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商》2015,(33)
随着传统家庭养老结构的功能弱化,机构养老在资金、管理及资源配套方面的缺乏,作为将传统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有效结合的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则很好地满足了越来越多老年人的需求。但是现下我国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模式试点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探讨并解决存在的这些问题就成为了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发展的关键点和难点。本文以如何提高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水平的角度来探索论证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合理解决路径。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不断加剧,空巢老人不断增多。同时过去计划生育政策条件下家庭结构的小型化又造成了传统家庭保障功能的持续弱化,加之养老机构供给不足,无法满足社会需求,养老已成为政府和社会迫切关注的焦点。在此背景下,居家养老模式应运而生。居家养老在弥补传统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不足的同时,能够很好地满足老年群体日益增长的多样化的养老需求。合肥市近几年也大力发展居家养老模式,积极推动养老服务的发展。本文在对合肥市居家养老项目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发现目前居家养老服务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出完善和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在1999年提前进入老龄化社会和我国传统家庭模式的改变,我国老年人养老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试图通过对我国老年人养老现状的分析,论证当前我国老年人养老体系中社区居家养老的必要性,并在此基础上为完善社区居家养老寻求可资借鉴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居家养老”新型养老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社会的进步,传统家庭养老模式已不能适应人口老龄化社会的现实需要。西方发达国家建立在高福利基础上的完全社会化养老模式也不适合我国现实国情。居家养老模式把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有机结合起来,能够做到扬长避短,优势互补。中国政府应把居家养老作为社会养老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统一规划,制定扶持政策,积极培育专业化水平的服务人才队伍。  相似文献   

5.
上海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发展的背景、需求趋势及其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上海市发展居家养老服务的人口、社会经济背景,梳理了上海市居家养老服务试点推广的历程和政策措施,以厘清上海市发展居家养老服务的思路.预测了未来上海市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的变动趋势.居家养老是在家庭养老基础上发展起来、适应人口老龄化和家庭结构变迁的新型社会化养老模式,它有效整合了政府、社会、家庭的养老资源,满足了老年人个性化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商》2015,(24)
居家养老是适应人口老龄化和家庭结构变化,在家庭养老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的养老模式,它满足了老年人适度社会化的需求,是解决当下老年人养老问题的重要方式,而居家养老的发展必然会要求相应的养老服务人才队伍的发展。本文根据调查走访结果阐述了居家养老服务人才队伍的现状与问题,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最后提出了居家养老人才队伍建设策略。  相似文献   

7.
针对我国养老问题,分析了家庭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社保养老以及自我储蓄养老等养老模式的优劣,提出信息化居家养老的理念,设计了信息化居家养老的基本模式,构建了居家养老信息系统,包括居家养老站点、运营管理子系统两大部分,最后给出了居家养老信息系统实现模型和平台架构。  相似文献   

8.
陈利会  杨宁媛 《商》2015,(2):82
养老服务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现在主要的养老方式为家庭养老,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我国的家庭养老,机构养老现存很多问题。所以要大力发展居家养老。居家养老也有自身的发展意义。  相似文献   

9.
居家式社区养老模式是一种新型的社会化养老模式,它结合了家庭和社会的力量为老年人提供了双重的养老保障,与传统单一的家庭养老模式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本文论述了居家式社区养老模式的理论优势,分析了我国推行该模式的可行性,指出新模式是符合我国国情的一种新型的养老方式,值得我们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10.
独生子女时代产生了大量的"4-2-1"家庭。在这种家庭结构模式下,家庭养老负担加倍、养老功能弱化。社会必须提供更多的养老服务来应对这种情况。本文结合沈阳市居家对养老需求现状和供给模式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以构建服务型物业企业为核心,政府组织为主导,并在充分发挥社区协调作用的基础上,让广大非盈利性组织和内在志愿者率先开展居家养老模式。  相似文献   

