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1 毫秒
1.
钟楚龙 《商》2014,(19):163-163
各国保险法的立法精神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保障被保险人的合法权益。无论在什么险种中,"被保险人"是其损失会触发保险人给付义务的人。除了人寿保险里存在特殊的关系,被保险人一般都是与保险人签订合同的那个人;一旦出险,保险赔款也一般都是支付给被保险人。2002《保险法》第六十五条关于受益人故意制造保险事故后果与第六十四条相关规定自相矛盾,2009年新《保险法》对于旧款出现的问题做了修正,有了明显的进步,但是新保险法对于被保险人、受益人的权益保障的规定有待商榷。本文就是针对新《保险法》第四十三条规定的进步和不足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2.
吕雅 《商》2012,(4):166-166
人身保险是以人的寿命和身体为保险标的的保险,因此,对人身保险利益的归属及时效性等的规定,直接关系到被保险人的切身利益。而新《保险法》以保护被保险人的利益为宗旨之一,对旧《保险法》进行了修订。本文通过对新旧《保险法》的对比分析,即使新《保险法》在以"被保险人中心主义"的立法理念下,对人身保险利益规定的修改和完善,并指出存在的不足之处,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人身保险利益规定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对于被保险人和受益人在同一事故中丧生,且不能判断死亡先后顺序的,《保险法》与《继承法》的规定在一定情况下会发生冲突,只好由执法机关来评判。但因为执法机关可能对新《保险法》的理解并不深入,对保险知识也了解不多,所以经常会造成错判,保险金的给付并没有按照投保人或被保险人的真实意愿。这篇文章分析具体的矛盾点并针对进一步完善《保险法》提出一些建议与。  相似文献   

4.
2009年《保险法》的修改通过引入弃权和禁反言规则、减轻被保险人的注意义务、增加保险人的注意义务等,从而发生了从对保险人和被保险人双方实行形式平等的保护向对被保险人实行倾斜保护的转变;通过增加保险人的自主权以着重塑造完全意义上的市场主体;通过完善保险合同成立规则、保险标的转让规则、保险理赔的程序和时限等以明晰保险活动业务规则,从而减少纠纷;通过完善偿付能力监管等以加强保险市场监管,从而防范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5.
李莎莎 《商场现代化》2009,(19):141-141
宽限期条款在我国是人身保险合同的专有条款,对于避免人身保险合同非故意失效、保障被保险人利益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概述了宽限期条款、并从投保人和保险人两个角度探讨了立法规定宽限期条款的原因,在此基础上,评价了《保险法》新引进的催告程序,同时分析了新《保险法》第36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6.
郭洋 《消费导刊》2009,(6):142-142
如实告知义务是保险法最大诚信原则的组成部分,我国保险法在告知义务主体应扩大到被保险人,在保险合同续约或变更时,告知义务应作出规定,另外在违反如实告知义务主观方面应区分重大过失和一般过失以及应明确保险人行使合同解除权的除斥期间,以期进一步完善我国的保险立法,促进保险市场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7.
徐英 《财经论丛》2010,(1):64-70
我国目前施行以偿付能力为核心的三支柱保险监管模式。偿付能力监管实质就是对资本充足率的监管。由于资本充足率等于保险公司的实际资本与最低资本的比率,所以最低资本的要求将直接影响资本充足率的大小。为了保证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保护被保险人的利益,各国保险监管法规都对保险公司设定了最低资本要求,我国《保险法》和保监会颁布的《保险公司管理规定》和《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管理规定》(保监发[2008]第1号)都对保险公司最低资本要求作出了规定。本文采用比较的方法分析了我国《保险法》和保监会规章对财产保险公司最低资本要求的不同规定,指出了法与规对同一问题规定不一致可能对监管实践产生的种种影响;通过借鉴国际和地区的规定和最新动态,分析了法规不一致的原因,并从立法技术和立法内容两个层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勾雪峰 《消费导刊》2014,(7):211-212
我国《保险法》第65条第2款对责任保险中赋予了第三人在被保险人怠于请求时对保险人的直接请求权,对保障第三人的利益有重要的作用。然而其规定仍有不完善之处,本文从《保险法》第65条第2款规定入手,分析其立法的不足之处,并提出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李虹 《商场现代化》2009,(24):91-91
2009年2月28日通过的新《保险法》,加强了对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利益的保护,有利于解决目前实践中出现的保险纠纷以及理赔难问题。  相似文献   

