21):127-127
服装行业在我国是一个古老的行业。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同时在发展中结合我国的历史文化形成了中国服饰特有的服饰文化和典章制度,进而形成了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审美情趣。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变革,我进入了现代文明社会。在现代西方文明的冲击下,社会体制的变革直接导致服装样式出现颠覆性的变革,服装设计创意思想观念也随之西化,呈现出以西方文化及其审美观念为主体的审美倾向。社会发展至当代,我国国内文化现状除政治核心文化以外其他文化仍然呈现出以西方文明及其文化为核心主导的文化现象。艺术审美、设计审美及其生活审美同样表现出西化现象。自从20世纪80年代我国大陆改革开放以来,思想领域在受国外思潮(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冲击下,呈现出多元化的审美倾向(西方近现代以来百年问跨度的思潮变革,同一时间进入中国思想领域)。服装领域在多元化思潮的影响下,服装设计样式随潮流发展呈现多样化表现。如牛仔裤、夹克衫、蝙蝠衫、圆摆衬衣、露脐装、低腰裤、铅笔裤、堑壕服、透视装、乞丐服等等。诸如此类表现与传统的审美情趣看似格格不入,再加之思想观念不断变革,一度造成国内消费者对服装审美的茫然。同时社会发展西方流行趋势随网络、时尚杂志、电视等媒体进入大众的视线,因此对于服装设计创意的审美评价也呈现出多元化表现。当代服装审美是否符合美学形态便成了问题的根源。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当代服装设计创意审美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宝马汽车的电影广告是一种从广告的创意到表现在到传播的全新尝试,为广告的创意与表现树立了一种崭新的模式。这种创意表现模式使广告更具艺术性、故事性和观赏性,广告似乎正在从营销的阴影里走出来,而消费者似乎也从被动的接受广告到主动的欣赏广告转变。广告已经不单单是商品信息的传播者,广告更是意识形态的传播者。因此,广告活动的核心内容必将以提炼并传播企业价值理念、文化品味、风格个性、审美情趣等讯息并以此塑造品牌形象为中心职能。  相似文献   

6.
创意产业作为当今世界新兴的一种产业,不仅是现代经济活动中的主导推动力量,也是产业结构转移和产业价值链提升的内在源泉。本文基于创意产业的价值革命视角,深入剖析了创意产业的发展趋势及其价值的内在源泉、探讨我国发展创意产业在人才、文化、机制、城市化方面存在的机制约束,从微观经济学角度探寻从“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7.
中国画的艺术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的沉淀和积累,是世代相传的民族文化的接力棒,是一承不变的文化遗传基因,它体现了人们的审美习惯,是一切艺术文化之根源.中国画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和传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综合体,它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审美特征,并演化成为追求线条观、笔墨观、色彩观,表现内在精神、意境、情趣的特有审美思想,体现在用笔、用墨、用色等方面上,并形成了中国画的特点.把中国画这些特点与技巧妙用在服装设计中,可以使服装更动感迷人,新颖、时尚!  相似文献   

8.
本文试图从意象油画与民族文化审美的角度剖析两者之间的关系。民族审美心理和地域特征对于异质艺术内核的“我化”与“转换”,它最大程度地渗入和包蕴了中华民族的人文气质与文化心理。油画自近代由西方传到中国来,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并与中华民族相互融合,异彩纷呈,意象化是其中最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中国油画的本土化,而意象性是其中最重要的表征之一;“意象油画”是中国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9.
在消费社会中,旅游营销的重点是针对旅游者的精神需求提供旅游产品的符号价值。在旅游符号营销过程中,创意成为影响编码与解码质量、决定营销活动绩效的重要因素。同时,旅游产品的固有属性、日趋激烈的竞争态势和日渐丰富的旅游消费经验推动旅游营销进入创意营销阶段。旅游创意营销是以创意为核心驱动力的营销理念,它以概念独特、形式新颖、绩效显著为外在表现,以创新理念、引导需求、提高价值为内在特征。究其实质,它是在运用创造性思维方式对旅游产品天然属性、旅游需求的文化属性和其他领域的相关要素进行组合而形成营销概念的基础上,借助现代大众媒体进行的价值创新与传播活动。  相似文献   

10.
设计审美包含在设计产品的物质效能与精神效应之中,是人们在满足产品物质效能基础上对精神效应的感受活动。设计审美的价值体现在对人的精神需求的满足程度。设计审美价值判断的主体和核心是人。一般来说,产品的物质效能是基础和前提,精神效应的实现必须建立在产品的物质效能得以保障的基础之上。产品物质效能的稳定性、便捷性和舒适度,可以丰富精神效应。物质效能与精神效应的交融是设计审美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1.
从自然仿生学的角度,品析菲利普斯塔克榨汁机的曲线符号,然后引申到产品设计的情感化表达这个概念上。随着非物质时代的到来,人们已经意识到,人的物质消费是有一定的限度的,而人的精神追求却是无限的,这种精神需求表现在一种价值追求和情感依托上。因此,使人的消费活动具有更大的情感色彩和审美意味。  相似文献   