11.
陈鼎升 《致富时代》2010,(3):154-154
快速的老龄化、越来越大的养老需求以及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状况的深刻变化,都要求养老走向社会化、市场化,于是居家养老模式应运而生。根据福利多元主义理论,非营利机构参与居家养老服务能够整合福利提供,促进福利供给效率。然而在我国,民间非营利机构参与居家养老服务面临较大的政策瓶颈和体制障碍。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养老模式在不同的年代有着不同的主流表现。目前国内的老人以家庭养老为主,生活中面临饮食服务、心理慰藉、生病就医、旅游出行等一些实际的困难。居家互助养老与国际通行的aging-in-place养老趋势不谋而合,同时能解决中国当前家庭养老与机构养老的不足。本文对国外居家互助养老服务的研究成果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为我国居家互助养老服务的继续研究提供理论及实践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商》2015,(23)
养老的实质就是充分利用周围的社会支持网络来保障自己的晚年生活,这种社会支持网络可以建立在由家庭、朋友或邻里组成的非正式社会支持的基础上,也可以由政府或其他组织等正式的社会支持网络完成。目前在我国,老年人实现养老主要依靠家庭养老,或机构养老的方式。但是在整体上,由于他们依赖基础的单一性,在其发展过程出现的问题越来越难以适应社会的要求。而社区居家养老模式是在"就地养老"的原则下将两种养老方式结合在一起的新型养老模式,它可以使老年人在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中安度晚年,同时也更符合中国安土重迁家庭养老的传统观念。  相似文献   

14.
居家养老模式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飞燕 《江苏商论》2006,(12):152-153
随着中国家庭户的“小型化”和“高龄化”趋势,家庭原有的养老功能面临挑战。在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建立的情况下,国家没有足够的财力来应对众多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因此,建立依托社区的居家养老方式应该是适合我国国情的一种新型社会养老模式。  相似文献   

15.
利用华北电力大学调查研究中心的数据描述了我国老年人居家养老保障需求的基本情况,采用logit模型和Multinomial Probit模型分析了影响老年人养老模式选择的因素,重点研究了大城市、城镇和农村对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的影响.居住地对居家养老和家庭养老的影响较为显著,城市的老年人更倾向于选择居家养老,农村老年人则倾向于选择家庭养老,而城乡对机构养老的需求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应将养老财政适当向居家养老倾斜,将居家养老服务保障纳入到城市化发展战略之中,同时做好农村地区养老保障战略的长远规划.  相似文献   

16.
前言随着河北省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村年轻劳动力不断外流,农村家庭老人的空巢化越来越严重,尤其是在人口老龄化最为严重的河北省农村,家庭结构的变化,使得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在农村养老的需求。近年来,随着政府的高度关注,实施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河北省农村居家养老服务有了较大进展,但农村居家养老服务还面临基础薄弱,养老体系管理、服务水平低等诸多的问题,导致居家养老服务的效果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商》2015,(48)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高龄化的加剧,城市留守老人的出现,社会4-2-1家庭结构和规模的不断变化,机构养老因资金、管理、服务水平等原因难以成为老年人的首选养老方式,城市社区的养老服务功能已经逐步显示和不断发展起来。本文把社区居家作为养老服务的一个平台,采用问卷调查法进行实地调研,通过走访西安市社区居委会、养老服务中心等部门搜集资料,对于西安市居家养老服务质量进行评估,提出相应的解决思路和改进措施,逐渐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模式,推动西安市社区养老服务全面、健康、可持续地发展。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问题已成为我国社会生活中一个不容忽视的突出问题。本文通过对我国现有养老模式进行比较研究,进而得出社区居家养老模式是符合我国国情的新型养老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19.
我国正从"老龄化社会"向"深度老龄化社会"迈进,因老龄化而引发的老人养老问题持续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目前,对于养老方式而言,社区居家养老占据重要位置,然而实际运行当中,社区居家养老无论是供求状况还是质量都存在诸多不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因此,在社区居家养老领域引入PPP模式(Public-Private-Partnership),以政府和市场共赢为基础,实现社区居家养老的可持续发展。文章在分析了我国社区居家养老的发展状况及不足的基础之上,探究PPP模式应用于社区居家养。并为PPP模式更好地应用于社区居家养老提出对策建议,让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健康可持续。  相似文献   

20.
郑凌峰 《商》2014,(42):83-84
在我国人口老龄化日趋严峻的背案下,由于传统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以及机构养老发展缓慢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顾客导向型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以其自身的独特性以及优势正逐渐成为应对和解决我国老龄化危机的重要方式。本文通过顾客导向4Cs原则的导入来探析居家养老模式的构建,借以推动我国目前居家养老模式的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