10.
方芳 《商业时代》2012,(24):121-122
危险增加通知义务是保险法上的一项重要制度,其理论基础是保险法之"对价平衡"和"最大诚信"原则,新《保险法》第52条对该义务进行了修订和完善,更加强调保护投保人和被保险人的合法权益,但仍有进一步探讨的空间,笔者结合理论和实务中的一些争议问题,从履行危险增加通知义务的适用范围、主体、原因及后果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杨知凝 《中国市场》2011,(44):156-157,159
新《保险法》的修订明确了关于保险人说明义务的规定,对于社会中现实问题的解决起到指示作用,但仍存在一些实务方面的问题。本文通过对现行《保险法》第十七条、第四十九条的分析,来探讨《保险法》中对于保险人说明义务的规定的不足以及《保险法》的修改对于现实生活中问题的解决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2.
强化保险监管,以维护保险业稳健经营及被保险人利益,是现行《保险法》再次修改的一个重要方面。为实现保险监管的目标,我国有必要制定单行的保险业监督管理法。本文主要就保险业监督管理法制定的必要性、结构安排及几个主要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人寿保险契约之不可抗辩条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可抗辩条款是人寿保险契约中一个独特的保单抗辩规则,为阻却保险人因投保人或者被保险人在缔约之际违反如实告知义务而享有的解除权而设,以督促保险人在合理期间内尽核保调查义务,保护被保险人(或受益人)所享有的寿险保单上的合理期待或信赖利益,体现了对被保险人之生命价值的特殊关怀,具有很强的伦理价值评价功能,以及对保险单除外责任条款之内容控制作用.我国保险法应当依据我国寿险业之现状,移植和借鉴不可抗辩条款法则,以提高对广大保险消费者的法律保护水平.  相似文献   

14.
杨婷 《商》2014,(38):237-237
我国保险业的发展的同时,保险实务中存在的问题也不断突显。新修订的《保险法》并未对保险人代位权与被保险人求偿权行使方式和程序方面并没有作明确规定,当二者发生冲突时,怎么做才可以保护保险人和被保险人的利益,在保险实务和理论界有不同观点,致使司法实践中,不同的法官依会因价值判断的不同造成同案不同判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保险合同法定解除制度是保险合同法中的重要制度,我国《保险法》对其规定存在着不足之处。本文通过对保险合同法定解除制度的反思,并借鉴日本商法和我国台湾地区“保险法”的相关规定,提出了完善我国保险合同法定解除制度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保险代位求偿制度中的几个法律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险代位求偿制度是在财产保险中由于第三人过错引发保险事故时,针对保险人、被保险人和第三人之间的关系而设立的一项制度。代位求偿权产生的法理依据是民法中的代位权在保险法律关系中的适用,是保险法损失补偿原则的必然结果。我国保险法也确立了此项制度,但是由于规定过于原则,在实践中产生了许多问题,本文试就保险代位求偿权的产生、法理依据以及实践中涉及的法律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王新红  肖婧 《消费经济》2005,21(3):44-48
保险利益制度有效地防范了保险消费者风险,但在我国却诱发了保险人欺诈。我国现行保险法规定导致的保险利益认定上的实质不公平,是保险人欺诈的制度性原因。我国应从立法上完善保险利益制度。规定保险人承保时承担确认保险利益是否存在的审查义务,加重保险人恶意承保的法律责任,防治保险人对保险消费者的欺诈。  相似文献   

18.
薛昶 《江苏商论》2003,(7):49-50
通过对我国新《保险法》中保险资金运用规定的解读,进行国内保险公司与国外保险公司资金运用的比较,指出新《保险法》对保险资金运用渠道的放宽,有利于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提高,并实现保险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商》2015,(47)
在新的保险法中,保险利益是指对于投保人而言,在法律上所承认的相应利益,其具体归属扩大到投保人和被保险人的范畴。与此同时,针对时效的问题,新的保险法对人身和财产保险进行了区分,在此前提相爱,形成了整套的系统规定,为此,需要适应立法的需要,对传统思想进行改进,深入探究保险利益的创新,深入、全面地进行保险利益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2009年通过的新《保险法》首次引入了“不可抗辩条款”.不可抗辩条款的规定,有益于保障投保人、被保险人的利益,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保险人解除权的滥用情况,是我国保险业和保险法的进步和发展.本文通过对不可抗辩条款概念和起源、我国的法律规定、设立中的不足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旨在对不可抗辩条款在我国的适用进行更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