12.
创意消费是创意经济的内生物,包括对商业营销创意的消费、创意产品的消费以及对商品的创意性使用等,其最鲜明的特征是消费者在消费决策和消费行为中以创意商品所蕴含的精神情感价值为其核心诉求。所以,创意消费表现出多种因素协整、综合考虑、理性适度、创意性地配置物质资料等特征。创意消费在增益个体及社会精神价值、促进人文科技领域不同资源的互融与互援、凝聚"中国设计"的创意竞争力等方面显示出其独特价值。因此,商企业对这一消费模式应保持足够的敏感,并制定有效策略给予积极响应。  相似文献   

13.
经济审美化的研究是经济发展进程中"日常生活审美化"的重要内容,对于经济理论研究有着里程碑式的影响。在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增长的大背景下,经济审美化是大势所趋。在有关审美经济或文化创意产业的研究中,学界将更多的目光聚集在产业发展的政策、资本、市场层面而相对忽视了其内在本质。政府与社会在产业创新中进行了大量投入,文化创意类的产品在数量上表现卓越,但是质量堪忧。浅析其成因,国内社会仍以对待传统工业企业经济模式的方式应对审美经济的来临,未能把握审美经济的本质核心,而审美经济作为有别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的第三类经济形态,与传统经济有着显著区别。当下经济审美化正飞速发展,并持续影响着行业的方方面面,如果忽视审美经济的本质元素,则不能找到行业发展的内在核心驱动力。  相似文献   

14.
乔南 《商业科技》2009,(20):79-81
服装设计不仅是物质形态设计,更是文化意蕴设计和内在象征的外化传达设计。单纯形式元素组合虽然会拼凑出一时“好”的服装,但要想使品牌或产品表现个性并具有鲜明风格,保持深入人心的长久生命力,必须要有体现内涵意蕴和吸引消费者价值需求的设计语言呈现。如此,设计语言的表达才会是丰厚、深沉和完整的。只有更好的传达出内在意蕴,设计语言的表现才不再是拼凑、粗陋和生硬的。  相似文献   

15.
邓亚男 《消费导刊》2014,(8):183-183
研究海明威的学术论文甚少涉及水意象的运用。意象是近几年来热门的文学研究方向。而海明威更是擅长使用意象来描写。雨意象在他的文章中经常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以海明威的小说作品为载体展开,具体分析其小说雨意象的丰富表现,并深入剖析雨意象的深层象征意义。挖掘出雨意象象征着战争的残酷和对未来的迷茫等等内在含义。  相似文献   

16.
马尔库塞是法兰克福学派的重要成员。他的美学思想是以社会批判理论为话题背景和理论基点,以艺术之思、审美之维的诗化思维方式为思考路径和逻辑方法,而最终以主体的彻底解放与完全自由为精神内涵和价值核心的潜在的审美功能论美学体系,同时也由此形成了他的美学思想的内在逻辑结构。  相似文献   

17.
《广告导报》2004,(12):92-93
做创意的人都知道,创意之道最难能可贵的是敢于突破框框,突破成规俗套,对事物有全新的解读想法,把他人都能想到的前十几个想法自行枪毙掉,接下的想法才可能是真正的big idea的萌发点。而如果你面对的恰恰又是一个宣扬“敢为”精神的品牌,那么实在是创意人梦寐以求的创意表现机会了。我们李奥贝纳上海负责凯迪拉克品牌推广的专组就有幸获得了这样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相似文献   

18.
胡杏 《消费导刊》2009,(4):228-228
马克斯·舍勒在受胡塞尔现象学方法影响的同时,将现象学研究的重点由关注意识结构转向了人的生存状态价值状态,从而创建了价值现象学派,将现象学推向了应用层面。  相似文献   

19.
服装设计作为服装展现给大家的一种语言,看似简单,却无处不渗透着美学原则。它以独特的语言符号传达内在的精神。它的设计表现不能像艺术创作那样随心所欲,它受到国家商标法规、法令、行业特点等客观条件的制约,因此它的表现形式、艺术语言、审美趣味有其独特性,是"寓复杂于简约"的一门精妙艺术设计。在品牌服装的营销中,设计的力量是较为显著的,能够对营销起到较大的推波助澜的功能。  相似文献   

20.
曹冬岩  姜川 《中国市场》2011,(45):154-156,170
服装区域品牌作为一个公共品牌资源,可以有效提升服装产业集群的整体竞争力,已成为我国服装产业集群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创意产业促进服装产业集群升级,使服装区域品牌的建设方向向创新和创意型转变;使服装区域品牌的建设重心从制造品牌向创意与设计品牌转变;使服装区域营销主体及内容更加多元化,服装区域文化的融入则丰富了服装区域品牌的建设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